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賀一行人到來之前,四大護法已經將山石岩畫上的樹枝、樹葉遮蓋物清理掉大部分,七暗衛回來後,加入清理隊伍,清理速度大大加快,很快整片岩畫就呈現在了眾人麵前。
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隻聽得宗政明月大聲呼喊:“明白了,明白了。王上,伯陽果有其人,是夏朝末代王子夏伯陽,‘伯陽密洞’應該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岩畫描述的情境是夏伯陽逃難過程中的‘成紀’片段。”
在宗政明月的指點下,劉賀看到,在之前雪鴞爸爸“神示”的建木梟形天梯旁邊,有一幅博山熏爐的圖案,這種熏爐他曾在趙萍的收藏秘室中見過,故識得此寶物。據趙萍講,博山熏爐具有升仙功能,博山熏爐上的龍紋紋路上有仙氣通道。熏爐上的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也稱之為建木,為通天之樹。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當劉賀將趙萍轉自古籍記載的說法講給明月長老聽後,明月長老微笑著說道:“經過有法力之人的祭天和施咒之後,器物被認為是有靈魂的,甚至還擁有強大的能力,它的圖像也有靈魂。建木博山熏爐確有升仙功能。古人傳說‘龍為天地之長子’,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了夏王乘龍飛天,類似的形象也見於《山海經?海外西經》,並多次出現。”
“明月長老,您說的‘夏王’是指羌人先祖大禹建立的最早中國之夏朝的王嗎?”
“是的。大量的傳世文獻材料中,夏及其王族與龍這一神異生物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複雜聯係。夏族通過‘龍’交通鬼神,升天入地。有史書記載,夏王啟曾三次乘飛龍上天,到天帝那裡去作賓客,就把天樂《九韻》和《九歌》偷偷記下來,帶到人間世,並據此改編了舜帝征服九苗(九黎之族)時所彈奏的曲子《有鳳來儀》為《龍鳳呈祥》,樂起之處,南風拂麵,時和景麗,飛龍在天,鳳舞翩翩,甚為壯觀。”
“哇塞,很有畫麵感,能想像其壯觀場景。龍鳳呈祥,寓意甚是美好,此曲如此美妙,隻應天上有,不知人間可有機會聽聞欣賞之。”
“哈哈,王上,您有福了,或許不久,您就聽聞上此神曲。您還記得營盤山的羌人藏寶洞的瑤琴和龍骨琴嗎?”
“記得。哦,還有琴譜《九歌》《九韻》。可這與《龍鳳呈祥》有關係嗎?”
“王上,《龍鳳呈祥》正是瑤琴《九韻》與龍骨琴《九歌》的二重奏,它們的音色天生和諧。《九韻》《九歌》的旋律恰好形成和聲,故此二重奏韻律悠遠,如輕風拂物。節奏緩急相宜,鏗鏘有致,滄古雄健,如江河行地。音節清瑩透亮,格物有道,萬象協和,如日月經天。宛若從天飄落,如花香般嫋嫋回旋飄逸。祭祀之時彈奏,奇妙琴聲感動上天,使天神降臨,與人們歡樂歌舞,共慶盛典,情愫熱烈,意境奔放,天人合一。”
“這《龍鳳呈祥》竟如此美妙!真乃神人暢想曲也。那這《龍鳳呈祥》與‘伯陽密洞’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的。王上莫急,且聽我一一道來。我們先從‘博山香爐’說起。‘博山香爐’正是夏朝大祭司夏耕在‘成紀’祭天時所用。您看一下‘博山香爐’左側的岩畫。這幅岩畫提及‘南天門計劃’與‘天庭龍族’的淵源。”
“這麼說來,‘南天門計劃’和‘天庭龍族’是真實存在的了。”
“是的,王上。‘天庭龍族’在人間世的聯絡人就在無淚之城,無淚之城就在水洞溝,而水洞溝正是古老的齊家古國的都城所在地。‘南天門計劃’正是聯絡‘天庭龍族’的飛天計劃。您再往左側看這幾幅岩畫。這些岩畫描述的是夏伯陽與黑白夫人以及李夫人在‘成紀’分彆的情境,即提到上麵的《龍鳳呈祥》以及《九韻》《九歌》,還有‘驚鴻飛舞’。”
“黑白夫人?李夫人?我奶奶?”
“不是的,王上,那位李夫人與您的奶奶傾國傾城李夫人差了一千多年呢。黑白夫人,她們來自九黎之族。黑夫人並不是真的長得黑,而是她的名字叫‘墨染’,因其與白夫人白淺一起嫁給伯陽王子,故稱其為‘黑夫人’。”
“哦,原來如此。對了,明月長老,我記得營盤山藏寶中除了琴譜《九韻》《九歌》外,還有舞譜《驚鴻飛舞》,可與這‘驚鴻飛舞’岩畫有關係?”
“有關係的,王上。這驚鴻飛舞正是夏伯陽的第三位夫人李驚鴻在前述提到的‘成紀分彆’時所跳,該舞蹈即因其名而取之也。”
“哦,這樣子呀。那李夫人所跳舞曲可也是《龍鳳呈祥》?”
“是的,王上。‘成紀分彆’情景正是黑白夫人彈琴,伯陽王子吟唱,李夫人伴舞。”
“他們為什麼要分彆呢?還有大祭司夏耕是怎麼回事?”
“夏伯陽所帶領的這一支逃難隊伍,人數有五千餘人但多數為平民,隨行二百多步兵平時是搞後勤的,戰力有限,故負責押運財物,隻有少量騎兵護送。因為攜帶夏朝皇宮的大量珍寶,隊伍走得慢,在成紀縣被商湯的騎兵追上並包圍了,夏朝的步騎兵很快都戰死了。”
“啊?那豈不是很危險?”
“是的,當時他們陷入了絕望之中,夏伯陽和三位夫人正準備跳崖時,正是大祭司夏耕帶領昆侖山下來的異族戰士,以及先祖大禹留在中衛沙坡頭尋訪天庭龍族的趙薇家族後人趙氏孤兒率隊前來救援。”
“昆侖山的異族戰士?是西王母族,還是黃帝龍族?趙氏孤兒?來自無淚之城嗎?那這些人怎麼會突然出現呢?這情形聽起來,越來越複雜了。”
“王上,‘成紀故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