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家的牛車悄無聲息地在街角停穩。
雲仲帶著三個孩子在府衙對麵的僻靜處下了車。沒有多餘的言語,沒有旁人的擁躉,隻有簡單的眼神交彙,最後一句無聲的點頭:“去吧。”
三兄弟穿著漿洗發白的細麻舊衫,拎著修補過的舊考籃,從容地融入人流。
那考籃裡放著用慣了磨得溫潤的硯台、舊而鋒利的毛筆和家裡準備好的樸實乾糧。
比起簇新的裝備,他們的身影顯得有些黯淡。
然而他們的動作熟練流暢。
麵對威嚴的衙役和嚴格的搜檢,雲峰沉穩遞上考引,神色沉靜如水;
雲森動作利落,解開行囊毫無拖遝;
雲澤年紀最小,卻顯得異常穩重,亦步亦趨跟著兄長,目光專注,絲毫不為周圍喧嘩所動。
他們的舊考籃在通過檢身時無聲地訴說著無數個夜晚的伏案。
踏入府衙那扇厚重的大門時,他們的背脊挺直,腳步堅定,帶著一種沉澱已久的韌勁和對筆墨的純粹敬畏。
號舍狹小逼仄,隻容一桌一凳。考生坐定,大門封鎖,隻剩筆硯相對,墨香彌漫,肅殺之氣更濃。
隨著考卷分發,考棚內一片寂靜,唯有沙沙的落筆聲、偶爾壓抑的咳嗽和翻動紙張的輕響。
這一刻,所有的外在浮華儘數褪去,唯有手中的筆、案上的墨、心中的字,才是主宰。
林明軒初時還能維持從容姿態,提筆蘸墨也力求優雅。
林明軒急於展現才情,開篇立意就想標新立異,寫了幾句便覺不妥,頻頻蘸墨修修改改,精致的硯池邊已沾了不少墨點。
越是心急,筆下的字跡反而顯出一絲浮躁不穩。
林明誠被一道策問題卡住,抓耳撓腮,左右張望,又不敢動作太大。
瞥見周圍奮筆疾書者,心中更是焦躁,下意識想摸胸前錦鯉福袋尋求安慰,卻隻觸到單薄衣襟飾品不準帶入),動作反而引來監考官犀利的注視,嚇得他趕緊縮頭。
林明路、林明鴻等人麵對經義基礎題尚能應答,一旦涉及稍需深入理解或靈活變通的題目,則顯出迷茫。
平日學習不夠紮實,遇到真正檢驗時方知艱難。描金的硯池紋飾在考棚的暗光裡再無半點光彩。
雲峰展開考卷,並未急於落筆。他深吸一口氣,仔細審題,回憶所學,理清思路。
研磨的動作穩定而專注,溫潤的舊硯台如同他此刻的心境。待到胸有成竹,才提筆蘸墨,墨色均勻飽滿,落字布局工整有力。他的動作有一種節奏感,仿佛在田頭插秧般自然專注。
雲森謹記爺爺“字跡工整”的叮囑,不求快但求穩。
每一筆一劃都力透紙背,力求清晰端正。遇到繁難之處,也絕不慌神,靜心梳理要點再緩緩作答。舊毛筆在他手中仿佛比新筆更馴服。
雲澤雖年紀小,卻也展現了遠超年齡的沉穩與細心。
他尤其注意審題,生怕遺漏要求。遇到熟悉的題目不驕不躁,確保答對答全;遇到陌生的內容,則調動所讀所學儘力解讀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