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放權_三國之銀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銀狐 > 第一百三十章 放權

第一百三十章 放權(2 / 2)

“宗族勢力是不可根治的,關鍵在於家族,泱泱華夏千百年來,因祖宗信仰而團結在一起,最終小家變大家,大家為國家。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不分你我。然而宗族內部人員抱團取暖,對抗官府,不納稅、不徭役,一旦宗族出了高官,立刻就飛黃騰達,成為世家門閥,左右朝廷,這自然是不行的。”

沈晨說道:“不過徹底瓦解宗族勢力也做不到,隻能減少其影響力,加大官府的權威性。另外就是如今交通、通信不發達,百姓需要有宗族進行約束,才能減少為非作歹,亂國家法治的事情發生。所以對於宗族勢力,不能用蠻力,而應該用巧勁。”

“巧勁?”

龐統問道:“什麼巧勁。”

“宗族內部其實也有爭鬥和壓迫,主脈占據大量資源,其餘分支旁係或淪為主脈佃戶,或吃些殘羹剩飯,其中必有不滿者。”

沈晨指出問題關鍵:“沒有誰不想當家做主,縱使宗族有約束,一旦規矩沒有立好,做到公平公正,也管不住人心會散。所以可以要求各地官府,登記戶籍造冊,對田地較少或者無田佃戶、農奴勸說他們遷徙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去,由朝廷免息借貸給他們食物、種子,當地官府幫助他們建造房屋,開墾荒田,這些都納入地方官員的政績當中。”

“這聽起來有些像是推恩令?”

徐庶睜大了眼睛。

沈晨笑道:“也算是吧,反正就是要把大宗族分化為小宗族,減少宗族的影響力,削弱他們的實力,此後三鄉老繼續保留,但鄉設鄉長,亭設亭長,官府的影響力要在鄉亭當中做到不弱於宗族!”

“唔”

龐統沉吟道:“現在大漢百廢待興,北方人口尚未登記造冊,但關中、河南、徐州、青州等地確實人少地多。隻是這樣做的話,會不會又衍生出新的大量宗族來?”

“沒有辦法。”

沈晨搖搖頭:“任何時代任何政策,都隻能解決眼前的困境,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什麼能夠維持幾百年上千年的完美政策,先治療眼下,再著眼於將來。”

千百年來曆朝曆代無不想根治地主、宗族等頑疾。

但沒有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不可能徹底解決,隻能勉強維持個幾十上百年。

後世有不少人說雍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徹底解決了地主官紳階級不納糧的問題,但實際上到清後期這個製度基本名存實亡。

所以在古代能短暫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是很不錯了,先治標,再治本。治大國如烹小鮮,很多事情都急不得。

好在因為南方大漢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豐富,足夠現在整個大漢發展。

因此朝廷有能力做到出錢出糧幫助各地百姓遷徙,把人多的地方轉移到人少的地方,平均一下地方人口。

這種平均可不是簡單地將人口送過去那麼簡單。

各地受限於地形,發展有限。

如會稽郡也就是後世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少地也少,基本隻能對外遷徙人口而不能對內。

所以這個平均人口的意思是將人口多土地多的地方,轉移到人口少土地多的地方。

比如河北現在人口較多,那就把河北的人口大量轉移到河南去。

雖然目前河北土地利用率其實遠遠沒有到達極限。

因為冀州占用的華北平原多達二十多萬平方公裡,以如今的生產力,開墾出上億畝田地綽綽有餘,足以養活兩千萬人口。

而眼下冀州也不過七八百萬人,還有很多荒地沒有開墾。

但如果冀州的人口和土地比例是4比10的話,那麼現在整個河南的人口土地比例就是1比10,從冀州勻出那麼一分人口填補河南空缺,就是當務之急。

這樣很好地平均了兩地的人口,讓河南這個中原王朝自古以來的人口和經濟中心能夠儘快從戰亂中恢複過來。

所以遷徙人口,是削減世家宗族影響力,緩解河南、關中人口少的最佳辦法。

可謂是兩全其美。

“現在人口最多的地方一個是荊州,一個是河北,我建議明年先清查天下人口,統計出具體數量,順便讓各地官府把各地世家宗族勢力了解透徹,再進行遷徙人口的事宜。”

徐庶說道:“最好的情況就是從荊州遷徙人口至關中,從河北遷徙人口到河南。另外就是淮南現在也是千裡沒有人煙,或許可以從江東遷徙人口過去。”

“嗯。”

沈晨點點頭道:“遷徙人口要講究就近遷徙原則,除此之外,最後一件事情就是交通。”

“要修路嗎?”

蔣琬問。

沈晨說道:“不是,要修河。”

“修河?”

“不錯,我以為若能把大河、大江、淮河連接起來,再從幽州修一條通渠,則天下除巴蜀之外,交通將大大便利。”

“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是的,因而需要從長計議。我覺得中央應該成立地質部門,繪畫全國各地各縣山川河流,將華夏輿圖描製出來,有了水利輿圖,便可以利用原來的水道修渠,則事半功倍。”

沈晨提出建議。

《漢書》有關於河流的記載,但一是無圖無真相,二是記載較少,甚至很多河流都已經消失在歲月長河當中。

而對於水利較為全麵了解的是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但這玩意兒要三百年後才出來。

所以漢朝官方就得搞自己的《水經注》,通過朝廷的力量去搜尋全國各地的山川、河流,同時鼓勵各郡縣在自己縣內尋找礦產,利用灌鋼法發展冶煉技術,加強農業工具的提升。

先鼓勵農業,重農抑商,再逐步放開工商業,促進商業發展。就如通後世我國建立之後,要先解決百姓吃飯問題,然後才能改革開放,發展經濟。

這樣農業、修運河同步進行,等農業發展起來,運河修好之後,就能夠加強全國經濟人口流通,壯大國力。

徐庶龐統蔣琬等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紛紛點頭同意。

當下四個人又聊了一些其它事情,差不多談了一個多時辰,最終才結束了會議。

“那就這樣。”

龐統覺得今天的會議還是很有收獲,至少解決了好幾個現在遇到的麻煩。

而蔣琬則全程旁聽,沒有太多發表意見。

雖然他是中書丞,也是副相之一,但資曆尚淺,還不足以與眾人議論,因此多聽多學是最好的選擇。

當下會議結束,三省部台就先做這方麵的安排,進行會議的文書彙總。

等到諸葛亮回來,再做最終決議。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暖風知南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成了女帝的養成遊戲 我改嫁植物人大佬後,渣夫跪地悔瘋了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 一人:演過戲嗎?你就神格麵具! 五分鐘寫歌,高冷女上司戀上我 車禍後,我的前女友全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