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玄離去之後,諸葛亮看著沈晨的目光頓時就變得不同了些。
他確實聰慧,但歸根到底,還是個十三歲的少年。
因為心智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再加上所得信息不對稱,對於所謂的天下大勢,遠沒有認清楚。
甚至他連袁術和劉繇之間的情況都不是很了解。
畢竟半年前他窩在泰山山坳裡,那裡消息封閉堵塞,根本不知道外界發生的事情。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問諸葛亮什麼隆中對,什麼天下三分,他估計以為你得了失心瘋,用關愛弱智的眼神看你。
而比他小幾歲的沈晨這個時候居然在叔父諸葛玄麵前針砭時政,談論起國家大事口若懸河,還說得很有道理,頓時讓諸葛亮覺得有些自慚形穢。
因為叔父之所以想留在豫章,並不是貪圖這兩千石太守之位,而是想在這亂世當中能為諸葛家尋一塊立足之地。
可他卻幫不上什麼忙,而沈晨卻可以為叔父出主意,這讓諸葛亮覺得很不好意思。
“兄長這是?”
見諸葛亮一直盯著他,沈晨有些納悶。
諸葛亮不愛撒謊,坦然道:“叔父心有煩悶,我不能相助,賢弟卻可以,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
沈晨笑了起來:“並非兄長無能,隻是因為兄長以前待在山中,不知道外界情況。而我長於鄉亭道路間,時常聽來往之人聊起天下大事,自然有所感悟。”
“是這樣嗎?”
諸葛亮還是有些自我懷疑。
“自然如此,兄可曾聞夜郎自大?我並非是說兄為夜郎,隻是說孔子周遊列國而方有儒家,甘英窮臨西海而知天地之大。”
沈晨便笑著說道:“出去行走才能知道外麵的世界,得到的信息越多,才能夠對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兄長離家不久,自然不知道大漢現今的具體情況,無法做出判斷也是正常的事情。”
“原來是這樣。”諸葛亮喃喃自語道:“看來我也不應該整日在家中看書,而應該多出去走走,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時常去思考它們的變化,才能夠有所作為。”
“正是。”
沈晨點點頭表示讚賞,在古代社會,消息封閉信息來源很差,如果不出去走動走動,多了解外麵的情況,整天在家裡閉門造車,其實是很難乾出什麼大事的,所以他也很支持諸葛亮這麼想。
“唉。”
諸葛亮歎了口氣,說道:“可惜賢弟明日就要走了,賢弟知道外麵很多事情,我多希望能夠天天跟賢弟在一起,好知道現在天下是個什麼情況。”
沈晨說道:“無妨的,正如我之前所說,朝廷派朱皓來豫章,袁術不會出兵相助,到時候伯父大人與朱皓交接之後,也很快會去荊州。我們兄弟二人也很快會有相遇的那一天,最遲明年便可,君若有心,莫問歸期。”
“莫問歸期嗎?”
諸葛亮笑道:“你會在荊州等我的吧。”
沈晨認真點頭道:“我一定會等你,即便是等到天荒地老。”
“哈哈哈。”
諸葛亮輕輕撫琴,琴音也輕快了許多。
沈晨便順著那琴音,輕聲唱道:“誰訣彆,相思成疾莫問天涯,也莫問歸期。怎奈何無人了解,情斷之時冷暖自知。”
“嗡!”
諸葛亮琴聲驟停,詫異道:“你這歌......”
“有趣嗎?”
沈晨笑道:“能伴奏否?”
後世的音樂是哆、來、咪、發、索、拉、西,七個音。
而古琴的音是宮、商、角、徵、羽,實際上是哆、來、咪、索、拉,五個音,比後世七音節少了發和西。
所以要想用古琴來伴奏後世的音樂很困難,即便是有琴譜,可能也沒辦法彈奏出來。
不過諸葛亮畢竟是諸葛琴魔,稍微思索了片刻,說道:“伱先告訴我琴譜發音,我來試著彈奏一遍。”
沈晨搖搖頭道:“我沒有琴譜,隻知道該怎麼唱。”
“那你唱一遍聽聽。”
諸葛亮好奇地看著他,這樣的歌曲他以前從未見過。
“好。”
沈晨深呼一口氣,輕輕開口。
“藏進心口的刺,不枉尋,也如此。”
“沉默有時,最後因你放肆。”
“濃墨難沾心事,寒夜怎寄相思。”
“沉默有時,念想有時。”
“誰訣彆,相思成疾莫問天涯,也莫問歸期。”
“怎奈何,無人了解,情斷之時,冷暖自知。”
“誰訣彆,相思成疾莫問天涯,也莫問歸期。”
“怎奈何無人了解,我心思。”
聲音空靈稚嫩,雖然歌詞內容讓人聽不懂,但諸葛亮還是能聽出裡麵的憂愁分離之情。
一時間想起才剛認識二十多天的知心好友就要離開自己,諸葛亮閉上了眼睛,離彆之苦湧上心頭,輕輕地彈奏了起來。
剛開始音調還與沈晨的曲調相符合,但短時間內要完整地彈奏出一曲也不容易,因此出現了好幾處錯誤,隻能慢慢地彈奏,速度一直跟不上歌詞。
不過諸葛亮的記性非常好,再加上沈晨的提醒,兩個人合力之下,不到半個小時,居然真的演奏出了一曲《莫問歸期》。
其中發和西的音調古琴彈奏不出來,也被諸葛亮用其它音完美替代。
“這首歌,很好聽。”
在與沈晨歌琴完美協調地唱了一遍之後,諸葛亮由衷感歎道:“莫問歸期,莫問歸期......賢弟是在告訴我,不要問你什麼時候歸來,心中有念想,天涯也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