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吏部尚書不敢怠慢,對朱允熥說道。
“監察禦史,你們負責監察。”朱允熥又朝著都察院的人看了過去。
“臣等遵旨!”又是有官員站了出來。
聽著朱允熥的命令,朱元璋自己也在細細的品味,不錯,太孫的這個建議很是不錯。
誇得再怎麼好,看的再怎麼興盛,但是若都隻是表麵上的東西,那沒什麼用,還要看百姓們的真實生活。
看看他們的稅收,也能知道他們的收成如何,是否繁華,買東西的人是否多。
加上監察禦史的行動,這下也可以避免太孫說的橫征暴斂。
不錯,很是不錯!
各個府可以安排縣裡麵的人去做,縣裡也可以去調查鎮子,或者是村莊這些,
朱元璋饒有興趣的在上麵聽著,沒有去打擾太孫什麼。
“好,那這次的事情就這麼定了,戶部回去之後,將俸祿的情況,發放到各級官員手中!”朱允熥說道,
“吏部也將孤的話,傳遞到天下,孤要讓大明的百姓都知道!”
“臣遵旨!”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
“殿下,臣有本奏!”看著其餘的人都不說話了,之前的事情也過去了,劉三吾站了出來。
“準!”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啟稟殿下,恩科的具體事宜已經安排妥當!”
“已經傳遞到我大明各地!”
“隻是具體的日子,不知是否還要按照以往的時日?”劉三吾問道。
“一切照舊吧!”朱允熥對於這個倒是沒有改動什麼。
“臣遵旨!”劉三吾抱拳說道。
大明科舉,和後世很是相似,開始的時候,施行了科舉。
但是中間卻是停頓了十餘年,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朱元璋大肆的修建學校,社學,培養大明的人才。
一直等到準備了十餘年,才算是重新恢複了科舉製度。
為的就是讓大明更底層的人,也能有一個上升的通道。
不然那時候的科舉,選拔不出來朱元璋想要的人,幾乎全都是以前元朝時候的讀書人,
而且能力也沒有多少,甚至這些人還可能會形成利益集團,完全堵塞了上升的渠道。
經過十多年的時間準備,如今總算是差不多了。
而且,在這些年裡,朱元璋還進行了幾次大案,嘿,熟悉不?
殺了不知道多少人,有不少官員,甚至都是戴著枷鎖處理公務。
到現在,也已經恢複了不少,隻不過還是有問題,就是之前朱允熥和朱元璋商議的東西了。
幾乎大多數中舉,有功名的士子,都是出身南方,尤其是江浙贛等地方。
“殿下!”這時候,劉三吾卻沒有要回去的意思,反而對朱允熥抱拳說道。
“說!”朱允熥沒有讓他回去。
“現在一切具備,隻是出題的事情?”劉三吾問道。
“孤已經想好了!”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等時間到了,安排人過來拓印就是了!”
“是,殿下!”劉三吾也不敢多問了,知道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準備科舉的開始了。
不過想了下,朱允熥還是開口了,
“戶部尚書!”
“臣在!”戶部尚書走了出來。
“這次來趕考的士子,怕是有不少人都出身寒門,底層!”
“家中本就不富裕,可能是全族的供奉,才有了現在的功名!”
“家中怕是也不怎麼富裕!”
“你戶部出資,工部建造一些住所吧!”
“不需要太好,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了!”
“還有吃喝的問題,也稍微解決一下,讓人能有個溫飽!”
“都是我大明的士子,說不得裡麵就有什麼驚世之才!”
“同樣也體現我大明對士子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