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下山(二合一大章,為竹言墨雨舵主加更)_三國之銀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銀狐 > 第九十三章 下山(二合一大章,為竹言墨雨舵主加更)

第九十三章 下山(二合一大章,為竹言墨雨舵主加更)(1 / 2)

當沈晨回到峴山書院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名氣給他帶來的變化。

同門師兄弟們看他的目光頓時就變得不同起來。

周圍十幾個鄧家奴仆帶著禮物上山。

這是每年都會做的事情,沈晨每次從黃門亭回來,都會給師長和同門送禮。

往年大家都會不客氣,一擁而上,互相開著玩笑把禮物領走。

因為在峴山書院讀書的就沒有貧困人家的孩子。

沈晨送禮,他們也會送禮,都是些不值錢的禮物,比如臘肉、筆墨、書籍之類。

再加上認識了幾年,也都是好友,所以都沒有那麼多客套講究。

但今年看著鄧氏奴仆們把禮物抬上來,沒人上來領。

山門口處,沈晨頗有些局促地站在那裡,周圍的師兄弟們就都隻是遠遠旁觀,像是一群陌生人。

“阿晨。”

宋忠聽到沈晨回山門的消息,邁步出來,臉色有些不好看道:“進來吧。”

“師君。”

沈晨拱手一禮,吩咐奴仆把禮物送去後院,然後跟著宋忠進去。

他身邊王粲、潘濬、王涵、周盛等好友都在,其餘綦毋闓、潘範、趙夔等學院的老師也都過來了。

眾人跟著宋忠來到了廳堂院子裡,正是陽春三月,院子中央那顆參天大樹亭亭玉立,粗大的樹乾虯結生長,樹冠茂密如傘,枝條葳蕤垂下。

峴山書院其實並不是固定有多少學生,漢代最正式的上課體係就是太學,有嚴格的課表規劃,其它連鴻都門學都沒那麼正式。

而底下的私人課堂就更加隨意,都是看個人意願。比如說你今天有時間來上課就來,沒時間就跟師長打聲招呼就行。

像孔子教授三千門徒,要是天天給三千人上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學生們基本都是有時間就來,沒時間就走,有點像是大學課堂那樣,不會有人強製管你。

劉表當初設立峴山書院的時候,一開始學生也不多,這幾年來慢慢增長,鼎盛時期包括老師在內,其實也就是幾百人而已。

而平時上課的師生則一般維持在幾十到上百人之間,今日人數就大概有那麼三四十人,沈晨回來的時候正是在上課的時候,剛好是在院子裡一起上大課。

今天宋忠正在講《法言》,這是西漢揚雄的著作。揚雄雖然投靠王莽導致風評上被時人覺得有些問題,但他的著作和思想確實被漢人稱讚。

所以當時有不少他的簇擁,宋忠本身就是學貫五經的大儒,對儒家各類經書都有注釋,同時還研究揚雄的著作,為《太玄經》《法言》等揚雄的書做了注釋,是非常推崇揚雄的一位儒者。

沈晨進來之後,諸多學生們就各自安坐。

院子裡到處都鋪滿了席子,宋忠站在樹下,周圍學生們都非常安靜,一直等到沈晨進來,有書院的奴仆送來一張席,等他坐下後,宋忠才盤膝坐在了樹邊席上。

“今日講的是《法言》,揚雄說“聖人樂天知命,樂天則不勤,知命則不憂”。我覺得很有道理,你們覺得呢?”

宋忠環顧四周,向眾人詢問。

周圍沒有人說話,安靜了片刻,宋忠看向沈晨,說道:“阿晨,你才回山門,覺得如何?”

沈晨站起身回答道:“回稟師君,我亦覺得很有道理。聖人明達安樂於天道,知曉天命,就知道天道的運行是自然的,就不會患得患失,感到憂慮。”

“孔子曰:“以道事君”,這說明孔子覺得事君乃是天道。既然如此,為何有人要違抗君主的命令,而選擇攻之可也呢?”

宋忠問道。

沈晨皺起眉頭,其實他也明白今天的情況大抵不是因為他聲名鵲起。

總歸他是峴山書院的學生,如果出了出眾的弟子,師長顏麵也有光,所以不會因為他名氣漸長而攻擊他。

但他的舉動卻違背了某些人的思想。

那就是忠君思想。

事實上目前整個荊州存在了兩種思想潮流,第一種就是劉表目前的想法,割據荊州,以圖自立。

第二種就是尊敬朝廷,甚至是全麵倒向朝廷,奉朝廷的命令而征討四方。

特彆是第二種乃是主流思想,所以在劉表死後,荊州大部分士人的選擇就是直接投降曹操,把荊州拱手相讓。

因為在他們看來,曹操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天子大於一切,所以投降曹操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反而是荊州回歸朝廷,屬大義所在。

而且這種思想從峴山書院的學院派一直到劉表治下的官吏都非常多,比如去年曹操迎接天子,劉表馬上派人去上供,但同時又派人去聯絡袁紹,與袁紹結為盟友。

劉表的治中從事鄧義就勸他應該全麵倒向朝廷,而不是結交袁紹。被劉表嗬斥,於是棄官去了江東。

後來荊州彆駕從事韓嵩,也勸劉表應該全麵倒向朝廷,而不是繼續與曹操作對,遭到了劉表的猜忌,於是派他去許昌見曹操以觀虛實,結果韓嵩回來之後,再次向劉表請求歸附朝廷,差點被劉表殺死。

包括宋忠在內,也是主降派,劉表死後,繼任者劉琮要投降曹操的時候,就是他給曹操上的降表,路過新野的時候還被劉備痛罵了一頓。

所以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整個荊州上下勸劉表歸附曹操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他們倒不是覺得這是在背主,而是勸劉表遵循大義,侍奉漢家天子才是王道。

但他們難道就不知道曹操現在手握大權,是在以“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名義,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嗎?

或許隱隱有人察覺。

可就如同王莽謙恭未篡時一樣,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誰也不會相信這一點。

他們都認為曹操是大忠臣,在為天子征討四方賊寇。

直到多年以後,曹操開始加九錫,冕十旒,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給自己封魏公,最後魏王的時候,那些忠於漢家天子的人,也早就已經被曹操殺得乾淨。

後來人自然也就忘記了再忠於大漢,然後曹丕在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幫助下,最終和平地讓漢獻帝劉協乖乖讓出了皇帝寶座,締造了大魏帝國。

所以總的來說,後世人站在上帝視角,知道曹操是頂配版王莽,一邊借著劉協的名義討伐四方,一邊偷偷摸摸準備篡位。

可當世人卻不明白。

因此荊州大部分士人從來都不會覺得歸附曹操有什麼不對,反而認為對抗曹操,就是在對抗朝廷。

這同時也是劉表不願意下死力氣跟曹操決一死戰的原因之一。

現在宋忠借著揚雄和孔子的話,其實就是在質問沈晨,你為啥要對抗曹操,對抗朝廷?

還消滅了曹軍那麼多兵馬,殺死了曹操的弟弟和大將,把曹操得罪死。

你就不能樂安天命,乖乖地順從朝廷的征討嗎?

這話雖然不好聽,可卻是事實。

沈晨自然能夠聽出他話裡的意思,但直接硬懟回去肯定是不行,說曹操並非忠臣,他在“挾天子以令諸侯”?

估計在場三四十人裡,九成九的人都會認為他在胡說八道,不會認可他的話。

所以就必須找論點論據來進行反擊。

那麼什麼論點論據呢?

首先是必須要肯定朝廷的正統地位,認可劉協正統天子的名號。

其次就是要反駁曹操的行動,是天子的命令。

要把天子和曹操剝離,不能讓大家以為二者是一體,既曹操的命令就是天子的命令。

因此沉吟許久之後,沈晨輕聲說道:“先生其實是在問,為什麼我們要對抗曹操吧。”

宋忠說道:“曹操奉天子征討南陽西涼軍,這是大義所在。”

沈晨想了想,搖搖頭道:“我不這麼認為。”

“為何?”

宋忠問。

沈晨說:“世人都以為曹操在為天子征討四方賊寇,可是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曹操殘暴不仁,屠戮徐州數十萬,豈能是良臣?這是誤了天子,百姓自然要奮起抗爭。”

宋忠說道:“我知你從徐州來,與曹操有仇恨。但家仇豈能與國家大義相比?曹操侍奉天子乃是天道大義,君子正而不它,豈可事曲則由諸乎?”

他的意思是現在國家不穩定,家族仇恨不應該放在首位,而應該像君子那樣遵循正道,不能因為事情曲折而任由自己走上歪路。

然而沈晨卻說道:“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天子被奸臣所誤,曹操不善,即便是奉天子以討不臣,殺戮如此過重,又豈能讓萬民臣服呢?這並非王道,而是斯害也已的異端霸道罷了。”

宋忠皺眉道:“治亂世,當重典。秦國以霸道得天下,如今漢統衰落,王綱不振。曹操先以霸道輔佐天子討伐不臣,待天下平定之後,天子自然寬厚以仁,有何不對?”

“子曰:行不由徑。霸道是沒錯,但徐州百姓從未有過不臣之心,即便是陶謙亦困守東海而無犯上作亂之意,豈能因此而遷怒無辜呢?”

沈晨立即說道:“若曹操奉天子之名屠徐州我無話可說,可曹操屠戮徐州的理由是為父報仇,當時天子尚在長安,他如何奉天子之名屠戮百姓?所以這不過是他為發泄其私欲罷了,難道諸位覺得,諸侯割據一方,就可以肆意殘殺生民,一朝侍奉天子,就能擺脫其殘暴本性嗎?”

“這......”

宋忠一時被問住。

因為他認為曹操亂世用重典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年秦國就是這麼得的天下。

問題是沈晨的反駁卻有理有據。

說曹操並不是奉天子的意思屠殺了徐州,而是為發泄自己的私欲,這樣殘暴的人,又如何擔得起為天子討伐四方賊寇的忠臣名聲呢?

即便是孔子在談論起臣子為君王施政的時候,都應該以仁為主,何況曹操還不是在為君王施政,是自己在乾壞事。

所以沈晨的論調就是,曹操為人殘暴,天子受到了他的蒙蔽,他們這些人就應該清君側,對抗曹賊。

隻是這樣的論調還是說服不了眾人,峴山書院的另外一位老師綦毋闓站出來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曹操雖然曾經屠戮徐州,但如今侍奉天子,便是大善。”

沈晨點點頭道:“先生說得沒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改正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曹操改了嗎?至少現在我沒有看到。正如天子使州牧牧守四方,牧人若無羊群,還能叫代天巡狩?頃公無道而討魯國,大將死而屠滅城池,最終鬨得齊國衰敗的下場。侍奉天子更應該以仁,若曹操善待徐州百姓,奉迎天子之後征討陶謙,徐州百姓豈有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之理?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殘暴之人執掌了國家大器,就是國家的災難。如果曹操已經改正,那麼他就不應該派兵來襲擊我黃門亭才對,難道刀斧臨身,僅僅隻是因為他侍奉天子,我就應該引頸受戮嗎?”

“額......”

綦毋闓一時無言以對,人確實不應該阻止彆人在麵臨死亡的時候進行反抗。

宋忠又道:“昔者,堯有天下,舉大綱,命舜、禹;夏、殷、周屬其子,不膠者卓矣!唐、虞象刑惟明,夏後肉辟三千,不膠者卓矣!堯親九族,協和萬國。湯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膠者卓矣。成大事者,就應當不拘泥於小節。”

沈晨試探問道:“那先生的意思是,讓我放棄百餘親族的仇恨,曹軍來的時候,自縛手腳,向曹操投降?”

這話一出,宋忠沒有說話,漠然地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但不說話其實就已經表達了一切。

周圍眾人也沒有詫異,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

不要覺得他們的想法怪異。

至少在當時人眼中,這並沒有什麼錯。

比如陸遜。

陸遜跟孫策有仇嗎?

當然有。

他家族百餘口就是被孫策殺的。

後來呢?

出仕於東吳,為孫權效力的時候可是不遺餘力。

大漢現在是破滅了不假,可在這群漢朝的遺老遺少眼中,忠誠事君是沒有錯的。

曹操現在是什麼身份呢?


最新小说: 我寄長風 就哄你[先婚後愛] 嘉靖感而有孕之後 左道重生從死魚正口開始 當兵發老婆,這個新兵有點猛! 四合院:傻柱重生,收養破局 開局撿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HP斯教慢慢靠近你 請勿招惹貌美人偶npc 天山畫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