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神龍訣_萬千功法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九轉神龍訣(1 / 2)

《九轉神龍訣》乃融合道家修行精髓之無上法門,旨在引導修行者通過對經脈運行的精準把握與對道之體悟,實現身心的升華與超脫。此訣以神龍為象征,寓意修行者如龍般曆經九轉磨礪,方能翱翔天際,得窺大道。以下將詳細闡述《九轉神龍訣》的修行總訣、二十四篇經文,並融入道家修行理論及經脈運行圖注解,引領修行者踏上這神秘而深邃的修行之旅。

二、《九轉神龍訣》修行總訣

一)總訣原文

混沌初開龍潛淵,陰陽交感氣相連。

周天運轉通百脈,心定念純法自然。

龍遊四海尋真意,九轉功成道自全。

抱元守一歸本真,身化神龍傲九天。

二)總訣詳解

1.混沌初開龍潛淵,陰陽交感氣相連:道家認為宇宙初始為混沌狀態,此句寓意修行者初始狀態如同神龍潛藏於深淵,尚未覺醒。陰陽交感是道家重要理論,世間萬物皆由陰陽兩種相對力量相互作用而生。在修行中,人體陰陽二氣需相互交感,達成和諧平衡。如《道德經》所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體五臟六腑,五臟屬陰,六腑屬陽,通過修行使陰陽二氣相連,為後續修行奠定基礎。從經脈運行角度,任脈主陰,督脈主陽,陰陽交感需通過調節任督二脈,使陰陽之氣順暢流通,如環無端。

2.周天運轉通百脈,心定念純法自然:周天運轉是道家修行關鍵步驟,分為小周天與大周天。小周天指內氣沿任督二脈循環,大周天則是內氣在全身經絡係統循環。通過周天運轉,可打通人體百脈,使氣血暢通無阻。《奇經八脈考》中提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心定念純是實現周天運轉的重要前提,隻有內心平靜,雜念不生,才能引導內氣按照經脈路線運行,達到法自然的境界。法自然即順應自然規律,不刻意妄為,使修行與自然之道相契合。

3.龍遊四海尋真意,九轉功成道自全:龍遊四海象征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不斷探索、體悟。修行之路漫長,需不斷追尋真意。真意即對道的領悟,道為宇宙萬物根本規律。九轉代表修行的九個層次或階段,每一轉都是對身心的深度錘煉。曆經九轉,修行者對道的領悟逐漸加深,最終功成道全,實現與道合一。從經脈運行角度,每一轉對應不同經脈的開啟與強化,隨著修行深入,經脈能量不斷提升,最終全身經脈融會貫通,與天地能量相融合。

4.抱元守一歸本真,身化神龍傲九天:抱元守一是道家修行核心方法,即守住自身元氣,專注於一處。元為生命本源,一為道的初始狀態。通過抱元守一,修行者回歸本真狀態,擺脫世俗雜念束縛,恢複身心的純淨與活力。身化神龍傲九天寓意修行者最終達到超凡境界,如龍般自由翱翔於九天之上,超越生死輪回,與道同存。此時修行者經脈已完全打通,自身能量與天地能量融為一體,實現了身心的徹底升華。

三、《九轉神龍訣》二十四篇經文

一)《初醒龍蟄篇》

1.經文原文

天地鴻蒙,神龍初醒。蟄居淵底,氣息沉靜。

陰平陽秘,氣聚神凝。尋機而動,靜待時運。

2.經文注解:此篇為修行起始,修行者如同沉睡神龍初醒。天地鴻蒙寓意修行初始,如同宇宙混沌未開,對世界和自身認知模糊。蟄居淵底表明修行者此時應保持低調內斂,沉下心來。氣息沉靜是指調整呼吸,使氣息深沉、平穩,為後續修行積累能量。陰平陽秘源自《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強調人體陰陽需平衡協調,通過調節呼吸與意念,使陰陽二氣相聚,精神內守。尋機而動,靜待時運,修行者在積累足夠能量與調整好身心狀態後,等待合適時機進一步修行,不可急於求成。

3.經脈運行圖注解:此階段主要關注下丹田能量彙聚。下丹田位於臍下三寸,是人體元氣生發之地。修行者通過深呼吸,引導氣息下沉至下丹田,使下丹田處產生溫熱感,如同孕育神龍的能量源泉。此時任督二脈尚未啟動大規模循環,但已開始初步調整陰陽二氣,為後續周天運轉做準備。

二)《陰陽初調篇》

1.經文原文

陰陽初判,二氣分清。陽升陰降,各循其徑。

調和陰陽,氣暢神寧。身心漸適,初感道情。

2.經文注解:隨著修行深入,陰陽二氣逐漸清晰區分。陽升陰降遵循自然規律,陽氣輕清上升,陰氣重濁下降。修行者通過特定功法與意念引導,使體內陰陽二氣各循其道,順暢運行。調和陰陽可使氣息暢通,精神安寧。身心漸適意味著身體與心靈逐漸適應修行節奏,初步感受到道的存在與韻味。道情即對道的感悟與情感連接。

3.經脈運行圖注解:此階段著重調節任督二脈陰陽之氣。吸氣時,意念引導陽氣從尾閭沿督脈上升至頭頂百會穴;呼氣時,陰氣從百會沿任脈下降至下丹田。如此循環往複,強化任督二脈陰陽之氣的升降循環,使陰陽二氣在體內更加協調平衡。同時,帶動全身氣血初步循環,為小周天運轉奠定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氣聚周天篇》

1.經文原文

氣聚丹田,周天初啟。河車運轉,龍虎交濟。

任督循環,百脈漸理。內景初現,神思凝聚。

2.經文注解:經過前兩階段積累,元氣在丹田彙聚充足,小周天開始啟動。河車運轉是指內氣沿任督二脈循環,如同古代水車運轉不息。龍虎交濟中,龍代表心火,虎代表腎水,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二者相交,實現水火既濟。任督循環帶動百脈逐漸梳理通暢,身體內景開始出現奇妙變化,如感受到熱氣在經脈中流動等。神思凝聚,修行者專注力增強,能更好地引導內氣運行。

3.經脈運行圖注解:小周天正式運轉,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尾閭,沿督脈上行至百會,再由百會沿任脈下行回到下丹田。在這個過程中,督脈上的命門、大椎等穴位,以及任脈上的神闕、膻中等穴位,成為內氣運行的關鍵節點。隨著小周天循環,全身經脈開始受到內氣滋養,氣血運行更加旺盛,為進一步修行打開通道。

四)《龍躍淺灘篇》

1.經文原文

神龍躍淵,淺灘初試。氣行四梢,勁力漸至。

感知天地,順應四時。動靜結合,以和為至。

2.經文注解:修行者如龍躍出淺灘,開始展現力量。氣行四梢,四梢指人體四肢末端,即手指和腳趾。內氣運行到四肢末端,可增強肢體力量與靈活性。感知天地,順應四時,道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修行者通過感受天地變化,調整修行方式與生活節奏。動靜結合,以和為至,修行不僅有靜態冥想,還需結合動態功法,如太極拳等,動靜相互配合,達到和諧狀態,這是修行的重要原則。

3.經脈運行圖注解:內氣在小周天基礎上,進一步向四肢經脈延伸。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和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以及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和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都受到內氣滋養。此時經脈運行更加廣泛,身體與外界能量交換增強,需順應四時變化,調整經脈氣血運行。

五)《周天穩固篇》

1.經文原文

周天暢行,穩固根基。內氣充盈,百骸皆舒。

心無雜念,神意專注。養精蓄銳,以待進階。

2.經文注解:小周天運轉順暢後,需穩固根基。內氣充盈使全身骨骼、肌肉等組織得到滋養,感到舒適放鬆。心無雜念,神意專注是維持周天穩定運行的關鍵。修行者此時應排除外界乾擾,專注於內氣運行,進一步積累能量,為進入更高修行階段做準備。

3.經脈運行圖注解:小周天循環更加穩定,內氣在經脈中流動如行雲流水,源源不斷滋養全身。此時應重點關注經脈與臟腑的聯係,如肺經與肺臟、心經與心臟等。通過穩固小周天,強化臟腑功能,使氣血在經脈與臟腑間循環更加有序,為後續大周天修行打下堅實基礎。

六)《陰陽融合篇》

1.經文原文

陰陽交融,互根互生。水火共濟,乾坤安寧。

氣通八脈,混元初生。道心漸明,超凡入聖。

2.經文注解:陰陽進一步融合,相互依存、相互生長。水火共濟再次強調心火與腎水的交融,使人體內部達到更高層次的平衡。乾坤安寧寓意身體與心靈都處於和諧穩定狀態。氣通八脈,八脈指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內氣打通奇經八脈,混元之氣開始產生。混元之氣是一種融合陰陽、天地能量的高級能量。道心漸明,修行者對道的領悟更加深刻,逐漸脫離凡俗,邁向超凡境界。

3.經脈運行圖注解:奇經八脈被內氣打通,形成一個複雜而有序的能量網絡。任督二脈作為奇經八脈的核心,與其他六脈相互連接、相互影響。內氣在八脈中循環,如同在一個多維空間中流動,不斷融合陰陽能量,產生混元之氣。此時經脈運行更加複雜且高級,需要修行者以更敏銳的感知和更強大的意念來引導和調節。

七)《龍行風雲篇》

1.經文原文

神龍行空,風雲相隨。氣禦天地,變幻莫測。

順應自然,無為而為。心遊萬仞,物我兩忘。

2.經文注解:修行者如龍行天空,與風雲相伴,象征其修行境界提升,能駕馭天地能量。氣禦天地,通過內氣與天地能量溝通、融合,實現各種奇妙變化。順應自然,無為而為,遵循自然規律,不刻意追求結果,讓修行自然發展。心遊萬仞,物我兩忘,修行者心靈可自由遨遊,忘卻自我與外界的界限,達到高度的精神自由。

3.經脈運行圖注解:內氣與天地能量大規模融合,經脈如同天線,接收和釋放天地間的精微能量。此時經脈運行不再局限於身體內部,而是與外界環境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的係統。例如,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經脈可自動調節能量吸收與釋放,實現與自然的深度融合。修行者需通過冥想與實踐,不斷強化這種與天地能量的連接與調節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大周天啟篇》

1.經文原文

大周天開,萬脈皆通。星辰照體,日月交融。

內視臟腑,洞察秋毫。神氣合一,妙不可言。

2.經文注解:大周天開啟,全身經脈完全貫通,內氣在全身經絡係統中循環。星辰照體,日月交融,寓意修行者體內能量與天地星辰、日月能量相互呼應、融合。內視臟腑,修行者通過內視功能,可清晰觀察到體內臟腑的狀態與變化。洞察秋毫,對身體細微變化有敏銳感知。神氣合一,將精神與內氣融為一體,產生奇妙的修行體驗。

3.經脈運行圖注解:大周天運行時,內氣從下丹田出發,通過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在全身形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循環網絡。此時,全身穴位如同無數個能量進出口,與外界能量進行交換。內氣在運行過程中,會經過各個臟腑,滋養臟腑並帶走病氣。修行者可通過內視觀察內氣在經脈與臟腑間的運行軌跡,及時調整修行方法。

九)《龍戰乾坤篇》

1.經文原文

龍戰乾坤,正氣凜然。祛除陰邪,固守陽元。

心堅如鐵,誌比金堅。曆經磨礪,道心彌堅。

2.經文注解:龍戰乾坤象征修行者與體內外陰邪之氣鬥爭。陰邪指體內的病氣、濁氣以及外界的負麵能量。祛除陰邪,固守陽元,通過修行強化體內陽氣,抵禦和消除陰邪。心堅如鐵,誌比金堅,麵對修行中的困難與挑戰,保持堅定信念。曆經磨礪,道心彌堅,每一次戰勝困難,對道的領悟更加深刻,道心更加堅定。

3.經脈運行圖注解:在大周天運行基礎上,內氣如勇猛戰士,對經脈中的陰邪之氣進行圍剿。當內氣運行到有陰邪聚集的部位,如某個穴位或經脈段,會產生溫熱、脹痛等感覺。修行者需集中意念,引導內氣將陰邪之氣排出體外,同時加強對陽元下丹田元氣)的固守,使陽氣在經脈中更加旺盛。

十)《乾坤穩固篇》

1.經文原文

乾坤已定,陰陽歸位。氣定神閒,心平如鏡。

調養身心,順應天理。積蓄能量,再攀高峰。

2.經文注解:經過與陰邪鬥爭,體內陰陽恢複平衡,乾坤狀態穩定。氣定神閒,心平如鏡,修行者身心處於平靜、祥和狀態。調養身心,順應天理,通過飲食、作息等方式調養身體,遵循自然規律。積蓄能量,為進入下一個修行階段做準備,不斷提升修行境界。

3.經脈運行圖注解:經脈中的陰陽之氣穩定,氣血運行順暢有序。此時重點在於調養經脈,通過適當的功法與飲食調理,增強經脈的韌性與活力。例如,食用一些具有滋補氣血、疏通經脈功效的食物,如紅棗、桂圓等。同時,配合冥想與輕柔的肢體運動,促進經脈氣血循環,為進一步修行積累能量。

十一)《龍化三清篇》

1.經文原文

神龍化形,三清現真。精氣神聚,與道相親。

體悟三清,智慧漸深。超凡脫俗,位列仙賓。

2.經文注解:神龍化形為三清,三清是道家至高神,象征修行者達到極高境界。精氣神聚,將精、氣、神三種生命要素高度凝聚,與道更加親近。體悟三清,通過對三清的體悟,獲得更高智慧。超凡脫俗,擺脫世俗束縛,進入仙人境界,位列仙賓。

3.經脈運行圖注解:精、氣、神在經脈中高度融合,形成一種極為純淨、強大的能量。此時經脈如同發光的管道,承載著這種高級能量。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與道融合。修行者通過特定的冥想與功法,引導這種能量在經脈中循環,不斷提升自身與道的契合度。


最新小说: 談什麼感情,拿錢砸我啊大小姐! 帶球上門後,我成陸少心尖寵 隨母改嫁下鄉,三個繼兄寵我入骨 凶案筆記成真,我成警局常客 紅塵九轉:仙姝的時空證道 從白犬開始修仙 小胖子歡歡 知青插隊下鄉,腹黑小醫生贏麻了 逃荒有空間,全家魂穿古代搞事業 寒苦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