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下裡麵對你們的就是要求,你們煉鋼的時候,所有的原材料必須過秤,為了方便你們實驗,每一次煉的鐵量都必須是標準的重量,要麼十斤,要麼二十斤。
而且生石灰粉,炭粉都必須過秤,每一堝煉的時候用了多少生石灰,多少碳粉?必須清清楚楚。數據必須精確到我們用秤能稱到的最小數量,要比稱中藥的量還要精準才行。
每次煉鐵的時候用什麼原料,用了多少必須記得清清楚楚,這樣你們就可以比較在哪一種比例下煉出的鋼是彈性最好的。
這一點非常關鍵,一點也不能馬虎,每一種原材料的用量多少必須精確到最小能夠精確到的數據。這樣才能讓你們找到最佳的方法,做出最好的鋼來。
這一段時間也彆去琢磨了火槍的改進了,集中精力試驗煉鋼法,沒有合格的鋼出來,在研究啥都是空談。等到有了好鋼,你們還改進不好,我在來拔苗助長一下也不晚。”
“少爺說的是,可是有個問題,有些不好辦。”羅三有些為難的說道。
還有難題?程風有些納悶:“還有啥難題,說出來我聽聽能不能解決。”
“就是少爺說的每一次都要記錄,這事本身沒問題,可有個大問題是俺們幾個都不識字,咋記錄啊!”羅三苦著臉訴說。
一聽是因為沒文化無法記錄的事情,程風心裡踏實了不少:“我還以為是啥事呢,這還不簡單,你們每一次煉鋼的時候,到學校去找一名學生過來幫你們記錄不就行了。”
“那樣能行嗎?俺們去請那些秀才,他們願意來幫咱們嗎?”
程風拍拍手:“放心吧,我回學校去找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冶金實驗小組來幫你們。隻要準備好一切,搞記錄的人員保證有就是。等你們須要時直接去找馬哲文小夫子要人就行。”
……
兩天後,劉大貴回到青山堡,程風聽了成山衛城的生意之後,讓劉大貴把成山幫閒的金掌櫃和李掌櫃叫回青山堡,由他們三人組成環洋商會鐵山商行籌備組,準備去朝鮮鐵山鎮發展。
四月初七中午,程二虎回來了,帶來了尋山地界的幾處泥土樣本,一份紅粘土,一份黃粘土,一份灰白粘土,還有幾塊鐵礦石。
紅黃兩種粘土用來燒磚比較合適,程二虎這次回來就是要運送建磚窯的紅磚等材料和製磚的工具。至於灰白色的土壤,大少也分不出是鋁礬土還是矽藻泥。隻能讓燒磚師傅們去取土燒製幾十塊看看製磚效果如何。
拿回來的那幾塊鐵礦石,都不需要測試,隻看到礦石表麵那像黃金一般金燦燦的顏色,就知道是硫鐵礦無疑,這礦利用起來就有些麻煩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用硫鐵礦石乾餾法製作出硫酸,製作完硫酸剩下的礦渣才可以用來煉鐵。
雖然含鐵量不是很高,但多少還是能得到一些鐵的。硫鐵礦的主要產品是硫酸,生鐵隻是其副產品而已。這樣的工藝對目前的程風來說是極為不友好的。
目前的情況彆說是從硫鐵礦裡製硫酸了,就是自己家裡那上百缸的焦油,都還沒有來得及分離提純處理。程風隻好讓自家老爹安排那幾個人,讓他們先組織人往下麵挖一挖,看能不能挖出品相好一些的鐵礦石來。
四月十二日,是新船鋪設龍骨的好日子,程風早早的在程大龍,程二虎的陪同下來到船廠。這時候的船廠,那條三百料的小船已經刷好了油漆,正在等待油漆乾燥後就可下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次去鐵山這條小船應該可以出航。
船廠唯一的永久性船塢裡,第一排龍骨早已經鋪設完成,隻等程風三人到來,親手打下第一顆木鉚釘就可。
放在槽口上的鉚釘旁,已經為程風搭好了一個合適的木架子,大少隻需要站在木架子上拿著小木錘,象征性的往下錘打幾下就算完成。
木鉚柱旁,程風站在木架之上,程大龍站左手,徐盛宇站右手。巳時三刻,隨著鞭炮聲響,程風拿起手上的一把小木錘,用力的敲在了木鉚釘上,然後就是程大龍,徐盛宇輪流敲擊。
在三人的輪流敲擊下,鞭炮聲結束,程二虎把程風抱離了現場,真正的師傅才進入場地,掄起大木錘,三下五除二把那顆木鉚釘打了進去,整個鋪設龍骨的儀式正式完成。從這顆木鉚釘打入開始,新船的建造算是正式開工。
離開船塢後,一行人回到議事堂,程風問徐盛宇:“徐爺爺,這條船從今天開工算起,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把這船打造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大師彙報說:“坐船的體量比較大,預估時間在一年左右吧,有可能早一兩個月,也有可能晚一兩個月,但是,如果天氣比較好的話,晚的可能性比較小,提前的可能性比較大。
隻是現在有個問題,原來準備造兩條船的木材,現在用來造大船,材料有些不夠,我和杜師傅商量了一下,想從寧海廠那裡調一些木材過來。”
大少心裡暗自歎息,今年的天氣肯定好的很,隻怕好道理都不敢想象,好得你都想天天對著老天爺罵娘。
程風看著杜祖恩問:“寧海的情況如何?能不能給這邊勻一些木料過來?”
杜師傅道:“這是俺們已經盤算過,寧海那一邊原本是有十條船的材料,但是這些年腐敗了一些,十條船肯定是不足。
如果建造這樣的大船的話,木料夠建造四條半。所以俺們也準備過幾天就回去,把那多出來的半條木材運到這邊來,這條船材料也就夠了。”
程風當場拍板:“那你們就準備一下,把這船的船模也帶走,還有船的設計圖紙,你們複製一套過去。還有我們這裡專用的測量工具,你們清點一下,能多帶走的儘量多帶幾套走。
寧海那兩條船的方向機,再有兩天也就完工,先帶過去把那兩條船改裝出來,希望在五月底我們從登州返回的時候,那兩條船能夠下水隨行。
等到你們把那兩條船改造完工之後,就開始打造新船吧,你們那裡正好有兩個大船塢,同時建兩條船應該是沒問題的。”
“小東家的意思是俺們寧海廠可以同時開建兩條新式快船?”杜祖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程風肯定道:“當然可以了,你們有這個實力,而且也有兩條永久性的船塢,同時開建兩條船,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小東家我們船廠人手又多,同時開建兩條沒有一點難度,就是三條同時開建也沒有問題。”
程風有些不放心:“可你們隻有兩條船塢,如何可以同時開建三條船。”
杜祖恩哈哈大笑:“少東家有所不知,造船是可以不用固定船塢的,雖然永久船塢更省事一些,但臨時船塢還是能解決很多問題,就是麻煩一些而已。咱們寧海的地方比較寬,兩個永久船塢之外再建一個臨時性的船塢,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俺們的人手也足夠。”
“既然沒有什麼問題,那到時候你就按你的想法,同時建三條也是可以的。我估計到了明年的時候,我們應該還能買到很多已經處理好的船木,說不定還能再請一些造船師傅來幫忙。”
從船廠回來到學校,程風開始讓二年級的所有學生加上馬哲文石達開幾人,湊足了一個五十人的觀摩小組,準備陪同程風一起出海去長見識。並要求他們從第二天開始停止上課,轉到水兵營去學習使用火藥槍。
就在學生們去水兵營學習火槍半日,馬哲文帶著程丫丫,石達開,程大妮找到程風反映情況,因為向馬曉雲,王雲,王彩,無豔這些年紀小的同學,根本沒有辦法練習火槍,他們連槍都抬不動,更彆說使用了。
程風這才想起來,年齡太小的哪裡頂得住槍的後座力,自己真是糊塗了:“這事我失誤了,這樣吧,十歲以下的就彆練火槍了,隻在旁邊聽火槍和火炮的聲音,對火槍火炮的聲音熟悉就行。”
這個年齡段一切下來,五十個學生裡能學習火槍的就隻有二十人。
為了防止他們在使用火槍的時候出現差錯,程風決定去做一件測量工具。急匆匆的來到銅器廠找到劉老實,經過這幾天的加班加點,程風要要的四倍望遠鏡已經全部做完。
八倍的望遠鏡已經做了五支,十六倍的也隻有最早做出來的那一支。程風讓木匠們把這些望遠鏡全部都用箱子裝好。準備帶走,拿出去送人。
現在的劉老實正好有空閒。程風叫找來羅三幾個鐵匠,根據他們個人的經驗,每人出了一份火藥槍用藥量標準。
看著八個師傅倒出來的八份火藥的量,程風拿出稱中藥的小秤來,把八份火藥的量全部都稱了一個遍,最後取了一個中間值,讓劉老實製作一批剛好能裝下這些火藥量的小銅管來,要求這個小銅管在裝入十顆鐵沙後,把火藥裝好,不多不少正好滿平就可。
因為這東西要的急,量還大,劉老實隻能帶著徒弟們再次加班加點,爭取在五天內最少做出五百個來。從銅器廠出來,大少又去大爺家找到老娘幫忙,請嬸嬸們幫忙一百個五寸見方,帶蓋子的小挎包。
四月十五日,種下去的辣椒苗和西紅柿苗,終於可以移栽了,幾箱辣椒苗和西紅柿苗,勉勉強強的也種出了五畝地。
終於把辣椒和西紅柿種下之後,最後的一樣農產品,那就是落花生,因為估計今年的氣候不太好,程風也不敢多種,也就讓他們種了五畝地。剩餘的出來的新開土地就全部等著紅薯長成的時候,用來移栽紅薯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四月十七日,劉老實送來了整整一千一百個銅管。同一天,那條新造的三百料鳥船也開始下水試航。
拿到小銅管的程風,帶著那一百個小挎包,趕著羊車就去了水兵營操場,水兵營的一百二十名水兵和著那五十名學生正在那裡練習打火槍。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水兵們在這裡練一個火槍,那五十支火藥槍都快被打報廢了。
到了演武場,程風把同學們叫了過來,每人發了兩個小挎包,又把那小銅管拿出來,被人發了二十顆。
同時拿著兩個小挎包,自己左右斜挎在身上,指著身上的小挎包說道:“同學們,你們看好這個小挎包,你們就像我這樣一左一右各跨一個,現在小挎包裡裝的有紙和線。
我手裡的這個銅管是用來讓你們預裝火槍用的火藥的。你們先把銅管裡裝入10顆鐵砂,然後再把火藥裝進銅管裡裝滿,在口子上用紙封住,口子用線紮緊。
使用的時候,你們隻需要把這小銅管口的紙撕掉,就可以把火藥連鐵砂一起倒進槍管裡。這樣就節省了你們在使用槍支的時候,稱量火藥量的時間。
兩個小挎包,一個用來放裝好火藥的銅管,另一個用來裝使用過的空銅管。同學們現在就按照我說的試著裝填這些銅管。二十支全部裝好後,再按照我說的方法,用銅管裡的火藥裝填火槍進行練習。”
在程大少的精心指導下,簡單實用還省事的定裝子彈就這樣橫空出世。由於方法簡單,使用方便,隻用了短短一天的時間,水兵和同學們就已經能夠正確使用這種方法,剩下的隻需要交給時間來磨練,便能夠熟練起來。
四月十八日,需要運送到臨海登州和天津去的琉璃製品開始裝船,用來改造那兩艘新船的方向機,舷窗玻璃,駕駛台玻璃也全部打包上船,各船開始補充淡水和糧食。
二十門虎蹲炮,分彆抬上四條船,每條船五門。至於那條新船,除了船工,一個兵士都沒有,炮更不可能配置了。畢竟是新船,萬一有什麼閃失,全是船工也好逃生。
四月十九日,需要陪同出海的同學們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程二虎把原本屬於尋山所的那五十支火槍也全部拿了出來發到學生手裡。
不管能不能打火槍的都人手一把背著,至少在遇到事的時候不會打火槍的,也能備一把裝好子彈的火槍,遞給能打火槍的人用。
不管能不能用得上吧,至少先武裝起來再說,畢竟要去的那個路線離遼東太近,誰也不敢保證在海上會不會遇到建奴的小漁船。
四月二十日,程王氏含著眼淚把自己的女兒,兒子全交給了大伯程大龍,目送著他們登上了海船。
臨上船前,大少小聲安慰老娘:“娘親莫要擔心,我帶姐姐們出去長見識,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不讓姐姐們到外麵去看一看外麵的世界,她們的眼界就很窄,格局就會很小就會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天地有多寬。
娘親隻管放心,我們最多五月底就回來了,對了娘親,到五月二十後,你和許夫子協調一下,把學校裡的教師宿舍清理這兩間大的出來,布置好一切家什等我們回來。“
程王氏抹著眼淚問:“為什麼要學校裡的教師宿舍?你不想和娘住了?”
“不是的,兒子才多大,還離不開娘,主要是咱們學校的夫子水平都低,兒子這次到登州去,想把俺的老師給騙過來,給咱們當個一年半載的先生,兒子那老師可是有大學問的人。
兒子可不想讓老師來的時候沒地方住,所以才讓娘親提前把那住房給他布置好,但老師一家來了就有一個溫暖的家。”
聽到兒子的目標,程王氏有些覺得不可思議:“兒啊,不是說你那老師是大官嗎?他能有空來咱們家住一年半載?”
程風嘿嘿一笑,在程王氏的耳邊小聲說道:“兒子掐指一算,老師應該已經被罷官免職了,現在正在登州城裡生悶氣。
兒子這次出門除了去鐵山鎮開新商號之外,另一個目標就是去把現在心情正不好的老師騙過來,給咱們當個一年半載的夫子。
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再把一個姓沈的老爺爺也騙過來當夫子。放心吧,兒子和姐姐會平平安安回來的。”
交待好事情,程風揮手告彆,程大龍抱起小人兒帶著一眾小孩子登上鳥船。隨後,劉大貴帶著金掌櫃,李掌櫃等幾名朝鮮族人組成的商業小組也登上鳥船。
船上,程風把帶上船來的五架八倍望遠鏡分了四架給另外四條船的船長,把那架十六倍的大號望遠鏡吊上了鳥船主桅杆上的了望台,目前這架唯一的十六倍望遠鏡就成了鳥船上幾位了望手的專用工具,其他人想看都看不到。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船隊在大家的目送下,揚帆起航,緩緩的駛離了馬欄灣,一出馬蘭灣,直行十裡,遠遠的看見海驢島,船隊開始轉向西北。
此時東南風正盛,船頭一轉,順風順水,整支船隊突然加速,直奔大海,向著自己的目標地,寧海州船廠飛馳而去。
船隊很快航行到黃海深處,大少終於可以完成在船上練兵的夙願。召來五十學生站甲板上看火炮手放炮。
因為是第一次在海浪中放炮,為了安全,程風不準他們添加鐵沙,火藥也少放一半,其實就是為了在海上放炮聽響。
雖說黃海的浪並不是很大,但因為船小晃動還是很厲害。大少對學生們的要求也不高,就是能夠穩穩的站在甲板上,不東倒西歪就行。
至於那些已經學會打火槍的學生,隻需要他們人在甲板上站穩,能把槍端平,而不亂晃動,也就達到要求了。
就這樣,一群孩子在風浪中的船上,嘗試著讓自己站穩不東倒西歪。那幾個會暈船的,也在努力的對抗著暈船的痛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適應船體晃動的感覺。
終於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全隊在經曆了十一個時辰的行駛,在四月二十一日淩晨五點,太陽出山之前,透著天邊紅霞的照耀,了望手終於看到了養馬島。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