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部分龍族來到了哀牢山,這裡成為了他們新的棲息地,他們也成為了薑氏族群的先人,姑且稱之為哀牢山人。
而另一部分海底龍族則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逃難至曼尼普爾,然後穿越白令山海通道,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到達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如今稱之為“美洲大陸”)。這些勇敢的龍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族群,也就是瑪雅人的祖宗。
而後,回歸的瑪雅人與哀牢山人共同敘寫完成了《山海經》。
還有一小部分海底龍族滯留在管涔山,他們曾負責守護指天劍和笛狀隕石,他們則成為匈奴人的祖先。
傳說這一把神秘的指天劍擁有著巨大的力量,可以打開南天門,得到天庭龍族的幫助。而這把指天劍,就被封印在海底神秘的龍宮之中。
然而,要找到指天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必須在哀牢山的廣袤山脈中,探尋到那唯一的笛狀隕石。此隕石原本坐鎮於洪泉極深之處的“海眼”之上,乃是龍宮的鎮海神石,其作用在於確保龍宮的穩固。然而,由於龍族大戰致使其穩定性遭到破壞,最終被海底最深處的火山噴發至哀牢山。這塊隕石隱匿於深山之中,實難尋覓。
其次,即使找到了這塊笛狀隕石,還需要有緣人的元血才能打開它的暗影,暗影中有解開指天劍封印的心法和路線圖,揭示出指天劍的下落。
述罷上述故事,薑春秋遂與絕絕子辭彆,然王後絕絕子與國主難分難舍,執意要送夫君出城,送至城外穀地山口,二人相擁而泣。
作彆之後,絕絕子立於穀地崖頂,目送夫君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她立下誓言,決不離無淚之城,靜待夫君凱旋歸來。
然而,國主在這場慘烈之戰中身負重傷,自知大限將至,為免王後過度悲傷,強撐最後一口氣力傳信於王後,令其忘卻自己。
絕絕子接信後,悲痛欲絕,卻強忍著淚水,此後無論經曆何事,皆不再落淚。她以堅毅守護此王城,守護他們往昔的回憶。百姓感懷王後的深情與堅韌,亦漸漸習慣不再輕易哭泣,無淚之城之名由此而來。
百姓將國主與王後分彆的穀地稱為絕情穀,望夫崖稱為斷腸崖。
管涔山決戰過後,唐堯繼承大統,建立陶寺古國,並對齊家古國展開毀滅性的吞並軍事行動,齊家古國最終落敗。
在地上那座無淚之城即將淪陷之際,王後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她深知此城已難以堅守,遂決定將全國的珍寶深埋於斷腸崖的祭祀台下。這祭祀台位於無淚之城的幽深處,是一處古老而神秘之所。王後親自將這些珍貴的寶物埋藏於地下,冀望它們能在未來的某一日重見天日。
寶藏藏匿完畢,王後將斷腸崖藏寶圖和哀牢山尋寶圖一起置入祭天銅人之中。這祭天銅人乃稀世珍寶,被視作齊家古國的象征與守護神。
王後將祭天銅人托付給幼子薑不韋,並囑咐他務必隨身攜帶,切不可使其落入他人之手。
薑不韋雖年幼,卻聰慧過人,深知母親的囑托意義非凡。他緊緊握住祭天銅人,仿若它是自己生命中至為重要之物。
與此同時,王後還遣衛長李世民率領一百名王宮衛士,護送薑不韋及齊家古國餘存的青壯力量逃往哀牢山。
臨行前,王後反複告誡薑不韋,務必要尋得傳說中的指天劍與《山海經》,並一再叮囑此二寶物被視作複興薑氏榮耀、重建齊家古國之關鍵。
薑不韋謹記母親的教誨,懷揣滿心的希冀與使命感,與衛長李世民及其他幸存者一同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們穿越山林,跋涉荒野,一路曆經無數艱難困苦,然始終未曾放棄尋覓指天劍與《山海經》的信念。
王後絕絕子則帶領著剩餘的老弱病殘,毅然決然地遁入地下,她不願離開這個有著夫君生活氣息的地方。
後,絕絕子與子民們,沿著水洞溝的地下暗河,建造起一座神秘的地下無淚之城。這座城市宛如夢幻之都,充滿了奇幻與神秘的色彩。
絕絕子死後,埋葬在無淚之城的邊緣,她的墓穴生長著一種血紅色的彼岸花。這種花鮮豔奪目,仿佛燃燒著生命之火,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氣,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然而,鮮有人能尋得此彼岸花,即便尋得,也很難脫逃出其香氣的醉殺,最終隻留下一灘鮮紅鮮紅的血跡,滋養這一片絢爛的血紅花海。
更為奇異的是,當人們終於可以穿越這彼岸花所隱藏的“蟲洞”時,竟然能夠進入時光隧道!這個時光隧道就像是一條跨越古今的通道,讓人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製,飛向另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彼岸花中暗隱的蟲洞——時光隧道
經過漫長的尋找和不懈的努力,薑不韋終於如願以償地找到了傳說中的《山海經》。這本古老而神秘的書籍,據說記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奇珍異寶和神秘之地。
然而,儘管他對《山海經》充滿了期待,但在仔細翻閱之後,卻發現書中並沒有關於笛狀隕石的具體描述。這讓他感到有些失望,因為笛狀隕石一直是他苦苦追尋的目標。
薑不韋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深知尋找笛狀隕石本就艱難,《山海經》沒有記載也在意料之中。他與李世民商議後,決定擴大搜尋範圍,深入哀牢山更隱秘的地方。
他們帶著剩餘的族人,在山林中艱難前行。一路上,遭遇了各種猛獸和惡劣的天氣,但他們從未退縮。終於,在一處幽深的山穀中,他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跡象。地麵上有一些閃爍著奇異光芒的石頭,似乎與傳說中的笛狀隕石有關。
薑不韋心中一喜,連忙帶領眾人順著跡象尋找。在山穀深處,他們果真發現了那笛狀隕石,它散發著神秘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可就在薑不韋準備靠近時,隕石突然憑空消失了。
眾人皆驚,麵麵相覷。薑不韋皺緊眉頭,思索著這詭異的情況。李世民提議再仔細找找周圍是否有線索,也許是有什麼機關或者神秘力量讓隕石隱藏了起來。他們開始在附近仔細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突然,一名族人喊道:“看,這裡有奇怪的符號!”薑不韋和李世民趕忙上前,隻見地上刻著一些古老的符文。薑不韋想起《山海經》中似乎有類似的記載,他努力回憶,試圖破解符文的含義。
就在這時,周圍的空氣開始變得寒冷,隱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靠近……
(畫外音:神秘書信並沒有交待薑不韋及其後人最終是否找到笛狀隕石。)
後來,薑氏後裔曾襄助大禹治水,功勳卓著,大禹賞賜領地“呂”。夏朝覆滅後,“呂地”自立為國,薑氏族群遂稱“呂氏”,鬼奴部落為其附屬族群。
其後世子孫呂尚,即薑子牙,人皆稱“薑太公”,輔佐周文武王擊潰滅夏之商湯,鬼奴部落之勇士乃其手中最銳利之刀,呂尚終成古代首屈一指之名將與名相。
呂尚滅商所依之兵書《六韜》,與《山海經》淵源頗深,據傳其兵器打神鞭亦源自哀牢山。
所謂“韜”,本義是箭的套子,意指深藏不露而又非常厲害。所謂“六韜”,分彆是文、武、龍、虎、豹、犬韜,其中文、武韜是薑太公的政治謀略思想,龍、虎、豹、犬韜是薑太公的軍事謀略思想。
為承繼先人遺誌,呂尚二十三世孫取名呂不韋,就是為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立下赫赫不世之功的那位。秦始皇登基後,呂不韋被封為宰相,成為了秦國的第一號大臣,並在《山海經》的基礎上編撰了《呂氏春秋》,以此紀念先祖薑春秋。
看到這裡,帝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寒意,太令人震驚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要將那股涼氣吸入肺腑一般。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深深敬仰的呂相呂不韋竟然會是齊家古國的後人!這個事實讓他感到無比震驚,同時也對呂不韋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更多的疑問和好奇。
然而,此時此刻,帝賀最為關心的並不是呂不韋的身世,而是天庭龍族的事情。他急切地想要了解關於天庭龍族的一切,包括它們的起源、曆史、文化以及與其他種族的關係等等。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讓他無法釋懷。
帝賀和各位親愛的讀者有著同樣的疑問:這海底龍族與天庭龍族可有淵源?這笛狀隕石可是鐵隕石?
亦知其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