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傍晚天黑之前,濡須口被攻破了。
關羽和黃射甘寧由水軍和陸軍一起配合,攻破了西南角的營門,衝殺了進去。
然後連鎖反應下,北麵的馬超部也順利攻破了北部營寨。
防守在南麵的潘章、賀齊、朱然、呂範等人被打得大敗,潘章和朱然被斬殺,賀齊與呂範被生擒,大量江東軍投降。
當赭圻城的孫權遠眺山下江對岸的濡須口塢堡,因為離得太遠,他實際看不清楚那邊的具體情況,戰報也往往需要賀齊他們每天派人從東南角的渡口乘船過去向他稟報才能知曉對岸發生了什麼。
但這已經不用看了,在營門被攻破,防守已經處於極為不利,眼看就要被消滅之後,賀齊呂範朱然他們選擇了縱火,將魚膏油脂全部潑灑,打算與敵人同歸於儘。
所以此時濡須口的塢堡很多地方都升起了熊熊烈焰。
之前是關羽軍想要焚燒他們的營壘,卻因為營寨裡防火設施比較多而功敗垂成,但現在卻變成了江東軍自己縱火,可見此時江東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
孫權呆呆地站在城上看著遠方燃燒起來的煙火,整個人像是沒有了骨頭一樣,雙腿一軟,癱倒在地,嘴裡喃喃著“完了,全完了”。
等到夜晚荊州軍就徹底占據了濡須口,荊州水師的船隊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了赭圻山下,將這片山嶺重重包圍。
翌日,一夜未睡的孫權在天亮之後,就已經看到了北麵濡須口的火已經被撲滅,雖然離得遠還是看不清楚那邊是否已經淪陷,但誰都知道,濡須口恐怕已經無人駐守。
江岸都已經被荊州軍封鎖,連一條報信的船隻都過不去。而最可怕的是敵人已經包圍了赭圻山,正在開始向著赭圻城的山頂襲來。
朱桓知道在丟了濡須口之後,赭圻城也守不住了,因為這是一座孤城,敵人也不需要乾什麼,主力直接南下前往江東,其餘人把城池圍困起來,等到糧儘的時候,他們自然都會餓死。
因此朱桓力勸孫權棄城逃跑,城中諸葛瑾顧雍等人也是如此建議,孫權已是六神無主,但即便是再蠢也明白確實已經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隻能選擇棄城從北麵逃亡。
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趁著關羽才剛剛占據濡須口,尚未對赭圻城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時候,孫權匆忙逃離,從陸路去了蕪湖,順著中江逃亡永平。
他不敢走長江水道。
因為長江水道已經徹底被荊州軍占據,如果他走水路回建業的話,誰知道會不會在半路上被荊州軍攔截。
所以他打算從永平順著灌江回秣陵。
劉備得知前線關羽大勝,高興不已,與沉晨一同前往了赭圻城。
此時關羽則立即順江而下,破蕪湖取丹陽,直取建業。
赭圻城已人去樓空,除了大量被俘虜的江東軍被關押在這裡以外,就隻有幾千守軍。
劉備與沉晨帶著一萬人的後軍抵達赭圻城之後,站在山頂城池眺望四方,頓時覺得江山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北麵是浩瀚波濤的長江,正是八月底,北方已經進入晚秋,天氣愈加寒冷,江東卻覺得不冷也不熱,暖暖的陽光灑落在大地上,照得江山波光粼粼。
南麵是一望無際的山川,山嶺起伏,群峰高聳。東麵便是平原陸地,順著陸地可以往北,前往蕪湖縣。
劉備看著這風景,一時感歎道:“曉卿,這大江很美啊。”
沉晨笑道:“大江南北,儘歸主公了。”
“是啊。”
劉備笑著點點頭:“孫權既滅,我們將與曹丕劃分南北而治。”
“但這並不是終點。”
沉晨附和了一句。
“不錯。”
劉備眺望北方,似乎是透過數千裡之遙,看到了那座大漢帝國飽經風霜的都城洛陽,輕聲說道:“我必北伐曹丕,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夕陽西下,映著長江江邊閃耀著晚霞的紅色霞彩。
沉晨與劉備站在城上,儘觀江南。
......
......
就在關羽濡須口大勝,勢如破竹直搗建業,劉備沉晨登上赭圻城的時候。
此刻江東吳郡,魏延與龐德兵分兩路,在攻破了江東最後的壁壘錢唐之後,一人從進攻吳郡,一人進攻丹陽。
魏延順錢唐北上,至烏程、嘉興一帶,直奔吳郡治所吳縣。
沿途幾乎沒有江東兵把守。
按照以往,各國以及各諸侯出兵的兵力並非是總兵力,比如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但諸葛亮還是組織了數萬兵馬立即前往白帝城救援。
就是因為當時總兵力比如二十萬,往往出征的時候要後方留守一部分兵馬,不太可能像春秋戰國那樣,傾儘全國的兵力去打仗。
所以正常情況下,江東後方應該有郡兵用以鎮壓叛亂、防備山匪、海賊、流寇等小股叛亂勢力。
但如今各個縣城毫無防備,府衙形同虛設,伴隨而來的是治安、經濟、農業的毀滅性崩塌,大量百姓四處逃難,很多人乾脆揭竿而起,到處劫掠,江東世家人人自危,結塢堡莊園防守。
魏延軍隊所過之處,要麼能看到大量的流民想要加入他們,要麼是世家大族們在自己莊園中嚴正以待,一邊派人與魏延軍接觸,一邊小心翼翼地防止被滅族。
畢竟江東大部分世家大族都不歡迎劉備集團,因此即便是錢唐被攻破,他們也不想那麼快選擇歸順,而是盼望著曹魏能來救一下。
沿途的那些世家大族魏延沒有管他們,他的目標現在隻有一個——攻下吳縣,然後立即直奔建業。
因此他一路急行軍,連那些掀起叛亂的底層百姓都不要,隻是留下幾百人帶領著他們占據各地縣城,主力則一路北上向著吳縣而去。
吳縣便是後世的蘇州市,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裡的話,那麼就是湖如星海。
作為長江下遊入海口,吳縣北為長江,東為東海,西為太湖。
這裡距離東海海邊非常近。
因為漢代的東海水位遠遠高於後世,後世這一塊區域的上海市、南通市、啟東市以及崇明島,現在都在東海海裡吹泡泡。
吳縣往東去婁縣,也就是後世蘇州昆山區,就能看見大海了。
所以吳地在很多年前應該是大海的範疇,海水退去後,就留下了多如繁星的湖泊以及浩瀚如煙的太湖。
魏延大軍就出現在了太湖南岸,曠野平原之上,好一片魚米之鄉,稻田在田壟的分割之下,整齊地鋪在廣袤的大地上,村莊遍布湖岸,炊煙鳥鳥。
湖水上長滿了茂密的水草,成群結隊的野鴨、野鵝、丹頂鶴在湖泊濕地裡暢遊,從路邊的一個湖泊經過,還能看到清澈湖水裡的魚群。
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漁船,很多人甚至乾脆就生活在船上,若非在縱橫交錯的湖泊群中勉強還有一條大路官道能走,恐怕魏延的軍隊都要製作船隻才能出行。
到了吳縣之後,一切都好像平和了許多,沒有其它郡縣那亂糟糟的景象,也沒有大量百姓起義、叛亂四起,四處燒殺搶掠的情形。
百姓們看到荊州軍也隻是好奇地打量一眼,然後站在田埂邊,漁船上遠遠地觀望,或者繼續做著各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