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被第四次放出漢軍營寨之後,回到自己部落,自知肯定敵不過諸葛亮,於是思來想去,還是得找救兵。
如今寧州七郡,越巂、朱提、牂柯郡的蠻夷都被諸葛亮打服,建寧郡的蠻夷則被李恢打殘,孟獲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雲南郡熊蒼山上方夷王龍佑那。
雲南郡便是大理地區,熊蒼山就是後世洱海邊上的蒼山,那時就有白族、彝族先祖在此居住,號為上方夷和下方夷,也稱白崖僰人。
龍佑那是白崖僰人的首領,也是後世大理白族的祖先,跟孟獲關係不錯,於是他親自前往雲南郡,去找龍佑那搬救兵。
十月初,孟獲到了雲南郡的雲南縣,也就是後世雲南祥雲縣和彌渡縣一帶,從這裡往東北的梇棟(姚安)、青蛉(大姚),往南的邪龍(巍山),往西北的楪榆(大理),都是白崖僰人的地盤。
因為雲南郡和建寧郡相距較近,孟獲和龍佑那的族人都廣泛生活在二郡邊境的山區,打交道比較多,因此得知好友孟獲到來,龍佑那自然是熱情地款待了他。
此刻雲南縣龍佑那的部落中,白族祖先都錯落分布於山嶺裡,樹屋連綿而下,一間較大的木屋內,龍佑那與孟獲觥籌交錯。
孟獲帶著自己的弟弟以及部將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等人前來投奔,外麵又有數萬蠻兵現在正在休整,他們武器裝備雖然簡陋,但在孟獲的帶領下還是頑強地與諸葛亮打起了遊擊。
龍佑那三五杯酒下去,得知漢人又開始南下入侵他們的領土,當即拍著胸脯說道:“兄長在建寧與漢人奮戰,我又豈能落後於人,我有十萬牌刀獠丁軍,為兄長助陣。”
孟獲大喜:“我幾次出入漢營,知道他們的兵力不過幾萬人,現在賢弟竟有十萬大軍,加我的兵馬,兵力遠超諸葛亮,有了賢弟,這次必然能夠打敗他!”
曆史上龍佑那被諸葛亮打服,賜姓為張,於邪龍縣的白崖山鑄造白崖城,但此時他顯然還是不知道諸葛亮的厲害,樂嗬嗬地說道:“兄長放心,隻要那諸葛亮敢來,我必讓他不能活著回去!”
“嗯。”
孟獲滿意地點點頭:“有賢弟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來來來,喝酒。”
孟優連忙端起了自己心愛的酒杯,調節氣氛。
很快大家推杯換盞,氣氛到了高潮。
第二天孟獲就與龍佑那兵合一處,開始積極訓練軍事,準備迎戰諸葛亮。
不過諸葛亮倒是沒有急於進攻。
此時南中北麵初定,各路夷人首領剛剛臣服,急需要漢人官員對南中進行治理。
加上再往南追擊,糧道有些不暢,所以就得先等糧草。
畢竟攻打越巂、朱提可以走羊官水、瀘江水、塗水運糧,可雲南郡的蘭蒼水(瀾滄江)、周水(怒江),並不與北麵的河流相彙,無法用水路運糧。
因此若求穩就得邊打邊治理,邊治理邊運糧,然後走陸路從建寧郡殺到雲南郡去。
還有個原因就是路途雖然不遠,可諸葛亮不占人和。
孟獲是本地人,可以依靠當地蠻夷補充糧草,諸葛亮是與當地蠻夷作對,處處受阻,因而在主動進攻上,他並不打算急於冒進,還是以穩中求勝為主。
直到十一月底,後續糧草抵達,去年科舉選士,從荊州、揚州、交州、湘州、越州等地新入仕的官員也在往南中這邊派遣,越巂、朱提、牂柯三郡後方安穩之後,諸葛亮才正式出兵雲南郡。
雲南郡俱為龍佑那的白崖僰人,雖然也有夷族,也就是彝族的祖先,但因龍佑那的緣故,也不敢與漢人多做接觸,遠遠地看到漢人軍隊,就立即作鳥獸散,然後向龍佑那稟報。
“來得好!”
最近正在邪龍縣白崖山厲兵秣馬的龍佑那得知諸葛亮到來,頓時精神一振,召集諸多上下方夷三十餘部,率領十萬牌刀獠丁軍出戰。
他和孟獲兵合一處,在雲南縣、邪龍縣、梇棟縣等地連綿數十裡,安營紮寨,等待著諸葛亮到來。
幾日後,諸葛亮率軍便抵達了東農山,為後世雲南南華縣以北。
這裡北麵是梇棟縣,西麵便是雲南縣。
群山峻嶺當中,起伏丘陵不斷,唯有中間一條大道,就是後世南華縣至祥雲縣的杭瑞高速那一段可以通行。
諸葛亮到了這裡,認為此地山嶺過多而容易中伏,於是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令部曲以五百人為一營,占據兩側山隘,慢慢向前推進。
不過他顯然有些高估了敵人,龍佑那和孟獲那智商高達三十的腦袋會想到伏擊才怪,他們直接在必經之處安營紮寨,堂而皇之地阻攔在了諸葛亮前進的道路上。
等諸葛亮到東農山以西,靠近雲南縣,也就是後世祥雲縣的時候,就已經看見了遠處山間連綿不斷的營壘。
說是營壘,其實就是一些臨時木棚。
漢代的南中夷族先民已經會建造房屋,但也僅限於砍樹造房子,最多用牛羊皮革搭建帳篷,倒不至於像老羅《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茹毛飲血,住在山洞中。
但就算是用木頭造房子,那也分三六九等,漢人就是造房子的傑出藝術家,中原行軍打仗,營壘布置得那個叫錯落有致,攻防一體。
而夷人造的房子,姑且還能稱為房子,外圍連柵欄都沒有,隻有一些臨時木屋以及帳篷散落在山間,聚為營寨。
馬良見此情形,向諸葛亮建議道:“丞相,敵人連營數十裡,正是天乾物燥,可用火攻。”
現在是十一月接近十二月,北方這個時候大抵已經漫天大雪,但南中是後世雲南地區,屬於亞熱帶,再往南就是東南亞熱帶了,天氣乾爽宜人,陽光普照,適合放火。
但諸葛亮卻搖搖頭道:“我此次來南方,是為了徹底平定南中,令夷人心服口服。若是用火攻,造成的殺傷太大,令夷人損失慘重,雖有天威,卻極易造成血海深仇,有失天和。因而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水火之計。”
水火之計雖然好用,可缺點也很明顯,不容易控製。就像董卓焚燒洛陽,連北麵的邙山都幾乎付之一炬一般,一旦大火燃燒起來,方圓幾十公裡可能都難逃災難,說不好就會把人家白崖僰人滅族。
而諸葛亮來南中是來降服南中夷人,令他們永不再叛的。若是動則滅族的話,很可能造成南中夷人大幅度恐慌,從而加劇南中的叛亂形勢,這對於諸葛亮想穩定後方的政策不利。
所以諸葛亮還是以安撫為主,順便打擊那些不臣服的夷人為副,將孟獲以及他那些不願意臣服的朋友們一網打儘,讓他們心服口服,南中的形勢就會一片大好了。
馬良聽到諸葛亮不願意用火攻,就說道:“那丞相打算用何法破敵?”
諸葛亮坐著四輪車在山坡上遠眺,見夷人浩浩蕩蕩,猶如溪流入海一般聚集在山下道路,然後蜂擁向著他們這邊殺來,於是說道:“夷人軍備並不整齊,全憑一股銳氣,此時應該緊閉營壘,不與其戰,待其銳氣儘失,軍備懈怠之際,便一舉殺出。”
“丞相有令,緊閉營壘,不與敵人交戰!”
“丞相有令,緊閉營壘,不與敵人交戰!”
“丞相有令,緊閉營壘,不與敵人交戰!”
傳令兵得到了命令,立即向山下呼喊,聲音很快接力般傳到了山下王平、張嶷、馬忠等部營寨內,於是將士們紛紛關閉營門,不與敵人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