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的五個人笑鬨著走在街上閒逛,期間買了足夠吃一個月的陳年粟米30斤,花了三兩銀子。
這可把李月蘭心疼死了,不就是現代的小米嗎,貴到離譜。
三兩銀子,相當於三千塊錢了,按照她的購物習慣,一斤小米十元她會買,一斤一百元不就是冤大頭嗎?但今天他們為了活命就做了一回冤大頭。
謝鋒輕輕鬆鬆把米袋摟住抱在胸前。
想到在炎熱的七月趕路,每天要被曬脫一層皮,謝廣福提議給每人買了遮陽的草帽和一雙布鞋。
布鞋是汝陽府城最常見的千層底,雖然沒有現代鞋好穿,但咬咬牙也必須要買了,因為總穿現代鞋子也不是長久之計,每天遮遮掩掩的,很不自在。
萬一路上再遇到沈硯這種絕頂聰明人,他們可能會露餡,所以這段時間,他們腳上的鞋子就算沾滿塵土,也不會清理,塵土是最好的保護色。
買完必需品,五人來到"鬆墨齋"的外麵,這是一家書店和文具店結合體。
謝文腳下一頓,眼睛黏在書齋門口掛著的《四書集注》木刻封麵上,挪不動步了。
"進去看看?"謝文嗓子發緊,謝家其他人自然是沒有意見的,在現代謝文要買書籍資料,謝秋芝要買畫筆和顏料,謝廣福和李月蘭偶爾也會陪著去書店大肆采購一番,所以謝文和謝秋芝讀書和畫畫用到的東西家裡從來不缺。
書齋裡墨香混著陳紙的氣味撲麵而來,滿眼都是烏木書架、青玉筆格、象牙裁紙刀,筆墨紙硯也陳列整齊。
一排排書架上,《三字經》《百家姓》碼得整整齊齊,掌櫃的似乎在接待著其他客人,並沒有第一時間跑出來迎客。
謝秋芝五人就自顧自的在書店裡轉悠,可當謝秋芝隨手翻開一本書,看到標價“紋銀三兩”,一家人同時倒抽一口涼氣。
謝秋芝拿手指悄悄捅了捅謝文,小聲嘀咕:“夠買三十斤糙米了。”
謝文卻盯著另一側書架,那裡擺著真正的“科考入門”書籍:《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朱子語類輯要》,書麵是藍布函套,裡麵的紙色微黃,墨香沉厚。
他眼裡頓時亮起高考刷題時的同款光芒,可翻開扉頁,又看到“一兩二錢”“一兩五錢”的標價,光又瞬間熄滅。
謝鋒握拳輕咳:“咱就買最緊要的書。”
掌櫃的是個白胡子老儒,聽到門口有動靜,這才從雅室出來接客,見五人荒民打扮,也沒有露出鄙視的神態,詢問了一下,知道是給謝文購置科考入門書籍,笑吟吟地捧來一套“蒙學四寶”:描紅本、小字仿影、羊毫中楷、鬆煙墨條,統共二兩銀。
謝文嘴角一抽:這玩意兒給六歲童生啟蒙還行,對他一個十八歲的靈魂來說,等於讓他背乘法口訣表。
謝文尷尬的委婉的拒絕:“先生,可有‘便蒙而不稚,可窺製藝門徑’的書?”
老掌櫃捋須想了想,踮腳取下書架上方的三本書,樂嗬嗬道:“有的,有的。”
謝文看到他拿下來的三本書,頓時愛不釋手。
一本《四書大全箋解》,裡麵刪繁就簡,保留朱子原注,又添“行文提掇”小字,方便揣摩八股破題。
還有一本《小題正鵠初編》專收鄉試、會試“小題”佳作,簡直就是古代版的滿分作文模板。
最後一本是《字學舉隅》,這本書前半是偏旁部首源流,後半直接給出“科場俗體字”正誤表,相當於一本“高考規範字形手冊”。
三本書都是好書,就是價格太離譜了,比汝陽府中等人家娶一房媳婦的彩禮還貴。
三本合計十二兩銀,貴的離譜。
不僅書籍貴,筆墨紙硯也貴的離譜!
謝鋒看著謝文眼睛就沒離開過那三本書,心裡也是想要給他買的,畢竟弟弟愛讀書他是讚同的。
謝鋒咳了一聲,上前一步,聲音壓得極低:“掌櫃的,寒門求書,能不能再讓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