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紅果子溝之五渠村設駐兵營帳,於塔什克梁與大山頭間築碉樓,於塔什克梁之巔建烽火台,以作預警之用。北典城若戰事緊急,烽火示警亦可令民眾有備而退。
於旗疙山與白虎山之間的冰溝處修築碉樓及駐兵營地,且在白石尖與黑石峁亦建造碉樓。倘若北典城難以堅守,此地可構建起類似長城的防禦體係,亦可抵禦些許時間,進而為民眾贏取撤退之機。
自紅果子溝構建起通向烏海軍鎮的撤退與逃生快速通道,即“紅衣直道”,相關標段任務已下達至各責任人,眾人皆已簽署軍令狀,若未能按時完成任務,必將嚴懲不貸,以確保在戰事緊迫之際,能夠迅速安排民眾撤往烏海軍鎮。
目前紅衣直道的修築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工程將在6月底收尾。
就連梅老將軍續弦的新夫人赫連香奴身懷六甲,亦毫不示弱,拖著身孕之軀,詳儘地勘查簡泉農場的每一處角落。
她的足跡踏遍了簡泉農場的每一方土地,何處宜種小麥,何處宜栽果樹,何處宜種桑葚、枸杞、紅花等經濟作物,何處宜植馬乃真帶來的小米(小米適宜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塊種植。?),諸如此類,她皆了然於胸,且有詳儘的規劃與具體的部署。
簡而言之,簡泉農場的每一寸土地,在赫連香奴的操持下,皆物儘其用。
即便在這個寒冬,她亦引領著五百一十八人的赫連氏族人,始終如一地平整著簡泉農場的土地,連她的五個孩子沮渠化羌、赫連蒙恬、赫連香武、赫連千雪、赫連勃勃,也都到田間地頭幫忙。
如今,去年底接管的“10月移民簡泉農場的來自原昌邑國的丐幫農民種植的冬小麥”差不多長到半人高啦,麥稈粗得像筷子,密密麻麻的,長得可厚實啦,還特彆整齊,土塵都很難鑽進去呢。
麥子的顏色一天一個樣,變化可大啦,從深綠慢慢變成淡黃。
麥穗又粗又長,像貓尾巴似的。麥粒顆顆飽滿,熟得不能再熟啦,把麥芒都撐得高高的。麥芒上小小的刺毛,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還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呢。
麥子的頭開始往下垂啦,散發出成熟的味道。
微風悠悠拂過,麥香絲絲縷縷地飄過來,金色的麥浪起起伏伏,如波濤般洶湧澎湃,那豐收的景象,真是令人心醉神迷!這金色的麥浪,讓世界上其他顏色都黯然失色!
赫連香奴伴著那一波一波的麥浪,心花怒放,仿佛離家族複興的美夢又近了一步。
她忍不住折了兩個麥穗,掐掉尖尖的麥芒,放在手心裡輕輕揉了幾下,麥粒就從麥穗上掉下來了。
她在手心裡換來換去,一口一口地吹掉麥皮,那是一捧紅紅的、圓滾滾的麥粒,看著就特彆誘人,口水都忍不住流出來啦。
她抓了一小把放進嘴裡,慢慢地嚼著,滿嘴都是新鮮的味道,仔細品一品,不光有泥土的香氣,還有雨露的甘甜,綠草的清新,花兒的芬芳,更有濃濃的陽光味道……
赫連香奴站在那片廣袤無垠的麥田邊,心中暗自思忖著:“瞧瞧這些麥子啊!它們宛如大地的寵兒一般,儘情地汲取著日月的精華。每一株麥稈都挺拔而堅韌,麥穗沉甸甸地低垂著,仿佛是大自然慷慨賦予的珍貴禮物。”
她不禁想象起用這般優質的麥子製作而成的麵條該會是何等美味。那些細長而勁道的麵條,在滾熱的湯水中翻滾跳躍,散發著濃鬱的麥香,喜歡吃麵的王上必定會對其讚不絕口、愛不釋手。
此時此刻,放眼望去,春小麥梯田也已經順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春播工作。待到金秋時節來臨之時,這片土地將會迎來一場豐收的盛宴。
據初步估算,此次秋收至少能夠收獲三萬擔糧食呢!再算上之前種植的冬小麥所產出的一萬擔糧食,總數已然達到了四萬擔之多。
距離預定的十萬擔軍糧目標任務,雖然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但無疑已經向前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大步。想到這裡,赫連香奴的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此後,剛趕回平吉堡的帝賀未曾喘歇,於六月六日,就親臨北武當廟,出席寺廟落成開光法會。他對此亦是讚賞有加,屢屢向赫連香奴點頭示意。
開光法會結束後,將在此地召開應對漢軍可能自高平城出擊金城屬國的特彆軍事會議,對姚鐵明將軍和韓紅煙衛長共同署名提出的拒止之策進行討論,同時對石嘴山軍鎮的建設工作予以驗收。
若驗收合格,則即刻公開宣告梅超風出任新夏朝內閣“五公之一”的郎中令。
赫連香奴的工作表現及態度,深得前來北武當山廟開特彆軍事會議的娜菌王妃、國相韓曉健、太常宗政明月、財政大臣阿嘎、太尉阿布等的讚賞,眾人皆對其予以高度評價,並表達了誠摯的謝意。有糧在手,軍民方可無憂。
郎中令梅超風老將軍亦是喜不自禁,對自己夫人的卓越才能深感欣慰。
會議休憩之時,帝賀與赫連香奴有一個深度密談:若欲助赫連氏複族,於帝賀當下力所能及且可向前拓展掌控之版圖內,最為理想之領地當屬“青城”(今之呼和浩特),此乃赫連氏先祖曾經的領地。
目前“青城”並無城廓,隻有零星牧民偶爾在此居住,也算荒涼之地,尚無人占據之,屬鮮卑人與漢廷兩不管地帶,因此可據占之。
但因為鮮卑人和漢軍太強大,就算是占據了“青城”,也肯定守不住,赫連氏目前人太少了,才五百多人。
帝賀的計劃是,
鑒於石嘴山軍鎮卓越的建設成果,擬調任梅超風前往白音敖包軍鎮,兼任軍鎮長一職,輔助小鐵弗治理領地,並參照石嘴山軍鎮的模式建設白音敖包軍鎮,同時負責訓練並指揮鐵弗狂騎。
待她兩個月後產子完畢,將調往禹羌龍軍大青山軍部,協助軍方管理灰騰梁農場,同時負責修築“朵顏直道”。
屆時,讓她尋國相韓曉健,在原有的五方協議上補簽為六方協議,將其中的分配條款由“其餘八成由劉陽宏家族(含湯氏家族)、張誌群家族、鐵木真家族、張鵬家族(含孫氏家族)均分”變更為“其餘八成由劉陽宏家族(含湯氏家族)、張誌群家族、鐵木真家族、張鵬家族(含孫氏家族)、赫連氏家族均分”;其他條款亦作相應修改。
赫連氏暫且歸入鐵弗部。
帝賀向赫連香奴透露,鐵弗部的三大支柱氏族,包綺所在的包氏以及曹雨所屬的曹氏,其先輩皆源自建立中山國的白狄部落,與赫連氏的祖先同源。此外,黃煉若所屬的黃氏,乃其母後一脈。鑒於此,再加上梅軍鎮長的緣故,鐵弗部必定會對赫連家族予以優待。
與此同時,他將會鄭重地向大青山軍部下達明確指示,告知他們從今往後,在每一次搶奪人口資源的行動當中,必須要將優先權賦予赫連氏一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幫助赫連氏這個家族迅速發展和壯大起來。
並且,著重強調了一項關鍵條件:當赫連氏的人口數量成功增長到整整兩萬之眾時,就準許他們脫離原來所屬的鐵弗部,成為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部落或者族群。
與此同時,協助赫連氏占據“青城”亦將列入大青山軍部的軍事行動選項。
此舉無疑是對赫連氏未來發展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期望。
聽完帝賀那番懇切之語,隻見那赫連香奴嬌軀一顫,美眸之中瞬間盈滿了感動的淚花。
此生,一直深陷於絕望之中、認為複族已然無望的她,從未敢有過絲毫的奢望和幻想。然而,命運卻總是充滿著戲劇性和驚喜,幸福竟然就這樣毫無征兆地降臨到了她的身上,如同夜空中突然綻放的絢爛煙花一般,令人目眩神迷、措手不及。
帝賀所提供的複族路線圖,其詳細程度和周密規劃簡直超乎想象,每一個步驟都經過深思熟慮,極具實際操作性和可行性。這對於長期處於迷茫和困境中的赫連氏來說,無疑是一盞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給予了他們重新崛起的希望和勇氣。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帝賀居然將原本實力弱小、勢單力薄的赫連氏與其他四大家族一視同仁,平等相待。
不僅平分了灰騰梁農場那豐厚的收益,使赫連氏擁有穩定且可觀的經濟來源;還賜予他們“朵顏直道”的修路特權,此舉不僅會為赫連氏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更將贏得大青山區域民眾的尊崇,赫連氏亦由此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
此外,就連大青山軍部也向赫連氏伸出了援手,承諾給予優先的軍事行動支持,以保障他們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的安全與穩定。
這些突如其來的機遇和優待,就像是一場甘霖灑落在乾涸已久的土地上,滋潤著赫連氏那顆幾近枯萎的心。曾經被人輕視和遺忘的赫連氏,如今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踏上了一條充滿光明與希望的複興之路。
懂得感恩的她雙手顫抖著,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砰”的一聲重重磕下頭去,額頭與地麵碰撞發出清脆而響亮的聲音。
每一次磕頭都顯得那麼虔誠和感激,仿佛要用這最古老、最莊重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深處對這份恩情的無儘謝意。
(據野史記載,白狄,在中山國被滅後,一部遷往洛水之間,“南臨白水,北背馬蘭,東挾洛水,西望堯山”,即為後來建立漢趙政權的劉淵一脈;一支遷往陰山,與匈奴部族混居融合,即為後來的匈奴國中名族之蘭氏,包括包氏、曹氏和赫連氏等,而赫連家族的祖上,其氏族領地就在“青城”。)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猜猜看“神秘書信”的內容,歡迎於本章章評處或藍鴞之戀的讀圈處發表您的看法。
另外,帝賀此刻調梅超風兼任白音敖包軍鎮軍鎮長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是不可能隻為幫助赫連氏複族而做出如此重大的人員調動的。也歡迎大家發表真知灼見。
畢竟其事如何,且聽下回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