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後,霓凰快馬加鞭,從雲南趕回金陵奔喪,看到消瘦的梅長蘇,心疼的紅了眼眶。
“兄長,我們這群孩子中,太奶奶最疼你了,你彆讓她老人家走得不安心!”,霓凰上前將梅長蘇攬入懷中,她也不要和她的林殊哥哥分開。
“霓凰,我還沒來得及在太奶奶身邊儘孝,她就這麼走了!”,梅長蘇心中悲痛,他又失去了一個愛他的親人。
“太奶奶會理解的,這是豫津寄給我的畫冊,你看看。這大半年,豫津每天都會帶著安兒去看望太奶奶。太奶奶很疼愛安兒,說是安兒和你小時候長得很像。”
霓凰從包裹中取出一本本畫冊,言豫津為了不讓霓凰錯過林安的成長過程,用畫記錄了他每一個成長的瞬間。
“太奶奶!”,梅長蘇將畫冊緊緊抱入懷中,難過得嚎啕大哭起來。
沒幾日,蕭景琰就收到霓凰呈上去的折子,她要替太皇太後守陵一年。蕭景琰知道,這是梅長蘇的想法,遂同意下來。
雖說衛陵條件艱苦,但霓凰還是想將年幼的林安帶在身邊。可小家夥已經開始認人,再加上大半年每日與言泓熙一起同吃同住,突然要分開,哭得那是驚天動地。
任憑新手父母如何哄都毫無辦法,隻能將林安留在言豫津府上。
十幾日前,宇文念和蒙摯他媳婦在同一天發動,一人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蒙摯笑得合不攏嘴,怎麼看怎麼稀罕。
如今言豫津府上已有四個孩子,每日熱鬨非凡,日子就在養娃中悄然過去。
當言豫津本體回到金陵時,小兒子言泓宇剛滿周歲,他倒沒有恍如隔世的感覺,畢竟他可以控製分身。
言豫津當初一路跋山涉水,出了大梁,橫穿北燕,帶領仿真人大軍一路橫掃。直至占領十幾座城池後,他決定暫緩對外擴張,展開基礎建設,發展民生,植入文化。
比起金陵,言豫津占領的城池,倒是有些落後。不過,言豫津相信,憑借他的實力,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仿真人帶領原住民三班倒的建設下,半年後,言豫津開始對外擴張,直至領土是大梁的兩倍有餘才停下。
言豫津此次回大梁,一是決定秘密遷移部分窮苦百姓過去,二是準備將言家人、蕭景睿一家人和天泉山莊的人全部帶走。
“念念,過段時日,我們約上景睿,帶上爹和孩子們出去轉轉吧。”,言豫津將宇文念擁入懷中,提議道。
“好!”,宇文念低頭吻上言豫津的唇,經過長達快一年的調養,她已經完全恢複,倒是苦了言豫津,連房小妾都沒納。
一夜春風,言豫津起身時,已經日上三竿。用過飯,陪幾個小子玩了會,他便出了門,準備出行事宜。
一周後,出發時,夏冬和聶鋒夫妻倆,梅長蘇一家三口和飛流,外加藺晨那個老光棍,也帶著行李,要隨言豫津一行人一起出遊。
蒙摯也想一起出遊,可他有公務在身,隻能帶著羨慕的看著浩浩蕩蕩的車隊離開。
言豫津一邊帶著眾人遊山玩水,品鑒各地美食,一邊搜集物資和偷運人口。
待眾人離開大梁境內,穿越北燕,再行五百多公裡,便是炎國的邊境。
言豫津仿照後世的模式,建立了戶籍處、出入境管理處和海關處。非炎國居民,需在邊境的出入境管理處提交申請,拿到簽證後,通過海關安檢,方能入內。
“兄長,這路麵比青石板路要結實,一點顛簸感都沒有。站在城牆上,方圓幾十裡的地方,可以儘收眼底,易守難攻。”,霓凰是將領,一眼便看出其中的門道。
“不錯!”,梅長蘇眼神幽深,他正琢磨著如何將這些技術學到手,帶回大梁的時候,就見城門突然大開,一群騎兵朝他們策馬而來。
片刻功夫,騎兵已到近前,眾人還未搞清楚狀況,暗自警戒的時候。身穿鎧甲的士兵齊齊下馬,整齊劃一的朝言豫津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言豫津自然的回了一個軍禮,他摒棄了古代的繁文縟節和軍政設計,參照後事,製定全新的製度、禮儀和法律。
“歡迎來到炎國!”,言豫津笑著看向眾人,帶著一行人,在軍隊的護送下,暢通無阻的進了城。
炎國的城市規劃將商業區、行政區、工業區、種植區和居民區,規劃得井井有條。如今道路平整乾淨,百姓衣著得體,家家皆有餘糧,與之前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彆。
“豫津,這是怎麼回事?”,言闕隻覺這些年,他錯過了許多,他似乎一點都不了解他這個兒子。
“炎國是我所建,我是炎國第一任皇帝。”,言豫津語氣平淡,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言闕震驚得合不攏嘴,他沒幻聽吧,他言闕的兒子居然悄無聲息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了皇帝。
其他人也是一副見了鬼的表情,藺晨倒是覺得甚是有趣,“有意思!豫津,還是你會玩!”。
“皇帝也好,販夫走卒也罷,都不不過是份職業。都是炎黃子孫,沒有誰比誰更高貴,隻是分工不同而已。在炎國沒有奴隸,沒有階級,所有土地都是國有,每一個炎國子民都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言豫津的思維與古代人有極大的差異,他知道曆史的發展,因此想少走一些彎路。
“豫津,你比為父有遠見,有手段,有胸襟,為父遠不如你!”,言闕曾不止一次後悔,當年選錯了人,扶持了那麼一位心性涼薄的帝王。
炎國的一切對於言闕一行人來說都很新鮮的,這裡的文化、法律與習俗與大梁截然不同,梅長蘇更是為炎國的快速發展感到心驚。
到了都城,言豫津將蕭景睿、謝弼和謝琦安排進炎國皇家學院進修。卓青遙去了皇家軍校,其他天泉山莊劍客則被扔進了新兵營學習規矩,參加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