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河南,曹叡心中悲慟不已。
這種感覺比丟了半條命還失魂落魄。
概因這次對於曹魏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曹操末期,曹魏經曆了襄樊之戰以及關中之戰,雖慘敗,卻底子依舊。
曹丕時期,雖然丟了關中長安,也丟了淮南之地,但至少這些都是廣袤無人的區域,幾乎沒損失什麼人口。
可到了他曹叡手裡,把人口充沛的河東、河南之地全給丟了,一下子就損失了好幾百萬人,損失比他父親和爺爺那時期加起來的損失還要大。
亂世當中什麼最珍貴?
人。
人命在這個時候不值錢,但也很值錢。
因為在他們這些上層權貴眼中,百姓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沒有人,他們就不能組建兵馬,不能屯田種糧,也無法維持得了他們錦衣玉食的生活。
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雖然漢代沒有這句話,但道理是想通的,古時以人為本的大計本就是從春秋戰國時代就早已存在,區彆就看統治階級重不重視。
曹叡就很重視人口,不然也不會頒布法律休養生息,想辦法從世家權貴那裡調撥糧草和兵馬來填補缺口。
所以在得知河南地盤拱手讓人,大量的人口歸於大漢之後,已是萬念俱灰。
簡單來說,就是心態崩了。
此刻他哭喪著臉,現在也不過22歲,但卻像是42歲一樣,整個人蒼老憔悴了二十歲。
衛臻看到他現在痛苦的表情,就隻好勸阻說道:“陛下,事情還沒有到最後那般田地,還請陛下要振作起來。”
“沒有到那般田地?”
曹叡哀傷地說道:“先帝和太祖手中,河南都沒有丟失。唯獨到了朕手裡,河南卻沒了,讓朕如何振作得起來?”
衛臻就說道:“如今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兵馬退回來,那麼我們的實力得以保存,尚有反擊的機會。”
“反擊的機會。”
曹叡被他們給整笑了,破防怒喝道:“哪還有什麼反擊的機會?”
陳群說道:“陛下,兵馬在,一切就都有可能,何況陛下想想,難道南方吞並了河南,就是此消彼長嗎?臣倒以為,非也。”
“你說說。”
曹叡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詢問。
陳群說道:“南方大舉入侵,河南世家權貴聽說之後,無不紛紛攜帶著輜重和人口往北逃跑,衣冠北渡,懼南方大漢如蛇蠍,這是其一,世家不會幫他們。”
“唔”
曹叡微微點頭,這確實是共識,南方打壓士族太狠,那些人生怕遭到清算,往北逃跑也正常。
“其二,南方號稱不取百姓一分一毫。”
陳群繼續道:“他們會把土地分發給百姓,卻又不會第一時間收取田稅,那他們的軍糧和器械,還有那徭役,又該誰來補充呢?”
“南方?”
曹叡立即想到了這一點。
“不錯。”
陳群點點頭:“他們不能搜刮河南百姓,那麼就隻能從南方運糧。從南陽到潁川卻是近,可再往北就路途遙遠,而且他們還有從江東、漢中等地運糧至並州以及徐州之地,路程何止千裡之遙,糧草如何能負擔得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個人都知道的道理,糧草的重要性無用多說。而南方大漢北上伐魏,從南陽攻打潁川還好,甚至打到兗州都勉強還行,畢竟從南陽到黃河邊也就三百多公裡。
可西線漢軍和東線漢軍就不一樣,哪怕沈晨在長安開墾田地,關羽在淮南合肥之地也同樣開始屯田種糧,短時間內不可能有這麼快的收益。
而他們打下河東以及河南之地,漢軍的作風向來是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
何況他們也拿不到了。
因為曹魏的作派一直都是對自己治下的百姓精耕細作,可持續竭澤而漁。基本上每年收獲季節剛過,能給百姓留口吃的就不錯,更彆說還給百姓多留些糧食。
恰好去年宿麥是今年五月份收割,五月份的時候漢軍還未打到河南,到七月份之時,兩個月的時間,足夠河南曹魏官府收糧。
有了新糧,司馬懿和夏侯淵的魏軍糧草是非常充足的。
這也是為什麼沈晨認為司馬懿要是固守在河南的話,可能一兩年都不一定能夠打下來的原因。
所以漢軍現在就算想在河南就地補充糧草,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們還是需要從後方調集糧食。
隨著漢軍越深入,需要調集的糧草就越多,路途也更遙遠。
如果漢軍想短時間內打垮曹魏,兵進河北的話,後勤壓力會變得巨大。如劉裕北伐的時候,也是幾次差點因糧儘而撤兵。
簡單來說,陳群是想利用戰略縱深來拖垮南方大漢,讓他們的糧草供給出現問題。最重要的是對方糧道悠長,要襲擊起來也容易。隻需要得手一次,對方就有可能退兵回去。
到時候曹魏未嘗沒有機會再收複失地。
雖然機會很渺茫。
聽到陳群的分析,曹叡總算是稍微回過了一些神彩,喃喃自語道:“是了是了,我們還有反擊的餘地。”
“其三,陛下莫忘了並州。”
陳群笑道:“雖然車騎將軍懷疑諸葛亮的騎兵已經北上了,但路途遙遠,哪這麼快能趕到。而車騎將軍就在路上,隻要仲恭能堅持一段時間,等來援軍,我們就能擊敗沈晨,甚至還能奪回河東之地,反敗為勝的可能極大。”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吧。”
曹叡茫然的目光看向西北方,並州現在已經成為雙方角力的地方,沈晨舍棄河南夾擊司馬懿的機會直接北上,大抵也是料到了司馬懿會逃走,現在司馬懿也北上去救並州了,就希望他能夠趕得上。
要是沈晨在司馬懿趕到之前擊破了毋丘儉,那自然大事皆休。要是沒有的話,那麼司馬懿配合毋丘儉,加上匈奴人,或許能夠給沈晨沉重一擊。
雙方既是獵人,也都是獵物,就看誰能夠笑到最後。這場戰鬥決定的不是南方大漢的國運,卻是曹魏的國運。
希望司馬懿能夠不負他的所托。
曹叡心裡想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