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三月初,劉備與孫權再次結盟,並且互相締結盟約。
雙方表麵關係融洽,其實勾心鬥角。
劉備答應結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他急著要去巴蜀,沒工夫陪孫權忙活,又怕他繼續搞事,所以先穩住他。
二是交州確實是之前就答應給孫權的,劉備是出了名的有信譽,自然不能失信於人。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備誌在北方,恢複大漢天下。
交州荊南之地實在是過於偏遠,為蠻荒之地,雖然也是大漢領土,可如果耕耘這些地方,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人力資源。
畢竟你去占據荊南交州,光治理瘴氣和少數民族問題,沒有十年都治理不下來,實在是沒有辦法。
所以與其和孫權扯皮,還不如大方點,還能換一塊廬江這樣的戰略要地來。
因此對於劉備來說,這個交易並非是一件壞事。
至於諸葛亮和沈晨的小心思,劉備自然不知道他們早已經在布局對付孫權,索性引他去交州,來一招關門打狗。
於是就在劉備和諸葛亮沈晨他們目的和想法大差不差的情況下,完成了這次結盟。
而江東這邊也有想法。
魯肅這一招叫做以空間換時間。
由於幾次戰敗,江東損失慘重,孫十萬都快變成了孫五萬。
曆史上孫權憋了十多年,打合肥的時候帶了十萬人馬,家中留守的算五萬吧,總兵力也就不到二十萬。
而現在整個江東傾家蕩產都隻有五萬人,如果依舊要保證留守地方的話,那他可動用出兵的可能也就一兩萬人了,這點兵力能打誰?
所以魯肅認為以目前江東的狀態想要乾什麼大事是不現實的,隻有謀求發展才可以。
那麼在荊州被劉備占據,北方又是曹操的地盤,他還能往哪發展?
一個是去攻打揚州南麵的山越人,劫掠他們的人口和財產,以此來補充江東的損失。
另外一個自然是謀奪荊南和交州。
二地偏遠歸偏遠,蚊子腿再細也是肉,總歸能掠奪些財富。
隻不過前一個還好說,後一個不從荊南借道的話,他們連去交州的道路都沒有。
所以還是得付出一些犧牲來換。
好在是如今簽訂了盟約,總算是借到了桂陽郡。
隻是孫權和魯肅那個難受啊。
雖說看似一州加一郡去換半個廬江郡,江東血賺。
但實則是某睿吃花椒,輸麻了。
一來交州過於偏遠,鳥不拉屎,曆史上不管劉表還是孫權,對於征服交州都沒什麼興趣,隻是派人去當個名義上州郡長官就行,並未實質統治。
二來把廬江郡搭進去,江東的戰略就要從主動進攻江夏,變成了被動防守,大大失去了主動性。
這次交換,實在是沒占什麼便宜。
不過魯肅咬咬牙,最終還是決定用廬江郡跟桂陽郡換。
因為他認為,拿一塊戰略要地,換未來一塊潛在的戰略要地,那就是在用今天賭明天。
荊南看似偏遠,可對於荊州來說,亦是有戰略意義。
他們失去了廬江郡,隻是失去了從陸地進攻荊州的戰略主動性而已。
但擁有了荊南,配合從長江逆流而上的江東水師,還是可以從東方以及南方同時進攻南郡。
隻要時機到來,他們依舊可以與曹操再次夾擊南郡,瓜分荊州。
所以魯肅覺得,先發展肯定是沒有錯的,將來再找合適的時機,先取長沙,再攻南郡,還是能夠實現他們的戰略目標。
因此這次結盟,就在這種雙方都勉強合適的情況下,最終是形成了一個表麵盟友的關係。
不過這次答應結盟,也隻是初步達成意向。
之後就是將桂陽郡和廬江郡交接的事情,以及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還得回去問問人家劉備的意見。
所以在諸葛亮和孫乾完成出使任務之後,就立即回了荊州,向劉備複命。
三月六日,襄陽楚王府。
劉備得知二人歸來,便在楚王府迎接。
諸葛亮和孫乾從馬車上下來,見到劉備帶著沈晨已經在王府門口等著,連忙向劉備拱手說道:“主公。”
“孔明,公祐,一路辛苦,路途奔波勞頓,快進入府中歇息。”
劉備連忙招呼二人進去。
一行人進了府邸。
此時隻有劉備和沈晨在襄陽。
關羽和龐統去了巫縣,張飛和徐庶在江陵,其餘人也都在忙著出兵益州的事情。
劉備是被劉琦拖在了襄陽,上個月黃祖病逝,劉琦大受打擊,為此吐血,因而劉備現在還無法前行。
眾人進入廳內,劉備也沒有召集州府從事以及各大世家子弟來議事,而是在中庭一旁的一個內院小築,與他們交談。
小築內四人沒有太多繁瑣見禮,劉備招呼他們坐在廊下,四個人就盤膝坐著。
等坐下之後,劉備開口問道:“孔明,公祐,此次江東之行如何?”
諸葛亮笑著拱手道:“幸不辱命,以桂陽郡,換來了半個廬江郡,有了這半個廬江郡,將來我們不管是對江東出兵,還是奪取淮南,都輕鬆許多。”
“那就好。”
劉備點點頭道:“雖說隻有半個廬江郡,卻如利刃般抵住了曹操孫權的咽喉,而且還有一樁喜事。”
“哦?”
諸葛亮詫異道:“喜從何來。”
一旁沈晨笑道:“廬江等地有梅乾、雷緒、陳蘭等地豪強縱橫江淮,當初黃將軍進攻江東,這些豪強前來投奔,赭圻城一戰,他們被打散了,便跑到了廬江與九江邊界一帶,為曹操派去的揚州都督溫恢所忌,雙方交戰,溫恢兵少不敵,退往壽春。這個月月初,曹操派夏侯淵領大軍南下準備清剿他們,他們自知不能抗衡,於是退往舒縣一帶,並寫書信告知左將軍,願意前來投奔。如今既然廬江南麵已經為我們所得,正應該派兵前去接應。”
諸葛亮就說道:“那此事由誰去辦呢?”
沈晨說道:“我打算讓甘寧去辦,據聞他們的丁口有十餘萬之眾,如今江夏地廣人稀,又需要推廣雙季稻,正好可以安置,在雲夢澤湖邊種植稻苗,以做將來攻伐江東的糧草供給之用,他們的兵馬也可以整頓一番,訓練出一支精兵強將出來。”
“嗯,正好。”
諸葛亮點點頭,然後又笑著看向劉備道:“主公,我也有一樁喜事。”
劉備詫異道:“還有喜事嗎?”
諸葛亮與孫乾對視一眼,孫乾含笑道:“主公,孫權打算與我們和親,將他的妹妹嫁與主公。”
孫權要把他妹妹嫁給我?
劉備當時就傻了。
雖說老夫少妻這種事情,並不算少見。
但劉備心存大業,沒曹操那個好色性格,反而覺得很是不適應。
畢竟他跟孫堅是一個輩分的,就比孫堅小了六歲,娶孫堅的女兒,屬實是有些心理不道德。
因此他連連推辭說道:“此事決不能成,江東猛虎孫文台,我也是很欽佩的,當年我雖然跟著公孫瓚一同討董,但人家已經是先鋒大將,我不過是無名之輩,豈能迎娶他的女兒。”
王粲的《英雄記》記載了劉備討董的事情,可惜那時他就是個跟著公孫瓚的嘍囉,跟孫堅的地位差距極大,而且孫堅忠於漢室努力攻打董卓的行為也讓劉備很佩服,娶孫文台的女兒,確實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然而諸葛亮卻說道:“主公,當娶。”
“為何?”
劉備十分不解:“我們既然打算等拿下益州之後,就立即進攻江東,又為何要娶孫氏女呢?”
諸葛亮看向沈晨道:“曉卿,你說呢?”
這個時候沈晨在愣神,他還在想著孫權又要嫁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