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這底下好像埋著個鐵疙瘩!”一個漢子驚呼著,從廢墟裡扒拉出一個半埋的、表麵坑窪但明顯很結實的鐵疙瘩。
這可把謝鐵匠興奮壞了,忙跑過來查看,謝裡正看他那猴急的樣,叫他專門負責保管挖出來的鐵疙瘩。
“這邊還有好幾個沒燒透的房梁!木質還行!”另一邊也有人有了發現。
“快來看!這牆根子還挺結實!抹平了說不定能當咱們新房的基腳!”
謝廣福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聽著他們的新發現,不時指點一下:
“對,這些碎磚彆扔,敲敲整齊,壘豬圈雞窩都好用!”
“這片地平整一下,先把窩棚搭起來!晚上好歹有個遮擋!”
“注意腳下!彆被鏽釘子紮了!”
謝秋芝和李月蘭,謝文也都卷起衣袖跟著大部隊整理廢墟。
砍伐聲、敲擊聲、搬運時的吆喝聲、偶爾發現“寶貝”的驚喜叫喊聲……在這片沉寂了十多年的廢墟上彙成了一曲重建家園的勞動交響樂。
到了傍晚時分,軍器監舊址已經呈現出不一樣的地貌,大片的廢墟被清理乾淨,露出了原本堅硬平整的地基輪廓,有用的材料分門彆類堆成了小山,一個個簡陋但結實的三角窩棚骨架已經依托著殘存的牆根立了起來,隻要搭上油布或者茅草就能暫時住人,甚至還有人簡單地壘了個土灶,又嬸子已經開始嘗試去旁邊的溪澗取水燒水……
雖然離真正的安家落戶還差得很遠,但他們已經在桃源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軍器監舊址整整收拾了三天才算徹底整理完成,這些天大家都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裡,也是時候要分配人口宅基地了。
謝裡正和族老謝六爺、謝九爺三人,揣著桃源村戶籍冊子,找到了正在一片高地上比劃著什麼的謝廣福。
這片高地有半人高,麵積大小有半個籃球場這麼大,倒像是個小舞台。
謝六爺先開了口,語氣裡滿是驚歎和後知後覺的驚喜:
“廣福啊,你這眼光真是毒!當初你說選這兒安家,老頭子我心裡還直打鼓,這幾天清理下來,才發現這地方真是……真是塊寶地啊!”
謝九爺也撚著稀稀拉拉的胡子連連點頭:
“是啊是啊,這地方,邪性!看著破,底子真好!你看這地,平整!瓷實!比咱們吭哧吭哧去平彆處省了老大勁了!這以前蓋房子的牆根子,好多還能直接用!”
謝裡正笑著補充,指向四周:“還不止呢!廣福,你來看!”
他拉著謝廣福走到高地邊緣,“這邊坡下去不到百步,就是那條從青屏嶺下來的山溪,水流又清又旺,取水洗衣做飯都方便得很!那邊,靠近後山腳,有一大片野竹林!長得密實著呢!那可是好東西啊!”
謝廣福聽著族老們如同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話語,臉上露出了然的笑容。
他早就勘察清楚了,此刻便順著他們的話,將自己這兩天的規劃娓娓道來:
“裡正叔,六爺,九爺,你們說得一點沒錯,這軍器監舊址,好處多著呢!這兩天觀察下來我還發現了。”他掰著手指頭數:
“第一,就是地基。當年官府選地方,肯定是挑過的。地勢高,不受水淹;地方夠大,初步估算,清理出的這片核心區,起碼能容納咱們全村一百二十九戶起屋建院,還能留出足夠的公共空地!”
“第二,用水方便,靠近溪流,生活生產都不愁。我還看了,溪水流速不慢,以後咱們甚至可以在下遊弄個水車,到時候有條件了咱們村買一個大磨盤回來,搗米磨麵都能省力。”
“第三,道路。這裡離咱們以後要修的‘青屏道’,哦,就是那條斷頭路的入口不算遠,進出方便。而且咱們村背靠青屏嶺,左有老果園,右有野竹林,前麵是未來的良田,良田遠處延伸過去就是之前的牧場,以後咱們也可以用牧場養些牛羊,咱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中心位置,做什麼都方便!”
“第四,安全。四周有密林山坡環繞,相對隱蔽,外人不好窺探。這高地上視野也開闊些。”
族老們聽得眼睛發亮,連連稱是。
謝裡正趁熱打鐵,拿出冊子:“廣福,地是好地,可這怎麼分,得有個章程。全村男女老少六百多口,咋分才能公平,不起爭執?還有那邊那大片竹林,可是建房子搭棚子少不了的好材料,又該怎麼處置?”
謝廣福顯然早已深思熟慮,他接過冊子,略一思索便道:
“叔,爺,我的想法是,咱們按‘人頭均等,好壞搭配’的原則來分這宅基地。”
他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個簡單的示意圖:
“咱們把這整片宅基地,根據離溪水遠近、地勢平整程度、視野好壞,大致劃成幾個區域,有好有次。然後,不管男女老少,每個人頭都占同樣大小的一塊地!比如說,每人先劃出半分地用來建自家住房和院子。”
“啊?人人都一樣?那剛出生的娃娃和壯勞力也一樣?”謝六爺有點驚訝。
“對,都一樣!”
謝廣福肯定道:“娃娃會長大,姑娘也可能招婿,咱們既然是新村,就得立個公平的規矩!這樣誰也沒話說。然後,家裡人口多的,分到的地自然就連成大片,人口少的,地塊就小些。但保證每家每戶分到的地塊裡,既有相對好的位置,也有一點稍次的位置,綜合起來差不多,這就叫‘好壞搭配’。”
他繼續解釋:“至於位置具體怎麼選,咱們可以抓鬮!憑運氣,最公平!抓到哪裡是哪裡,以後誰家多生幾個又嫁進來幾個就不用管了。”
族老們麵麵相覷,仔細琢磨著,越想越覺得這法子又新奇又公道,紛紛點頭:“這法子好!公平!就這麼辦!”
“再說那竹林,”謝廣福看向那片鬱鬱蔥蔥的野竹林:
“我的想法是,這東西是咱們全村安身立命的緊要資源,不能一下子分光了,更不能誰搶到就是誰的,應該先分配一部分,剩下的充作村裡的公產,由村裡統一看管!”
“如何先分配一部分?我年紀大了,有點聽不明白了。”謝九爺也好奇謝廣福的分配方式。
“我看那竹林一叢一叢的,先按人頭分配,就和宅基地差不多,不過呢,要兩人一叢,像我家五口人,就分兩叢半,這樣我家竹子冒出來的竹筍也歸我家,剩下那些歸到村裡公產之後等到各家各戶開始要建房子了,可以花銀子向村裡申請砍伐,公產賣出去的竹子得到的銀子就是咱村的公賬,以後村裡修公共設施,比如祠堂、學堂、倉庫,或者誰家真有特殊困難需要幫襯的,再從公賬出,一舉多得,您幾位看這樣行不?”
“妙啊!”謝九爺一拍大腿,“公產管著,按需分配,又不浪費,還能年年有收益!廣福,你這腦子是怎麼長的?比我們這些老家夥想得周全多了!”
謝裡正和謝六爺也拍掌笑道:“就這麼定了!廣福,這劃分地塊、登記造冊、還有竹林定規矩的事,恐怕還得你多操操心!咱們這幾個老骨頭,給你打下手!”
此時謝裡正恨不得把裡正這個位置讓給謝廣福,他好養老種田去。
謝廣福笑著應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