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事情。”陸遜說道:“劉備人在漢中,從漢中馳援荊州實在是太遙遠,反而不如曹操從武關南下方便。他得到消息,大概也隻能選擇兵出關中,圍魏救趙。”顧雍說道:“吳侯還是要小心劉備遣人從漢中南下馳援,雖然遙遠,但現在孫皎那邊兵力不足,恐劉備派人支援,加上沉晨必然會衝擊江陵,萬一江陵有失,被劉備沉晨從東西夾擊夷陵,劉備大軍就能回援荊州了。”
“吳侯。”呂蒙站出來沉聲道:“接下來江陵會是重中之重,蒙願領軍前往駐守,隻有打退了沉晨,方能配合曹軍將荊州的劉備軍一舉殲滅。”
“嗯。”孫權撫須凝思,片刻後微微點頭道:“好,子明,此事就交由你辦。那孤便在沙羨,圍困黃射。”
“唯。”呂蒙重重拱手行禮,臉色肅然。這一戰是江東的生死存亡之戰,勝利了就能以荊揚交三州之地虎踞南方,失敗了便身死國滅,因而此戰他必定全力以赴,與沉晨拚個你死我活。
廳內昏暗,燭火映照著孫權明暗交織的臉,他站起身環顧四周,然後緩緩拱手彎腰一禮,沉聲說道。
“江東興衰,全賴諸公了。此次我們必要大勝,方能定鼎南方。”
“願為吳侯效死命。”眾人起身回了一禮,一個個臉色也都是無比肅穆,因為誰都知道,這是最後的決戰,勝利與死亡,僅在遲尺之間。
當下孫權宣布散會,事後又召來呂蒙,商議細節,這才重新進行兵馬布局。
孫權本人駐紮於沙羨,領五萬人圍困黃射。呂蒙順江逆流而上,過州陵、巴丘、華容、孱陵至江陵,駐守江陵城防。
孫皎則駐紮在夷道,防備西方劉備來自益州的援軍。曆史上關羽從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隻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再加上信息差和滯後性,可能也就半個月的時間而已,大好的局麵瞬間急轉直下。
劉備那邊才剛收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消息,沒幾天的功夫就收到了關羽死訊,根本讓他來不及反應馳援。
因此曆史上的劉備是完全沒辦法救援關羽的,實在是關羽隕落的速度太快了。
但現在不同。沉晨拖延的時間足夠久,從六月份到八月份,中間兩個月的時間,足夠劉備得到消息。
雖然劉備當時
“主力”還在漢中,算信息傳遞過去再從漢中調兵遣將回援荊州,至少得三四個月以上,也就是說,最快至少十月份以後才能見到益州援軍。
可沉晨也不是吃乾飯的,尤有十萬人馬駐紮在南郡,即便孫權和曹軍加起來有三十萬眾,也不敢保證能在短短兩個月內將沉晨擊敗。
所以為了阻攔劉備援軍,在夷道駐紮大量兵馬就是必然的結果。這樣一來孫權的兵力布置就很明了。
夷陵方向有孫皎約三萬餘人,江陵一帶有呂蒙約六萬人,孫權五萬人在沙羨,再加上沿江以及西陵江夏等地駐守的少部分士兵,總計十五六萬之眾。
北方曹操那邊人數相對較少一些,由於劉備選擇圍魏救趙,曹操自己帶著八萬人北上馳援,留下於禁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四人。
其中於禁和夏侯惇率領的人最多,本部六萬以及趙儼的殘軍大概六七萬的樣子。
當初曹洪在河南有十萬人,但當時和沉晨五萬對峙的隻有八萬,雖然水淹七軍,卻也死傷了不過兩三萬人,剩餘昆陽、舞陽以及定陵郾縣的守軍依舊還在。
因此於禁和夏侯惇那邊差不多有十三萬人左右。而徐晃和夏侯淵則距離較遠一些,大概是四萬人在上雒,那裡既可以隨時馳援長安,也能從武關南下直奔南陽。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都各有安排,且基本都十分合理,南北夾擊南郡的沉晨部。
相對而言,沉晨現在的情況較為嚴峻。北麵十多萬敵人,南麵十多萬敵人,自己被包圍在南郡,對於不知道真相底層兵卒來說,肯定是士氣不高。
唯一的好消息是沉晨早有規劃,提前安排了士兵家屬以及相關親人百姓遷移至南郡。
包括黃門亭鄉老在內,全都舍棄家園,攜帶乾糧,紛紛逃離新野。也許這次釣魚行動會付出極大的代價,比如很多百姓要被從家鄉遷移至相對安全的南郡去,且荊州很多郡要被敵人占據,甚至不少人口要被遷走。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要想真正拿下江東,隻能選擇釣魚引誘孫權來襲,而不可能主動去進攻。
如果這是玄幻故事,或許能行,但現實就是主動進攻江東難如登天,即便是沉晨兩次大勝,江東衰敗,也很難奏效。
原因有三點。一是大義名分,沒有進攻江東的借口,劉備以大義立世,失去大義,就是失去了倚仗的口碑和信譽。
二是天時地利人和,江東強在水軍而弱於步卒,劉備水軍並非主力,總計才五萬人,強行攻打,擁有長江天險的情況下,孫權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畢竟就連曹操幾次親征濡須口都無功而返,更彆說實力還弱於曹操的劉備。
三是外部勢力。劉備主動攻打江東,曹操不會坐視不理。一旦實力最強的曹操加入戰場,那麼劉備集團便會腹背受敵,情況一定會陷入極大劣勢。
因此綜合這三點,主動進攻江東殊為不智,隻能引蛇出洞,關門打狗。
而為了達到效果,付出些代價,也是必然的事情。不過好在代價不會太大。
因為曹操孫權急於剿滅盤踞在南郡的沉晨,不會襲擾百姓。何況雙方都已經把荊州視為禁臠,屠戮百姓無異於殺自己的子民,曹操和孫權都不會乾這種蠢事。
因此唯一的代價便是目前大量地盤被曹操孫權占據,其餘的損失大抵不會太多。
而此時襄陽城中,沉晨也召集諸將議事,準備大戰前夕的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