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屠殺了徐州之後,鄉民們都感覺到十分後怕,也正是經過這件事情,沈晨在宗族當中說話的分量漸漸增加,被大家所重視。
緊接著沈晨又規劃了遷移路線,訓練族內兵丁,與徐州巨富糜竺進行了土地交易,一係列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因此漸漸被鄉民們所信服。
而跟鄉民們考慮的是沈晨聰慧,能夠帶領他們在亂世生存下來不同。
鄧茂鄧洪等人,則考慮的是宗族未來的發展。
他們作為鄧氏後裔,眼界自然比普通鄉民要開闊得多。很清楚在這樣一個世道,如果你不能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者擔任官職,掌控權力,那麼你就如同豬狗一樣被屠殺。
就如同徐州一樣,曹操明明是找徐州牧陶謙報仇,可陶謙有一萬兵馬能夠駐守在城池裡,曹操攻打不進去,就拿各鄉野縣城的百姓出氣。
如果不是沈晨的話,也許現在的黃門亭,已經是滿地屍骨。
所以在發生了這件事後,鄧茂他們就得思考,如果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自然是需要實力。
他們沒有實力,就讓一個有實力的人來帶領他們。
沈晨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來他是宗族外戚,二來他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因此趁著這個時候,正好確定沈晨的主導地位,以此將他與宗族綁定在一起。
“多謝諸位叔祖的認可,我雖然並不覺得自己有資格成為宗族的首領,但時間緊迫,很多事情都必須要做。”
沈晨沉聲道:“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把村莊建設起來,把田地開墾起來,所以我也就暫時來定奪族中大事。關於農事方便,諸位族老比我熟悉,我就不過多參與,不過村莊具體規劃,就由我來實行,諸位叔祖覺得如何?”
鄧茂說道:“阿晨你來做決定吧。”
“好。”
沈晨點點頭道:“這兩日大家先砍伐樹木,搭建窩棚居住,我趁著這段時間,先查看一下周圍地形,然後再設計建造。”
事情就這麼先定下,接下來的兩天,沈晨就開始了他的勘察之路,在周圍數平方公裡尋找合適的居住地。
王翊給他們選的地方位於沙河以北,南麵就是沙河,是一條寬十七八丈的中小型河流,河水資源還算豐富,最深處大概是兩三丈,兩岸都有大片土地。
東北方向有一片山林,說是山,其實就是丘陵,最高處也不過是二十多丈,七八丈的小山坡比比皆是,其中樹木叢生,還有大量動物棲息。
北麵、西北麵、西麵以及西南麵都是一片平原區,森林植被都比較茂盛,據說再往西一點原來是一個村落,黃巾之亂時破敗下來。
沈晨勘察了幾天之後,最終打算將村莊定在了沙河北岸,距離河流大概有二百多米。
同時在南岸、村莊外圍開墾大量田地。
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沈晨想挖地道,河流附近的土壤太濕潤,不利於挖掘,所以就把村莊離河流遠一點。
用水問題也簡單,修建水渠就行。
並且剛好在這附近是沙河最窄處,隻有七八丈,可以修建一座橋梁,這樣南北兩岸的田地就可以統一利用起來。
村莊的東麵就是那片丘陵,沈晨也打算在這片丘陵裡搞個大工程,在丘陵上方修築碉堡,下方修建庇護所,地道直通村莊,這樣即便是有敵人進攻,也能夠立即躲藏起來。
除此之外,沈晨還讓家家戶戶修建一個茅房,按照他畫的要求,在每家後院地下挖建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地窖,同時上方還要建造夯土茅屋,用來養殖牲畜。
漢朝雖然有茅房,但基本都是高門大戶或者縣城居民才有。普通鄉民有間房子就不錯了,往往就是一個簡單的夯土或者木屋,外麵是堂屋,裡麵是臥室,最多加個廚房,很少會修建專門的茅房。
真正到我們後世那種農村標準房屋,要到明清之後。
因為漚肥技術要到南宋才出現,元朝開始普及,明清時期就傳遍全國,漢朝人並不懂這門技術。
而沈晨穿越之前,是學建築設計工作,在設計院工作。
雖然基本都是做民用建築設計,但以前讀書的時候,去全國各地旅遊,采風地方建築特色,見過不少古代遺留下來的碉樓、莊園、城池,也見過很多農村老宅。
所以對於農村建設還是有一定心得。
目前來看,以黃門亭的人口想建造城池不太可能,不過卻可以建造邛籠。
這種東西其實東漢就有,乃是西涼羌族所創,一直到清朝大小川戰役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連火炮都打不穿。
沈晨經過幾天勘測,最後終於規劃了田園區、住宅區、邛籠區以及一部分地道暗堡。
邛籠地道暗堡都是古代建築設計,春秋戰國一直到東漢都存在,隻是設計不合理也不規範,因此沒有特彆流行。
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隻適合小規模建造。
即便後世抗日時期冀中平原最出名的地道戰,也都是村莊內部挖通地道,而不是大規模挖掘。
因此搞遊擊和應對小規模戰爭的時候,就特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