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培養人才的話,現在這個階段,好像也沒有比科舉更好的辦法了。
隻不過,好像就是洪武三十年的吧,出現了南北榜的問題。
整個中榜的士子,全都是南方人,沒有任何一個北方的。
由此才開始了大明南北分榜的問題。
當然,有可能南方的人是真的優秀,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家夥,哪怕是看到了北方的試卷,也覺得不如他們南方那邊的華麗。
總之就是造成了最後這樣的結果,朱允熥知道這個事情,
但是自己卻是在思索著,到底要不要將這個事情提前給避免了。
隻不過提前要避免的話,用什麼樣的借口去做?
還是強行的按照之前的辦法去做,等到科舉的結果出來了之後,直接處理掉一批人。
然後再換南北榜,甚至可以按照後世的辦法,直接劃分出各個省份之間的選擇。
每個省份都選擇出來一批人。
隻不過後世這樣選拔出來的人,那全都是要去上大學的。
每年頂級的大學裡麵,選拔的都有幾千人,三四千,乃至是四五千人。
而且還隻是一所學校裡麵的,若是兩所呢?
那選的人就更多了。
而他們大明現在的這些選拔上的士子呢?
就是最後的殿試,這些是要直接做官的,每三年才能選拔多少人出來?
怕是每個省份裡麵也分不出來幾個人。
而且有些偏遠地方的省份裡麵,怕是排名前幾的,也比不過彆人南方省份裡麵靠後的人。
但是為了公平,還是需要劃分,隻不過不能每個省份都劃分了。
不劃分的結果,那就是最後的滿朝文臣,可能都是出自同一個省份裡麵,讓他們這些人去治理國家。
若是說他們所有的人都偏向自己的省份,偏向自己的家鄉父老,偏向自己的老鄉,那可能有點過分。
但是這些人裡麵,估計有超過六成的人,甚至是七八成的人,都會這麼做。
發達了不照顧自己的家鄉,那是要受到唾棄的。
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裡麵,更是看重宗族的地方。
所以現在該做的,也必須要做好,不可能因為這個就不分配了。
朱允熥該做的還在要做,但是要在事情發生前,還是在事情發生後,解決,
是幾個省份劃分成一個區域,包含哪些地方,又是另外一個情況了。
所以朱允熥還有不少事情都需要考慮。
甚至還需要和自家爺爺好好商議一下。
有些事情,時代不同,看待的角度也會不一樣。
還有一個,就是後世之中的攤丁入畝政策,官紳一體納糧。
現在這個階段,怕是,嗯,不好說會不會是最容易解決的。
但是朱元璋的威望卻是最高的,哪怕以後的朱允熥,掌握了軍隊,掌握了所有的刀槍,想要解決的話,怕是也不會像是現在這麼容易了。
隻不過不知道是否可以說服朱元璋了。
畢竟現在的大明,可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地步,讓不少問題都顯現出來。
所以朱元璋不一定能預料到現在這個情況。
這個也需要回去和朱元璋商議一下,趁著他現在還有精力的地步。
想著這些事情,朱允熥沒有去處理奏折,反而是朱高熾,這段時間一直勤勤懇懇的乾活,像是他朱允熥的驢一樣。
而且還是核動力的驢!
對於他,朱允熥更是不會心疼多少,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兒子,不是自己的老子,親兄弟什麼的。
是時候讓他好好的曆練一下了,而且,朱允熥甚至發現,最近這段時間,朱高熾甚至都清瘦了一些。
隻不過他自己怕是都沒怎麼發現。
畢竟跟在自己身邊,自己吃什麼,他就得吃什麼。
總不至於他這個太孫能吃的下,你一個親王世子就吃不下了吧?
吃什麼也不是他朱高熾自己說了算,而且還是在外麵呢。
尤其是朱允熥吃飯的時候,也更考慮的是葷素搭配,甜品吃的也不多。
對於朱胖胖來說,沒有甜品,沒有太多的肉食,加上這麼強度的奏折,可不就是瘦下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