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衣帶詔到了_三國之銀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銀狐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衣帶詔到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衣帶詔到了(1 / 2)

官渡之戰前夕,整個荊州的士林都暗流湧動,忠於朝廷,忠於天子的“保皇派”們都坐不住了。

曆史上,在曹操得了天子之前,力勸劉表歸附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後來劉表一邊遣使向朝廷上供,一邊派人北上與袁紹結盟。

這種兩麵三刀的行為引得荊州大量士人不滿,中下層世家、官員、名士、大儒離開荊州的不計其數,反對劉表陰結袁紹的也不計其數。

到官渡之戰前夕,傳出劉表要北上襲擊許昌,一下子引爆了整個荊州士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長沙郡功曹桓階。

桓階也是一名心向朝廷的“保皇派”,雖然他後來在曹丕繼位之後,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但至少當時來說,他是認為曹操在做的事情,乃是匡扶漢室的正義之舉。

他對張羨是這麼說的“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候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意思是,“不論乾什麼事情,采取什麼行動,隻要不是以禮義為根本,就沒有不失敗的。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前齊桓公就率領諸侯尊崇周天子,晉文公就追殺太叔又收留周襄王,並幫助周襄王複了位。如今袁紹違背了這個道理,而劉表又緊隨其後,他們走的都是自取滅亡的路啊。您一定要深明大義,明辨是非,保全福運,遠離災禍,決不能和他們同流合汙。”

把曹操比作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和晉文公,把袁紹和劉表比作亂臣賊子,這就是目前荊州士人,或者說大部分天下士人的真實想法。

他們都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情況。

而曹操這個諸侯就像是齊桓公和晉文公一樣,正在幫助大漢天子複國,是一位“尊王攘夷”的大忠臣。

桓階的思想,也幾乎代表了荊州所有“保皇派”以及隻在乎家族利益的世家思想。

張羨之所以發動叛亂,裡麵就未嘗不是因為這些人在遊說的功勞。

於是張羨就上奏朝廷,表明維護朝廷的決心,在荊南四郡發起聲勢浩大反叛劉表的運動,為曹操能夠專心在北方應付袁紹,立下汗馬功勞。

沈晨現在就在襄陽鄧洪的府邸。

他於食時末刻,在家中吃了早餐之後,就坐上了前往州牧府邸的馬車。

公元199年末,沈晨已經十四歲了,後世初中生的年紀,身高大約是一米七二,因為每日勤練武藝,渾身肌肉壯碩,頗為悍勇。

馬車緩緩行駛,過了繁華的鬨市,停在了州牧府邸前。

今日他是來向劉表告辭的。

劉表今年又是東攻孫策,又要難平張羨,非常忙碌,無暇抽出多餘的兵力北上對付曹操。

所以沈晨就向他請求,由自己帶黃門亭部曲以及甘寧的部隊前去。

劉表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賜予了他一百件甲胄。

昨日甲胄就已經運到了鄧洪府邸,今天都裝船好了,由黃門亭二百名護衛送著,打算坐船前由淯水北上去新野。

沈晨按例在出征之前,向劉表請辭。

當馬車停在了州牧府邸門前的時候,沈晨就看到了在府邸之外,已經擁擠了數百名士人。

見他過來,人群議論紛紛:“他來了他來了。”

“這就是那位知行合一的沈小郎?”

“我看他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至於大家為之震動?”

“是他,什麼知行合一,就是個對抗朝廷的亂臣賊子罷了。”

“不過我聽說他的話很有道理。”

“這是惡利口之覆邦家之言,不要去聽。”

“哦。”

士人們都站在門口觀望。

劉表在荊州養士,從益州、江東、關東乃至於關中地區逃難至荊州的名士大儒無數,他們的弟子自然也無數。

比如光穎容一個人就有門徒千人,其餘名士大儒弟子數十數百,加起來成千上萬。

上萬人其實不算什麼,問題在於他們是士人。

在當時,底層百姓不算人,因為底層人連基本的姓名、字號都沒有。

像張角手下很多大將都隻有外號,沒有名字,就是因為他們是底層勞苦大眾出身,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而士人才是社會中堅力量。

這些士人本身是知識分子,能讀得起書,家境基本都還可以,有良田有房產,有奴仆有附庸,掌控的社會力量非常龐大。

雖然比不上那些動則數萬畝良田,家產奴仆不計其數,甚至擁有一定私人武裝的頂尖世家大族。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們的力量遠比普通底層大眾要強大得多。

所以古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的民心不是那些隻能當牛當馬,跟奴隸沒什麼區彆的底層百姓。

而是得到這些擁有一定社會力量的士人才能成功。

現在曹操就得了這所謂“民心”。

挾持天子名分大義在手,普天之下的士人,都對他充滿了期待。

如今聽聞沈晨要北伐,他們紛紛聚集於劉表門口。

表麵上是來勸阻沈晨不要北伐,實際上是指桑罵槐,來告誡劉表不要和袁紹結盟,應該歸附朝廷。

沈晨下了馬車,環視四周一圈,他的身邊自然有數十名護衛保護,人人都皆穿鎧甲,曾與曹軍血戰,殺氣四溢。

但那些士人自以為堅持心中的道義,怡然不懼,紛紛擁擠過來,怒目看著沈晨。

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罵了。

“乳臭小兒,焉敢叛逆不道?”

“什麼狗屁知行合一,你也配與曹公相比?”

“待曹公平定袁紹,來日天子名詔,必讓汝這欺世盜名之徒無所遁形。”

人群鼓噪紛紛。

沈晨目不斜視,撣了撣衣塵,昂首闊步,向著州牧府邸而去。

這些人雖然聯合起來的勢力非常龐大,甚至大到連劉表都不敢招惹的地步,但這並不代表他懼怕。

他很清楚外麵的這些士人其實不算什麼,真正的阻力在門裡,在他們的頭上。

門口的守門人見是他,也沒有阻攔,因為劉表在幾年前就吩咐過,沈晨可以隨時進出他的府邸,所以隻是讓護衛在門口等待。

進入前門之後,是一個很大的前院。漢朝建築前院稍微小一些,普通人家頂多就是個院子,進去之後就是前廳。

但劉表的州牧府邸恢弘奢華,過了前院還有兩道門,左右各是回廊庭院,樹木參天,花草植被茂盛。

一直穿過了這兩道門,才看到前廳。

前廳很大,是劉表用於大型會客的地方,平時和鄧洪他們開會議事的時候是在中廳,因為前廳實在太大了,能容納很多人,所以有時候也會舉辦宴會。

今日就有宴會。

沈晨路過前廳的時候,就看到廳中左右布滿了桌案,正有侍女仆人在往桌案上擺放各類瓜果蔬菜,一道道豐盛的菜肴端上來。

“明公在後院等小郎呢。”

劉表的親信成奇出來迎接他。

沈晨看了眼前廳,說道:“今日都有哪些人?”

成奇搖搖頭道:“二十餘位,皆是名震天下的大儒名士。”

“嗯,我知道了。”

沈晨點點頭。

跟著成奇一路來到後院。

劉表正在後院小築內安神修養,他盤膝坐在席上,旁邊的桌案上正焚著一爐香。

小築是用簾子遮住的,沈晨掀開簾子,緩步進去,拱手道:“使君。”

“嗯。”

劉表睜開閉著的眼睛,說道:“坐吧。”

“多謝使君。”

沈晨跪坐在劉表麵前,說道:“晨今日就要北上進攻曹操,特來向使君請辭。”

“我知道了。”

劉表點點頭,說道:“不過恐怕今日你想走,沒那麼簡單啊。”

沈晨笑道:“他們不過是一些腐儒罷了,除了會耍嘴皮子以外,又能做什麼呢?如何攔得住我?”

劉表苦笑道:“這些人可不是善與之輩,裡麵有些人的名望連我都輕易招惹,真惹怒了他們,你今後的名望恐怕是臭不可聞了。”

實際上那些人雖然跟沈晨立場不同,但也沒有用什麼下作手段,比如到處宣揚沈晨的名聲,把他的名聲搞臭。

作為大儒名士來說,他們還是有自己的尊嚴和道德水準。隻是因為把曹操認為是匡君輔國的忠臣,這才和沈晨鬨得不愉快。

因此以他們這些人的名望和在士林的影響力,真聯合起來一起搞臭沈晨的名聲,怕是連司馬徽和龐德公幫忙都沒有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算是講武德了。

不過沈晨卻很清楚,這些人哪怕道德品質不錯,但終究是不會體恤仁愛百姓的士族,與自己有本質區彆,所以即便是他們講武德,自己也不能認同他們。

沈晨沉聲道:“漢室頹傾,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世人愚鈍,卻是不知道天子在曹操手中隻是發號施令的器具罷了,如今也就隻有使君能夠拯救漢室江山。”

劉表搖搖頭道:“荊南張羨叛亂,江夏孫策來襲,我亦無能為力。”

“嗯。”

沈晨拱手道:“所以我才願意為使君分憂,若是將來天子不測,遭了曹操毒手,也就隻有使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了。”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劉表聽了這話,頓時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沈晨,這小子怕是在暗示他什麼。

這個時候的劉表態度其實還算曖昧,曆史上他是在平定張羨,且由於衣帶詔使得不少士人對曹操失望之後,才祭祀天地,出門比擬君王,言行不軌,有稱帝之意。

但還沒有平定張羨之前,即便現在實力大漲,也不敢有所動作,所以麵對沈晨的暗示,他隻是擺擺手道:“這些話就不要亂說了,會讓人誤會。”

“唯。”

沈晨瞥了眼劉表的臉色,心裡不以為意。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

接近午時,成奇來報:“明公,諸位大賢都來了。”

“走吧。”

劉表站起身,伸展了一下酸痛的腿腳,眼中閃過一絲陰霾:“也該去見見這些大賢了。”

他雙手背負在後,第一個走了出去。

世人都知道荊州士人多心向朝廷,劉表又何嘗不知道這點?

這些所謂大儒名士,在曹操奉迎天子之後,給他上書勸他歸附曹操的又少了嗎?

所以劉表很清楚,這些人針對的其實不是沈晨,而是他。

不過是禍躲不過,他們的名望確實很強大,其中甚至有好幾位是劉表曾經想征辟為太守級的大儒,比如劉巴、王俊、穎容等等。

但正因為對方的名望強大,如果避而不見,反而惹人生疑。

因此劉表也必須保持好這個曖昧的態度,既不能讓世人知道他稱帝的野心,也不能讓人以為他軟弱無能。

而跟在劉表身後的沈晨看著他的背影,心裡卻是在想。

這次試探,果然試探出了問題。

劉表確實野心很大呀。

出了後院,一路到了前廳,此刻蒯越已經招呼著諸多大儒名士進入廳內。

蔡瑁被劉表派去鎮壓張羨去了,蒯越則被召回來留守襄陽。

由於他也是荊州名士,接待工作自然由他來做。

隨著成奇出來一聲“劉使君到”,劉表緩緩走入廳中,諸多名士大儒也就站起身,向他行禮:“見過劉使君。”

雖然這些名士大儒聲望很大,但劉表也不弱。

三國演義把他評價為“八俊”,正史上他是八及中第七位,按照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的排名,他在士林裡的聲望排在這三十五個人當中的正數第二十六,倒數第十。

所以荊州名士雖然對劉表不主動勤王,不依附朝廷,割據地方的主動頗有微詞,可礙於他在士林當中的名望,也不敢說什麼,隻能規勸。

要是換了彆人,在衣帶詔之前,你要是不依附朝廷,早就被罵得狗血淋頭了,比如袁紹就被很多名士罵為國賊。

劉表進入廳內,走到主位之上,環視眾人一圈,才說道:“諸位請坐。”

諸多名士就繼續坐下。

廳內除了蒯越以外,還有蒯良以及劉先、鄧洪、文穎等另外幾個親信從事。

沈晨的位置則在最下麵,與鄧洪幾乎都快坐在門口處。

等到大家都坐下之後,劉表才說道:“今日諸位大賢一同上書,都要來見我,不知道是何事呀。”

王俊早年與曹操有舊,最著急上火,便第一個站出來說道:“使君,我聽聞治世之道便是忠孝與仁義之道,這是真的嗎?”

劉表皺眉,這裡都是飽讀經義的大儒名士,還問這種問題,是在羞辱誰嗎?

但他還是有涵養,說道:“自然。”

王俊就說道:“昔年商王無道,武王伐紂,伯夷和叔齊卻要阻攔他們,這個道理是對的嗎?”

劉表臉色不是很好看,強忍著說道:“是對的。”

漢朝以忠孝和儒家的經義立世,雖然武王伐紂是紂王無道,但因為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賢對伯夷和叔齊都極為推崇,連薑子牙都認為他們是聖賢,所以隻要是儒家弟子,就不可能貶低他們二人。

王俊便問道:“那我想問使君,當今天子,是否無道?”

劉表咬牙道:“天子愛民,世人皆知。”

當年關中大旱,李傕郭汜等軍閥不關百姓死活,劉協不忍生民艱難,於是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王俊就環顧一周說道:“當今天子至仁至善,乃是明君天授,四方景仰。可是卻有人要興兵攻打朝廷,以無道伐有道,以無德討有德。諸位說說,這個天下還有這樣的道理嗎?”

“自然沒有這樣的道理。”


最新小说: 直播整活!全內娛爭著給我封口費 我有小姨管後院,你們有嗎 我靠演戲在驚悚世界求生 讓你相親警花,你逮通緝犯! 重生撕毀回城令,殘疾軍官急瘋了 說好做任務怎麼變成談戀愛了?! 備殺 社恐女神不想這麼受歡迎 快穿,釣係綠茶生子上位記 仗劍尋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