從北宮穀門出去之後,北麵就是邙山。
現在洛陽已經非常繁華,原來北門是沒有人煙的,因為帝陵在北邊,所以隻允許百姓住在東西南三門外。
而隨著大漢帝國再次偉大與昌盛,北門西北和東北二角就漸漸開始有了房屋和街道。
然後又漸漸出現了北市,為此劉備也沒有阻止百姓,僅僅隻是派人重新修繕了北麵邙山前些年被董卓盜掘的曆代天子公卿大暮,令宮門宿衛每日輪班值守。
由於北門外就是縠水,河流北岸出現了大量田園,不像洛陽東西南三市,已經出現了城市麵貌,街道鱗次櫛比,此時北市更像是鄉村。
縠水沿岸村莊遍地,田地開墾,一條水泥路從穀門外直通北麵邙山,縠水上還修建了一座木橋,溝通兩岸居民走動。
百姓當然不可能進皇宮,但他們可以從皇宮外的木橋,順著北宮左右兩側往東西二市去,路程數公裡。
沒辦法,洛陽皇宮確實很大,光從南宮司馬門到北宮穀門就達三四公裡,在宮裡要坐馬車。
四個人騎著自行車,跑得飛快,身後的侍衛們都跟不上,一路上都快跑斷了腿。
要知道普通人騎普通無變速功能的代步自行車的行駛速度為每小時1220公裡,如果是體力特彆好,路也非常好的情況下,跑到30公裡不成問題。
雖然青州產的自行車還隻是比較初級的車輛,沒有變速功能,但即便如此也能跑很快了,馬匹能跟上,卻沒有這份耐力。
很快四人一路順著水泥路奔向了邙山,陳暮不知道為什麼劉備要往那邊走,也許是因為隻有這一條水泥路,也許是因為他想往更高的方向去看看,乃至於什麼意義都沒有。
但不管怎麼樣,那裡在陳暮看來,是大漢王朝曆代帝王的歸宿,就好像一座帝國的墳場,朝陽怎麼能夠與月亮並在一起,唯有西山的日暮方能沉淪。
他們年紀都已經到了四十歲,像是一步一步在走向自己的墓地。張飛衝在最前麵,關羽放慢了步子,保持離大哥和四弟不遠的距離。
陳暮年紀大了,本來體力就不如關羽與張飛,雖然技術嫻熟,可落後了不少,隻能看著他們一步步逐漸奔向遠方。
太陽還未落山,劉備在一處小山坡下停住,他一身的汗,八字胡須都已經浸濕,卻掩不住臉上的笑意。
“哈哈哈哈哈。”
等了一會兒,張飛和關羽先過來,一直到陳暮慢吞吞地抵達之後,四兄弟才相視一笑,樂在其中。
“上去坐坐吧,坐在高處看看洛陽城。”
劉備提議。
眾人便把自行車放在山腳,爬上了小山坡。
其實這裡也不高,因為位置是在邙山腳下,離半山腰都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本身有一定高度,離地麵垂直有那麼個幾十米,從高處往下看,隱約能見到這夕陽下的洛陽城。
就看到離邙山最近的山腳下密密麻麻新建造了大量的村莊,遠處有水車自縠水中取水流入農田水渠中,在村莊的最中央靠近水泥路的位置有了一個亭舍,算是個鄉鎮趕集處,勉強稱為北市。
更遠的地方便是廣闊浩大的北宮,當年董卓焚燒宮室,北宮十七殿燒得隻剩下永樂宮、章德殿、崇政殿、崇德殿、安福殿等七殿,如今是一大片廣場和運動場地。
至於東西二市與南宮,離得太遠,將近七八公裡,隻隱約見到個模糊不清的影子,卻是連綿數十裡,各坊市規劃整整齊齊,一眼望不到頭。
“當年我也曾站在邙山上看洛陽,那時的洛陽雜亂、無序、災民生活艱難,罪犯遍地,城外溝渠一夜間能有上百具屍體。”
陳暮坐在山丘上的一塊大石邊,眺望遠方,目光所及,回憶起二十年前黃巾之亂時洛陽的場景。
那時洛陽遍地災民,犯罪率暴漲,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無限的混亂。
後來還是陳暮利用地暖經濟勉強帶來了一絲生機。
但那絲生機最後也被董卓摧毀。
多年之後,劉備在大漢這座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帝國。
而作為帝國的首都,它也再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劉備坐在陳暮的身邊,像看著自己孩子一樣看著那座龐大而又繁華的城市。
這是一座屬於他的城市,區彆於曾經高祖建立的長安,光武建立的洛陽,這座洛陽城對於他來說,獨一無二。
“四弟,你總說王朝輪回不過二三百載,你說我們建立的這個王朝,它能夠活很久很久嗎?”
過了許久,劉備指著山下的龐大帝國首都向陳暮問道。
陳暮搖搖頭:“我不知道。”
“我想聽聽。”
劉備說。
陳暮想了想道:“王朝的毀滅因素太多,高層爭權奪利內亂,皇子奪嫡導致動蕩,天災人禍,兼並土地,都可以讓國家毀滅,要想一次性解決那麼多問題,不容易辦到。”
“沒有最好的解決辦法嗎?”
劉備思索。
陳暮搖搖頭:“大哥想想,刨除掉天災人禍和兼並土地這兩個因素,等將來我們百年之後,誰也不知道以後掌權者會是誰。當時的天子是什麼性格,若是昏庸無能,朝政必然混亂。所以希望將來每一代皇帝都精明能乾,本身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嗯。”
劉備點點頭:“我也懂這個道理。”
陳暮繼續說道:“皇權和臣子之間的矛盾往往是自身利益關係,我奉行高薪養廉,是為了擺脫臣子貪戀錢財的欲望。但權力的欲望就不是靠錢能解決的,就得想彆的辦法。”
“什麼辦法?”
“政績。”
“唯政績論嗎?”
“是的。”
陳暮說道:“唯政績論,治下百姓過的好,經濟發展是否達標,雖然這樣會催生出一大批唯政績論的官員,但貪官和政績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無能的庸官,什麼事情都不做,就是最壞的事情。”
“或許這是個辦法。”
劉備想了想,點點頭:“四弟,對於封兒和永兒,你有什麼看法?”
陳暮笑道:“我能有什麼看法,劉封沉穩,劉永聰慧,大哥是擔心子嗣之爭吧。自己出台一部皇室順位繼承法就是了,很簡單的事情。”
“皇室順位繼承法?”
劉備詫異。
陳暮解釋道:“不管是高層爭權奪利,還是皇子爭奪皇位,都是一件內耗嚴重的事情,所以一個國家要想長久,就必須要穩定。穩定皇位繼承,穩定高層傾軋,穩定軍隊不鬨事,帝國才能夠長遠。而皇位繼承法,就是維護皇位繼承順序最好的辦法。”
“有什麼說道?”
劉備好奇,四弟的腦子裡總能給出很多好主意。
陳暮說道:“給各皇子盼頭嘛,讓他們對皇位沒有主動競爭的想法。不過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若是第一繼承人頑劣,也應該給予其餘繼承人以及內閣、三公九卿彈劾的權力,出了精明能乾的皇帝可以維護帝國長遠,若是昏庸無能的君主,大哥辛苦建起來的國家就這樣付諸東流,豈不可惜?”
劉備深以為然地點點頭:“不錯。”
陳暮說道:“大哥也彆操之過急,很多事情都是要慢慢斟酌,將來我再完善各種製度,儘量延長帝國的壽命即可,另外我有一件事情想要勸大哥。”
“什麼事?”
劉備問。
陳暮嚴肅道:“法製,一定要建立法製國家。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即便是皇帝想要殺人,也得經過法院審判之後,才能夠定罪。若不建立法製社會,那麼公平何在?正義何在?仁義何在?天下或許會有黑暗,但不能大部分都是黑暗,即便做不到全盤清明,也要做到大部分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