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五月,江東建業。
吳侯府邸,孫權打了個噴嚏。
他頗為納悶,這五月盛夏,夏日炎炎,怎麼還打噴嚏呢?
不過察覺到鼻子癢癢的,他以為是鼻子不舒服,就沒有在意,繼續看起了公文。
最近孫權的心情不是很好。
或者說,自從去年以來,到現在半年過去,他的心情一直好不到哪裡去。
前幾天他還去了一趟丹陽縣和吳縣的父兄墓地去祭拜。
原本去是想著父兄在天有靈能夠保佑江東,結果到了吳縣孫策墓地之後才發現,他兄長孫策的墓被盜了。
孫策在江東殺得人頭滾滾,是以殺戮成性強行鎮壓的江東,在江東諸郡其實並不得人心。
以往孫家勢大的時候,墓地都有兵馬看守,無人敢盜,也無人有這般想法。
但現在孫權損兵折將,江東大半兵力丟在了荊州,以至於後方空虛到了極點,群盜四起,叛亂不斷,有限的兵馬還得防禦劉備,平息賊寇,根本無人守墓。
於是就有深恨孫策之人,盜掘了他的墳墓,還把他已經是白骨的屍體挖了出來,不知道扔哪裡去了,讓孫權大為火光。
憤怒之後就是驚懼難安。
原本還想著去祭拜父兄祈求父兄保佑,哪裡料到兄長讓仇家挫骨揚灰了,令他原本帶著一絲希望的心情,頓時覺得灰暗無比,十分沮喪。
因此這短短半年間,才三十九歲的孫權仿佛蒼老了十歲,麵容憔悴無比,整張臉完全沒有了一點生氣。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好消息。
賀齊還算得力,荊州之戰後,山越四起,孫權勢力全麵撤出了黃山以南,再不敢寇略山越。
但沒想到山越人變本加厲,居然收複失地,北上反而來攻打他了。
於是孫權派賀齊出兵,以少勝多,大敗山越。
山越人並非整體,而是以類似於部落的形勢棲息在東南丘陵的山脈當中。
他們的大多數其實都是漢人而非蠻夷,很多都是不滿被朝廷以及世家剝削,舉家搬遷至山裡過著桃花源般的生活。
結果沒想到孫家掌控江東之後,就不斷劫掠山越人的人口,搶奪他們的財產,逼著他們出山成為孫氏的田奴,為孫氏出人出力,耕田納稅。
這令自由慣了的山越人十分不滿,於是慢慢組織起來反抗,漸漸形成了一些較大的部落。
可惜的是由於缺少領袖以及力量分散,沒有形成一個整體,被孫家逐個擊破,以至於大量山越部落被攻破,人口和財產被擄走。
現在孫氏接近破敗,讓山越人看到了反攻的希望。
但還是老問題。
互不統屬,各自為戰,結果就是賀齊僅僅帶了八千人,就大敗了山越聯軍五六萬,讓山越潰不成軍,又撤回了黃山以南。
暫時平息了山越之亂後,孫權倒是舒了一口氣,雖然後方吳郡、會稽郡、豫章郡等地還是有些叛亂不止,可丹陽郡和大半的吳郡基本盤勉強安定下來,不至於讓他崩潰。
現在他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隨時可能會來的劉備集團的進攻了。
目前孫權極度缺兵力。
江東青壯一次荊州之戰就損失了十多萬,再加上之前黟縣之戰,洪口之戰等等大敗,這些年損失的兵力近十五萬了。
沈晨之名,止江東小兒啼哭。
雖然已經在大力征兵,且繼續以劉備集團打壓士族為理由抽世家們的血,可再怎麼抽人家快沒血了也抽不動呀。
所以現在整個孫氏集團,能湊出來的兵力居然不足八萬。
其中隻有三萬多人是老卒,其餘都是強征的新丁,不僅有很多老弱,而且訓練時間嚴重不足,戰鬥力低得可憐。
這令孫權憂愁到了極點。
看著手中的公文,沒有彆的什麼好消息,讓孫權煩悶不已,將手中的竹簡往地上一扔,說道:“喚張昭、諸葛瑾、顧雍、闞澤、孫邵、嚴畯、陸遜、是儀、陸績他們過來。”
“唯。”
門外的侍從就去行事。
等到晌午時分,眾人才先後進入廳內,依次拜見了吳侯,再分列而坐。
孫權坐在主位上環顧眾人,滿臉憂容道:“孤數次向劉備提出求和的書,都如石沉大海,他連一封回信都沒有給我,諸位覺得他真準備要今年進攻江東了嗎?”
張昭歎息道:“最近聽聞荊州不斷調動兵馬,還有大批糧草也在運往夏口、西陵、尋陽等地,這顯然是打算要對江東出兵了。”
“若孤.”
孫權猶豫說道:“如孤上書向劉備稱臣,諸位以為他能罷兵言和否?”
荊州之戰孫權背刺在先,徹底失去了道義。
按理來說,孫權應該沒臉求和才對。
但政治本來就不該要臉,孫權也許談不上一個雄主,可卻是個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能換來劉備不出兵攻打江東,即便讓他卑躬屈膝又如何?
所以哪怕戰後他被打回了江東,惶惶不可終日,也還是想著左右搖擺。
一邊上書給曹操願意歸附,祈求曹操庇佑。一邊上書劉備求和,請求再給他一次機會。
可惜的是曹操那邊的回信是應下了他歸附的請求,劉備那邊所有上書都是石沉大海,沒有一絲回信。
本來這也沒什麼。
誰被背刺了都沒有那麼大肚量原諒,何況現在江東就是一塊肉,劉備怎麼可能放過呢?
因此一開始孫權就對劉備沒抱多大希望,隻求曹操能夠出兵幫助他。
因而得到曹操的許諾之後,孫權剛開始還挺高興。
結果沒倆月曹操死了。
之後他雖然也上書給了曹丕,可淮南還是張遼那七千人馬,到現在魏國那邊都沒有增兵,令孫權已是越來越惶恐。
更重要的是最近聽聞荊州已經開始行動了,沈晨調兵遣將,隨時可能都會攻打江東。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也不得不急起來,病急亂投醫,乾脆想著要不上書選擇歸順了劉備,至少換條活路吧。
然而張昭卻立即說道:“不可,我們都可以歸順,大不了去益州還是為官。然而吳侯若是歸順了,劉備要強遷走吳侯,不準吳侯再握有兵馬,江東三代基業,豈不是全完了?”
孫權詫異地看了張昭一眼,當初曹操來的時候,他可是堅定不移地要自己投降曹操的,現在劉備來了,他倒是開始成為堅定的主戰派了,這態度轉變真是。
不過孫權也知道張昭並非為了自己著想,而是為了他以及他背後代表的江東世家利益集團。
歸順了曹操,江東世家利益集團的土地人口財產都可以保存,繼續當他們的土皇帝,甚至還可能受到曹操的賞識,進入中央為朝官。
但歸順了劉備可就慘了。
劉備那邊可著勁打土豪分田地呢,江東世家跟著劉備走,那得三天餓九頓,隱匿的人口要交出去,田地要交出去,世家積累辛辛苦苦幾十上百年,一夜回到大漢開國前,這誰受得了?
所以張昭肯定是不樂意讓孫權上表劉備稱臣的,就怕劉備順勢逼著孫權歸順到底,把江東霸占了,要收他們的人口財產田地。
想到這裡,孫權歎息道:“可若是不歸順的話,以如今江東的兵馬,又該如何抵擋呢?”
“額”
張昭一時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