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李繼遷寨培訓新手 古城重建襖兒都司_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70章 李繼遷寨培訓新手 古城重建襖兒都司

第170章 李繼遷寨培訓新手 古城重建襖兒都司(2 / 2)

離開了李家站,一行人快馬加鞭來到榆林,在榆林城外找到了大部隊,派人打聽了一下侯世祿的情況。

在得知侯世祿還未返回老家之後,程風也不願在榆林耽誤時間。

在榆林守軍提心吊膽的期盼中,帶著一路上收攏到了流民八千多人,加上近三千護衛隊伍,一萬多人浩浩蕩蕩離開了榆林,直接出關奔向原襖兒都司所在地,古開平城。

隊伍靠近紅堿淖,就有牧民發現了這支隊伍,他們知道這是去年來過的那支商隊。

牧民們很想上前搭訕,但也知道去年有蒙古部落聯合女真人入關搶劫了大明,雖然聽說他們大敗虧輸,什麼也沒搶到。

但現在他們也拿不準大明人的態度,怕被殃及池魚,不敢輕易冒險。

直到一支小部落的出現,總算有了轉機。在紅堿淖湖邊,程風見到了一位老熟人,格仁部落的首領紮木格仁。

這老頭遠遠的看著程風的隊伍,眼睛裡帶著喜色和擔憂。雖然有所猶豫,還是獨自打馬小跑來到了程風的麵前。

離車隊還有百步,老頭便翻身下馬,牽著馬來到程風麵前,右手抬起靠在左肩,單膝下跪行禮:“尊敬的紮勒烏,老紮木給你行禮,請接受老紮木最高的敬意。”

程風笑笑,拱手回禮:“紮木大叔太客氣了,請起來吧,這一年沒見,你的身子可比去年硬朗的多。”

紮木格仁起身回答:“托高貴的紮勒烏的福,去年交換給我們的糧食和鹽足夠多,讓我們平穩的度過了冬天,部落裡沒死幾個人。老紮木表示深深的感謝。”

程風笑著說:“那就好,看來那些物資起了大作用。紮木大叔不用感謝我,我們是兄弟民族,親如一家的那種。

相互幫助是應該的,大叔不用太客氣,我叫程風,大叔可以叫我名字,也可以像長輩那樣叫我風哥兒。”

紮木搖頭:“這樣不好,這樣沒禮貌,你是他們的少爺,今後老紮木就稱呼程少爺可行?”

程風笑笑,點頭:“可以,叫我程少爺,或者程公子都成。”

老紮木笑了:“程少爺,不知今年你們可帶有多餘的糧食和鹽巴能換給我們部落?”

程風一笑:“這是糧食又吃完了?”

紮木苦笑:“我們已經在這裡好些事時日了,也未見到程少爺的商隊過來,我就擔心少爺今年不會來。

糧食已經吃完好幾日了,如果你們再不來,我們就得往東北去歸化城找大汗乞求一些糧食了。”

程風點頭道:“看來你們運氣不錯,關鍵時候我們來了,我們這回帶來的糧食足夠,放心吧,你們現在就可以來換糧食。”

紮木格仁大喜:“謝謝程少爺,老紮木馬上回去讓他們準備,開始互市。”

紮木格仁轉身上馬,回去叫族人準備要互市的東西。見紮木歡喜的騎馬離開,其他部落的人也開始按耐不住,紛紛派人前來交涉。

程風自然是來者不拒,畢竟這一片的牧民,在不久的將來,可都是他的百姓。

這才走到半路,隊伍就開始互市,蒙古牧民是歡天喜地,看著領頭的大人跟蒙古人如此的和睦,跟隨隊伍出關的難民們心裡也踏實了不少。

程風還是如去年一樣,在互市地的旁邊一個小小土坡上支起了攤子泡茶,紮木見狀,也是像去年一樣,滿心歡喜的跑過來蹭茶喝。

大少給紮木倒了盞茶,遞給紮木,笑道:“這次我要到古開平城去,正式在那裡重建襖兒都司府,不知今年那裡的情況如何?”

紮木格仁皺了皺眉道:“程少爺,去年你們離開那裡之後,那支被你們打敗的馬匪殘留也回去了那裡,又把那裡占據了。

現在那裡又會聚了一兩馬匪,想回到那裡去,估計還得和他們乾一場。”

大少嘿嘿一笑:“那不正好,去年我就帶了一千商隊的護衛,都能把他們打的爹娘都不認識。

何況這一次,我可帶了三千軍隊。正好我們這裡沒有乾苦力的,把他們全都抓來,那開山修路的人手不就有了。”

紮木格仁見程風不但沒有懼意,反而顯得興高采烈的,好像撿到寶一樣,心裡了然。

想了想說:“我的部落可不可以跟隨少爺一起去?我們熟悉地形,能為你們帶路,到了那裡,等你們打敗那些馬匪,我們的勇士還可以幫你們抓逃脫的俘虜。”

程風點頭致謝:“那就多謝紮木大叔了,如果能得你們牧民相助,定然讓那些馬匪一個都跑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紮木格仁連忙擺手:“少爺客氣了,您去年幫了我們部落大忙,這點小事不足掛齒。何況那些馬匪本來勢力就大,我們部落太小,也就一百多個勇士,根本打不過他們。

往年隻能由著他們欺負,常被他們騷擾也不敢說個不字,現在少爺要去滅了他們,我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到了晚上,商隊要到古開平城去建互市點,可能會和盤踞在那裡的馬匪乾仗的消息就傳了出去了。

白天和商隊互市的那五六個小部落聽說格仁部也要過去助拳,這些部落的首領一商量,這支商隊去年能把數量更多的馬匪打散,今年肯定敗不了。

便決定也跟著去幫幫場子,抓抓逃匪什麼的,也可以和這支商隊拉近一些關係。畢竟他們被那群馬匪欺負了好多年了,更希望那群馬匪死。

等到互市結束之後,車隊繼續往前,程風發現,除了前麵帶路的格仁部落之外,還散落著十幾支大小不一的部落,正趕著羊群在遠遠的跟隨,大的四五百人,小的數十人不等。

程風並不知道跟隨的那些牧民是想去助拳的,還有些擔心他們圖謀不軌,還下令護衛隊小心預防,預防不測。

一路上走走停停,流民們雖然疲憊,但在護衛隊伍的照料下,再加上食物和用鹽上從不克扣,倒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

到達古開平城後三十裡,隊伍停了下來,留下三百護衛,又從難民中找了上千車把式,代替護衛隊員趕著馬車繼續往前趕路。

曹金虎,呂俊豪,周光烈,農誌軍各帶六百騎兵,直奔古開平城廢墟。

外圍的那些蒙古小部落,看見這邊的護衛隊開始單獨行動,知道這是要去古開平遺址剿匪去了。

各部落也紛紛派出自己的勇士跟隨,多的一百來人,少的二三十人,這整體算下來又多了六七百騎兵。

剩餘的老弱病殘,也趕著羊群慢慢的向車隊靠攏。程風望著這浩浩蕩蕩跟隨的隊伍,心中既意外又感動。

曹金虎等人領命後,快馬加鞭朝著古開平城廢墟奔去。一路上,馬蹄揚塵,氣勢如虹。

當接近古開平城廢墟時,馬匪們斥候發現了他們,嚇得落荒而逃,要跑回去報信。

曹金虎見狀,示意四人各帶六百騎兵,按照提前準備好的方案,尾隨著這些斥候,堵住了破敗的四門。

準備開打之前,曹金虎特意掃了一下四周,看了看去年撒下草籽的那一片地,見那一個方向確實有一人來高的牧草。

雖說長得稀稀鬆鬆的,但確實長出來了,曹金虎的心裡突然就踏實下來。

不等城裡的馬匪集合好,曹金虎一聲令下,護衛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入城中。

一時間槍聲,罵聲,慘叫聲,哀嚎聲,喊殺聲,爆炸聲,戰馬嘶鳴聲響徹雲霄。

本就對這種奇特槍聲有心理陰影的馬匪們驚慌失措,沒有升起一點抵抗的意識,就開始四處逃竄。

那些跟隨而來的蒙古部落勇士見馬匪們剛一開戰就四處逃竄,也知道這一仗穩了,自然是不甘落後,紛紛加入戰鬥,圍剿逃竄的馬匪。

在眾人的合力攻擊下,馬匪們很快便潰不成軍,一千多馬匪死了小半,大部分的都下馬投降,成了俘虜。

等程風帶著隊伍到達古城,戰鬥早就結束了。那些心急的蒙古人知道商隊要在這裡重建商城,早就已經等不及,這才打完仗,就用刀押著那些馬匪俘虜在清理古城裡的亂石。

看著這一幕,大少心中暗自滿意,看來重建襖兒都司府,不但自己希望早日建成,那蒙古人也很希望啊。

在忙碌了幾天後,總算是把這古城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清理了一遍,雖然還是殘垣斷壁,但至少整潔了。

首先有了一個乾淨利落的集體大食堂,有了一個乾淨的吃飯地,古城終於具備了臨時住人的條件。

護衛隊把去年埋在古城裡的那一批刀槍也從地上挖了出來,把帶過來的難民裡十八到三十五歲的青壯全部選了出來,組成了二支古城千人民兵隊。

難民們沒想到,才到這裡來幾天,上麵就開始給他們發武器防身,心裡更加踏實了。

曹金虎把難民們分成三支大隊,有手藝的人集中在了一起,讓有勞力的女人做下手,開始利用城裡的那些收集來的建築材料,先臨時維修一部分建築出來住人。

又安排了一小部分人去維修那些倒塌的城牆,最少也得把倒塌在城牆下的那些碎磚亂石清空,再修到三四米高,臨時擋一擋外敵。

大部分的人開始在城外可以開荒的地方劃線建標準農田,開始種植帶來的紅薯,土豆和玉米,隻要這三種作物能在幾個月內長成,帶過來的糧食就能支撐到年底。

紮木把部落裡的小孩集合起來,帶著他們來到一處地勢有起伏,不利於開墾農田的地方,那裡是曹大人給他們這個部落劃分的一大片草場。

草場是按照部落的人口劃分的,每一戶牧民都有一片獨立的草場,足以讓一戶牧民能常年在這一片放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保障他們的牛羊常年有草吃。曹大人還給了他們新奇的草仔,讓他們在這片劃定的區域播種。

老紮木雖然不知道草原上到處都是青草,為什麼還要重新撒草籽?

但是聽程少爺說那種牧草很特殊,長得非常的快,還能長到兩人這麼高,而且長成之後還可以收集起來做成青飼料。

他們有把這種青草儲存起來過冬的技術,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到了冬天,那成群的牛羊也能吃到青青的草。

等這些草長出了規模,牛羊吃不完的時候。朝廷會把這些草像割莊稼一樣割下來儲存好,在青草最茂盛的時候,就能儲存下很多很多的青飼料。

他們的部落今後可以長期在這個地方定居,不用再到處遊牧了。對於這這樣的生活,他非常的期待。

其他小部落的牧民聽到這個消息,也很希望能有這麼一片固定的草場。能有這種神奇的牧草,讓他們今後也不用再四處遊牧。

曹金虎在征詢了程風的意見之後,也給這些小部落劃分了牧區。

同樣是按照一戶牧民一片牧場來劃分,隻是把原本同一個部落的牧民劃在了一起而已。

隻要在這裡的牧草能夠種植成功,今後這些牧民將不會再以部落的形式四處遊牧。

在牧民的不懈努力下。大少帶過來的三千斤草仔,被牧民們灑在了數十萬畝的牧場上,因為有小牧民們不停的驅趕,那些草仔被飛鳥吃掉的很少,

到了三月底,基本上都已經長了一尺多高,而且這種牧草多汁,牛羊都特彆愛吃,增長速度又快,一片牧區兩天沒牛羊過去,那草就躥到了一人多高。

牧草的穩定生長,使得牧民的生活基本穩定下來。

程風帶過來的難民,除了一部分在城裡修建房屋,還有一部分有技術的開始在四周尋找煤炭,粘土等礦的位置。

而大部分的勞動力都在外麵沿著烏蘭河兩岸開荒,短短的一個多月就已經開出來了一萬畝水旱兩用田。

隻是因為帶過來的新種子不多,紅薯,玉米,土豆也就種了幾百畝。其他的全部撒上了麥子。

不管時間夠不夠麥子成熟一季,至少可以把青苗留下來喂牛馬,總比新開出來的土地荒著好。

自從在三月底找到了一處粘土礦,護衛隊被組織俘虜的馬匪在這裡建了一家磚廠,開始製作磚坯。

隻是因為還沒找到煤礦,這磚廠暫時燒不出磚來,但這並不影響先把磚坯做出來放著。

到了四月中旬,終於在古城東南十裡的地方找到了一處露天煤礦,這地方的煤埋的很淺,也就往下挖了不到兩米,破開兩米土層下那一層薄薄的,隻有二指這麼厚的岩石層,下麵就是優質的煤炭。

可彆小看那二指厚的一層岩石,要不是程大少提醒勘探的人員把那岩石打開,都不會有人認為那岩石層下麵會是煤炭。

這一下程風總算是放心了,開始把那些投降的馬匪拉到礦區去挖煤,建起了古城區第一家煤礦。

有了煤炭,磚廠終於可以挖坑燒第一批紅磚,隻有第一批紅磚燒出來,才有原料來製作耐火的磚建磚窯。

隨著磚廠開始燒製紅磚,古城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程風看著忙碌的眾人,心中滿是憧憬,他知道,襖兒都司府的重建已步入正軌。

到了五月,古城的建設已經非常的平穩,第一片殘垣斷壁被徹底的清除,按照新規劃的建設圖進行了重建,各項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因為護衛隊並不限製蒙古牧民們日常生活所需,自從這古城重建以來,圍繞著古城的放牧的牧民們就沒有缺少過糧食和食鹽。

再加上周邊的安全全部由護衛隊負責,牧民們再也不用擔心,他們放牧的時候,周邊有沒有其他強壯大的部落過來襲擊。

部落裡的青壯都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放牧的事業中,他們的精神狀況也一天比一天好,雙方的關係也更加的緊密起來。

這個地方就隻差找到那露天的鐵礦了,程風也徹底的放下心來,五月初五過後,程風留下了全部的護衛隊員,和一千輛馬車參與城市建設。

自己就帶了那二百名護衛,帶著榆林衛掌櫃劉大貴和趕著五百架馬車回到榆林。

回到榆林後,侯世祿還是沒有回來,不知道是被他調到其他地方任職了,還是倒黴跟著都督一起坐牢了。

程風隻好先去拜訪了榆林的幾位重要官員,委托他們照顧自己在榆林的買賣之後,又安排劉大貴在入冬前在往古城那裡運送兩萬石的糧食。

等到明年秋季,古城片區自己種的糧食也就有了穩定的收成,在不會再有糧食壓力了。

這樣,長城這邊再有大規模難民的時候,至少可以往那一邊移民了。

一切安排妥當,大少這才帶著護衛隊離開了榆林,過太原,走順德,進東平,程大少要到泰山去找道士。

五月底,程風終於來到前往泰山的第一站,接駕山村,這個村再往前走十裡地就是東平府。

因為這裡是曆代皇帝登泰山的第一站,文武百官都會在這裡迎接聖駕,所以這個村叫做接駕山村。

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山頭叫歪脖子山,據說這山原本山頭是正的,是因為泰山老奶奶走到這裡累了,坐下來歇腳,一屁股把山頭坐歪了,所以就有了這歪脖子山。

這歪脖子山的下麵還有一個泉眼,據說是泰山老奶奶用拐杖搗出來的。

離這村一裡地有一村子,叫齊村,這村就坐落在大清河的旁邊,當地人把這大清河叫做大沙河。

大沙河上有一條攔河大壩,大壩的正中間有一座龍王廟,龍王廟的旁邊長著一棵巨大的柳樹。

遠遠的看過去,那柳樹的枝條都垂在地麵上,微微河風一吹,柳條兒還能把那大壩上的泥土揚起。

當程風一行人來到這個大壩的時候。看著大壩中間那大柳樹下一個人的行徑,大少直接被驚呆了。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當兵發老婆,這個新兵有點猛! 四合院:傻柱重生,收養破局 開局撿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HP斯教慢慢靠近你 請勿招惹貌美人偶npc 天山畫壁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腦海一片林,異能全靠砍 養崽,從擺攤開始 賽博巫師入侵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