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王道,就是要在南方即將推行新的改革措施。
裡麵的具體改革內容,其實也跟後世千百年來曆朝曆代的改革內容差不多。
無非以下幾點。
一,打壓世家豪強,丈量土地,還耕田於百姓,減少無地流民。
二,嚴查官僚世家階級偷稅漏稅的現象,官員百姓一體納糧,斷絕一切特權。
三,取締苛捐雜稅,輕徭役減賦稅,隻收兩稅,既丁稅和畝稅,與民休息,永不加賦。
四,廢除奴隸製度,不允許隱戶隱產,編纂戶籍,解放人口,增加勞動生產力。
五,整頓吏治,選拔人才,建立官員考核製度,建立新的監察和巡查體係。
六,精簡軍隊,裁減老弱,強軍強國,打造出一支能打仗的精銳部隊。
七,改革選拔人才製度,降低察舉製的人才數量,與考核製度並行,每年一次官吏考試,士人可以選擇主動報名參加。
八,加重商稅,同時要積極推行商業發展,建立以官府為主導的經商團體,來保證民生。
其中第二條很多人會以為是個巨大改革措施,但實際上自古以來官紳都是納糧的,包括明清,隻是明清官紳中舉人以上都會有免稅政策,隨著舉人進士越來越多,投獻免稅也越來越多,才造成嚴重土地兼並。
而漢代則是世家大族把田地和人口隱藏起來,當時的兩稅為田地稅、人頭稅,世家大族把這些田地和人口隱瞞不報,把人和田變成自己的私產,從而規避朝廷的賦稅。
所以隻要清查了隱戶隱產,把更多的田地和人口解放出來,登記造冊,稅收自然也就源源不斷。
另外,最後一條商稅就比較有爭議,諸葛亮曾經考慮過這樣做會不會引起很多麻煩,比如官府親自下場做生意,會不會導致特權誕生。
但沉晨強調隻建立米商鹽商的官府商行,其餘的官府不會插手,這樣做就是為了壓低糧價和鹽價,由官府收取糧食,控製鹽場,來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
聽到隻是做米鹽的話,諸葛亮就讚成了。
因為兩漢都是這麼做的,漢朝鹽鐵專賣,國家掌控食鹽,讓鹽價較低,同時在各地興建糧倉,每年新糧填倉,陳糧拿去市場販賣以平抑物價。
像西漢文景時期,由於風調雨順加上政通人和,使得當時的米價甚至低到了十多錢一石,比東漢正常年月二百錢左右一石的價格低了十多倍,可見官府控製米鹽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任何製度最開始都是好的,但長時間不變動就很容易被人鑽空子。譬如糧倉的糧食被管事的官員拿去販賣,遇到上級檢查,立即就是一把大火焚燒證據。
這一點糜芳和士仁應該很熟。
所以沉晨的這些改革內容,無非就是強化中央集權,充實官府財政,減輕百姓負擔,提高國防力量,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等等。
都是曆朝曆代早就有的改革方案。
如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慶曆新政、張居正變法等,初中高中曆史書中有教過,屬於是抄作業了。
不是沉晨想不出新辦法出來,而是這些辦法已經是目前封建時代最好的解決辦法了,不失為一種刮骨療毒,能解決一時弊端的權宜之策。
而要想有新辦法,就得提高生產力,發展科技水平。
並且即便是提高了生產力,也有新的問題會誕生,依舊要根據情況來進行重新調整。
所以後世新時代國家的法製和政策每時每刻都在變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改革春風吹滿地,至少能讓新時代九成九以上的人民吃飽飯,那就已經很了不起。
因而沉晨推動改革,隻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選擇最優質的方案解決問題,從而緩解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
而且在南方推行下去,遇到的阻力也不是一點半點。
就連沉晨和諸葛亮龐統徐庶他們都牽扯其中,不然也不至於要把荊州官員調去益州,益州官員調來荊州兩地分治推行。
在這一點上沉晨就有點羨慕曹操。
由於北方受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最嚴重,世家豪強的力量大不如前,使得曆史上曹操幾乎很少需要去解決世家與百姓之間的土地問題。
不是他做得多好,實在是北方世家豪強勢力被幾次大亂弄得衰敗了,無主之田到處都是。
就連袁紹在冀州也瘋狂打壓豪族,剝奪他們的土地。
根據史料記載,袁紹滅了很多世家大族來填補軍用財政,還土地於百姓。
使得很多豪族逃難至北方加入少數民族,為鮮卑烏丸帶去了鐵器發展,間接讓五胡亂華時期胡人實力強大。
這也是為什麼袁紹去世,冀州百姓無不悲慟的緣故。
反觀荊州益州,受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影響較少,世家豪族力量保存較為完善,甚至還有大量的北方世家豪族遷移至南方,大肆購置田產,加重土地矛盾。
加上隱戶隱產問題極為嚴重,如果不趁著曹操還未平定北方,孫權虛弱的時候立即進行整頓。
等到將來曹操徹底拿下北方,孫權恢複一些元氣,嚴重的土地兼並和世家豪族問題,將會成為拖垮劉備政權最重要的砝碼。
所以在劉備平定益州之前,沉晨和諸葛亮就已經商討研究,將改革的內容寫成冊子開始實施。
荊州的實施者是法正和張鬆,益州的實施者是諸葛亮龐統以及徐庶。
至於沉晨。
他還得帶兵,未來要去益州或者荊州尚不確定,因此隻能給參考建議,而沒辦法親手來進行改製。
不過如果遇到問題,諸葛亮法正他們也可以隨時詢問,反正有長江在,益州和荊州來回通信也不需要多久,短暫數日,慢則十多天,大抵也就能互相通個消息。
說完了內政改革之後,沉晨就又聊起了對外的情況。
對外無非兩點。
軍事。
外交。
就連經濟都不算,因為諸侯之間往往都不會主導經濟,任由民間自己發展。
沉晨也對經濟也沒什麼研究,雖然知道經濟戰很重要,但他更擅長帶兵打仗,所以隻能在軍事和外交上提出自己的建議。
他環顧廳內眾人,輕聲說道:“外行霸道,我主張與曹操形成對抗之勢,僅對峙而不交戰。與江東孫氏形成表麵同盟,實則消滅之勢。與西涼關中形成實質聯盟,共抗曹操之勢。”
“消滅江東,聯合西涼關中?”
劉備看了法正一眼,這與龐統和法正徐庶三人商議的戰略完全不同。
他們三人認為應該暫時聯合孫權,先取關中西涼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再發展水軍突襲江東平定揚州南北二分。
法正聽到這句話,臉色頓時嚴肅起來,想聽聽沉晨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不錯。”
沉晨點點頭:“我認為在戰略上,一定要先消滅江東,江東離我們實在太近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孫氏狼子野心,若不消滅,將來必成禍害。”
“可是......”
劉備遲疑道:“士元力主出兵關中,效彷高祖先得西涼三輔,有了養馬地之後,建立起騎兵,方能與曹操在關東爭雄。”
“曉卿也是北方人,騎兵的重要性你應該明白吧。”
張鬆也說道:“如果我們不能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不管是偵查、奔襲、追擊亦或者打仗變動,都要比曹操差很多。在北方偌大平原地區,我們需要騎兵。”
彆看曹操打敗了那麼多烏桓鐵騎,就以為騎兵無用。
實際上曹操打敗烏丸是依靠步兵加騎兵的戰術,通過弓箭打亂騎兵的陣型,再由虎豹騎兩翼衝陣絞殺,分割戰場,這才贏下的勝利。
否則單純的步兵對抗騎兵,很難勝利,就跟李陵一樣隻能邊打邊撤,會被人家騎兵利用機動性一直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