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隻是運了一次,好在這次船多,一次性還是運走了一萬來人。
從遼東運送難民是不可能的,但是鐵山鎮的難民還多,東江鎮守軍每日都在江麵上敲擊著冰麵,不讓那條航道結冰。
所以這支接近三十條船的船隊,還是跑了兩趟,從鐵山鎮運走了兩萬多人。大大的減輕了鐵山鎮,東江鎮的物資壓力。
……
十一月二十四日,馬欄灣造船廠的第一條船3001號正式下水試航。
程風並沒有去看船,而是跑到五金廠去,把剛得到的兩千條火銃進行了篩選。
從一千五百條火銃裡篩選出來了八百四十條口徑上一次篩選出來的那三百條口徑完全相同的火銃。剩下的六百六十條那就是五花八門的口徑了。
把這次的五百條魯密銃,加上上一次的二百條,一共七百條進行了篩選,從中篩選出三百六十條口徑完全相同的。其他的也是亂七八糟的口徑。
程風把這八百四十條火銃和三百六十條魯密銃送到了五金廠進行改造。
其餘的重新打了包裝,準備交給那些去台灣的護衛們使用。
交接完火銃,袁丙辰老太爺遞給程風一把紅木的左輪手槍:“小哥兒,看看這是不是你要好樣式?”
程風接過手槍仔細的觀看,外觀非常的精美,在幾處關鍵的地方還是使用了金屬插銷。
袁老太爺解釋道:“這裡麵裝了兩條很軟的彈簧,樣式上還是可以達到設計要求的。”
裡麵有彈簧?程風大喜,伸手搬下機錘,果然,每扣動一次扳機,機錘都能正常的敲下來,轉輪也能達到要求,跟著機錘轉動。
袁老太爺又遞給給程風一條圓形木棍:“哥兒用這個試試,這棍兒同槍管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哥兒用這根棍試一試,就知道槍管與鑽輪上的孔是不是完全一樣的。”
程風拿著小棍子,每扣一下扳機,便把那棍從槍管裡穿過去。
果然都能輕鬆的從轉輪處穿出去,連扣六次,無一例外。
果然雕刻大師的手藝,雕出來的東西就是精準。
袁老太爺道:“這都是按照小哥兒的圖紙一步步雕刻出來的,全部可以打散成零件。
如果依照這個做模具的話,應該是可以再做出銅的來。”
程風是得寸進尺:“那就把左輪手槍交給劉伯,讓劉伯依著這木槍為模具,再搞出一把銅的來。
等有了銅的,再以銅的為模具,想辦法搞出鋼的來。”
袁老太爺笑笑,又遞給程風十二顆木子彈:“小哥兒,你設計的這木頭彈丸,爺爺真的不知道如何把它弄到能打出來。
隻能做出這種外觀很像的樣子,彆的爺爺算是沒辦法了。”
程風接過那木頭子彈細看,隻從外觀來看,和真正的手槍子彈沒有什麼區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程風把手槍的轉輪退出來,把子彈一顆一顆的裝到彈輪裡,再裝回去比了比,連著扣了六下,聽到了六聲木頭撞擊的聲音,沒有問題。
程風笑道:“沒事的,咱們先把這手槍做出來,至於子彈的事,反正現在咱們也沒那技術做出來,以後有條件了再說。”
袁老太爺笑著摸摸程風的頭:“這事哥兒說了算,反正咱們就照哥兒說的去做就是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從遼東沿海溜達了一圈的,,三條偵查艇回來報告,沒有發現東江鎮向旅順口派兵。
程風有些奇怪,自己都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了,毛文龍那裡難道不知道?這沒道理啊。
程風沒辦法,想去求教老師,又怕老師知道了生氣。思來想去,算了,還是去找沋老爺子商量吧。
沈有容知道旅順口的事,但他也奇怪毛文龍為何沒有反應。
“那姓武的明顯是給那毛文龍找不自在,老夫覺得那毛文龍定是跟那姓武的慪氣。
明知道現在的旅順口沒有一兵一卒,卻置之不理。”
程風說道:“會不會是毛大帥不在東江鎮,不知道此事?”
沈有容沉思了幾秒,點頭道:“有這種可能。”
程風道:“我想找人通知他一下,但又怕他覺得咱們家手伸的太長了,離這麼遠,還管那邊的事。”
沈有容想了想問道:“你是不是和毛文龍那侄子毛承祿很熟?”
程風點頭:“還算熟吧,他是鐵山鎮的守將,我在鐵山鎮的時候和他在一起混了半個多月。”
“那你安排在鐵山鎮做買賣的那個劉大貴應該也挺熟吧?”
“熟,他們到是常在一起。”
“那就行了,你給了劉大貴寫封信,讓他告訴毛承祿,旅順口的守軍早在十一月初十的時候就被武之望撤走了。隻要他知道了這事,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程風點頭,馬上回到學校,寫了一封信,正好曹金虎幾人沒有出門。便安排他們跑鐵山鎮去送信。
順便還讓他們,如果在鐵山鎮遇見自家船隊,就告訴景正榮,讓他們把船隊的管理權交給田思勝幾人。
他們那一百二十人返回青山堡來,有新的事情要做。
書信曹金虎當天晚上就送到了,很可惜,劉大貴並沒有找到毛承祿,就連毛永詩,毛永明,毛永喜都不在。
時間就這樣白白的浪費了,等到劉大貴再次見到毛承祿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十天,都已經到了十二月初五。
毛承祿再把這個消息傳給正在鎮江堡北麵,對那鳳凰城虎視眈眈的毛文龍,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初十。
等毛文龍的命令傳達到大長山島的張盤時,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十五,一切都已經晚了,曆史的車輪就這樣毫不猶豫地攆了過去。
而我們的程大少,在把消息傳到鐵山鎮之後也再想方設法的,想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可惜時間時間太倉促了,火箭炮實驗小隊的實驗數據,直到十二月初十才完成所有的測試提交上來。
前前後後火箭炮彈就打了三百多枚,才得到了最關鍵的一些數據,其它的數據還是根據這些關鍵數據計算出來的。
如果所有的標尺都要用火箭炮彈真實的走一遍的話,估計一千發都不夠。
好在現在,希望島那邊的硝石廠已經在開始出硝,估計再有一個月,所有的工人熟練之後,產量便可達到月產萬斤。
從得到希望島的開始,青山堡就不停的派人四處搜羅白砂糖,整個山東周邊的白沙糖都被活生生的賣漲了價。
現在,火箭炮的參數總算是完成了,程風決定,開始安裝到船上去。
自從上一次最後修改了火箭炮發射架的參數之後,五金廠就把那個參數做了定型。
程大少還有這船用火箭炮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且聽龍吟。
又把車載火箭炮,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天火流星。
把單兵火箭發射筒,起名叫做:熱情似火。
先放棄了陸地使用的火箭炮生產,全力生產船用型號,一個多月了,已經造出了三十多架。
現在五金廠現有的鐵錠,基本全都用來造這個東西了。
以至於改良版的大型衝壓機,遲遲生產不出來。
3001艦在進行了長達半月的試航後,開始安裝火箭炮發射器。
船頭靠右兩架,右前舷十架。
船尾靠左兩架,左後舷十架。
全艦二十四架發射器,單舷一次能發的四百三十二枚火箭彈。覆蓋麵積可達一千平方米。
其火力強度,是西洋蓋倫船那老掉牙的火藥彈弓難以望其項背的。
十二月十八日,寧海沁水河船廠,建造的三三艘艦艇3002,3003,3004號全部集中在了馬欄灣。
十二月二十日,3001台北號全部安裝完畢。
程大龍,程二虎特意邀請了袁可立,沈有容,以及李樹初,戴銘軒兩位神醫,在何英傑,在薑雲升,景天等百戶的陪同下,出海遊玩。
程風帶著種花桂英,宋玉成等人興高采烈的登上了台北號驅逐艦,開始完工後的第一次航行,目標直指希望島。
他要到希望島上去給希望島那最早的三百名護衛的家屬發年獎,順帶把那一百二十名小護衛接回家。
更重要的是,他要把放在那大福船上的台鐘拿回來。
這新造的船是計程器的,船隻剛離進入大海,開始滿帆航行,大約半小時後,最終的速度竟然達到了一百四十裡。
雖然用測量陸地的方法來測量航速,誤差會很大。但上下折一折,一個小時六十裡的速度絕對是有的。
這讓程風非常的滿意,一個時辰一百二至一百四十裡,相當於一個小時三十到三十五公裡,差不多有十五到十九節的航速。
雖然沒有達到後世九十年代世界風帆大賽中的那條二十五節的航速的飛行翼飛剪船的速度。
但這個速度,在當前這個航海時代,最快的蓋倫船也就九節的速度,那怕是十五節,也已經是飛一般的速度了。
而且大少覺得,這應該還有沒有完全掌握好風帆角度的結果。
如果對風帆的掌握就更熟悉一些,航速應該會更快。
台北號頂著犀利的寒風,在黃海上飛馳,艦船上被防水油布罩著的火箭發射器,讓這條擁有優美線條,超越了當今航海技術四百年,代表著全球最高科技的風力艦船,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程風站在駕駛艙前的擋風玻璃窗裡,看著正在破風前行的船頭,總覺得好像少了一點什麼。
隻可惜青山堡到希望島的路程隻有四百裡不到,還不等大少把到底缺了什麼想明白,台北號已經到了希望島。
四百裡路程,竟然隻用了兩個時辰多一點,這又讓大少覺得這條船的速度應該不止十九節。
單從時間來算,船速應該達到了每小時四十公裡,那就有二十一節還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希望島停留了一天,現在的希望島,因為海麵封凍的原因,沒辦法再到遼東去接人。
二十三條破爛不堪的船,開始輪番著在希望島臨時船廠維修。如今希望島白翎碼頭,簡直是船滿為患。
程大龍代表青山堡千戶所,給島上的居民們每戶發放了一斤紅沙糖,兩匹粗棉布新年禮物。
對占領希望島有功的那三百戶護衛,每戶多發了兩匹細棉布,兩匹粗棉布以資鼓勵。
回來的時候,搭上了一百二十名小護衛,還有程風惦記著的台鐘。
返程的路上,程風還在那裡想著這船到底缺哪個傻的時候,無意間看到海麵上一條躍出水麵的魚,讓程風被凍僵的腦瓜子現了一絲的靈光。
大少一拍腦門:想起來了,海上有鯨魚,鯨魚身上可是有數噸的脂肪的,自己現在正愁沒有足夠的脂肪搞新武器。
這不想起捕鯨的事,便想起這船少了捕殺鯨魚的工具。
想起捕鯨,又想起了床弩。這就對了,船上少兩架捕鯨用的床弩。
大少擔心自己又把這事給忘了,趕緊拿出小本本來記了一下,回去就得找袁老太爺他們問問會不會做床弩。
剛回到碼頭,程風沒有去管宋玉成他們接手台北號戰艦的手續問題。而是直奔木工廠找袁老太爺詢問打造床弩的事。
好在作為資深的衛所工匠,像床弩這一類的大型防守器具,製作的方法還是爛熟於心的。
知道袁老太爺他們會做床弩,程風便隨手畫了弩箭的樣式,以及配套弩箭的浮力筒和自動放線繩索輪。
“老太爺,床弩配套的弩箭,就照我圖紙上畫的來做。
先做十架弩出來裝船上去,明年的時候咱們捕鯨魚去。
對了,那繩索在加工的時候先用桐油刷過,這樣更牢固些。”
……
十二月二十三日,北方小年,青山堡,正在進行著兩件事。
第一件事,新建的土高爐今日點火煉鐵。
羅三等十幾位鐵匠師傅們,按照程風給的高爐使用手冊,再一位夫子的解說下,一步一步的往高爐裡添加各種煉鐵材料。
焦炭,鐵礦石,石灰石一層一層的往那高爐裡倒。隨著爐溫逐漸增高。
遠處的十頭年輕力壯的黃牛,正在圍著鼓風機的齒輪軸賣力的轉著圈,拚命的往高爐裡鼓著熱風。
在四個時辰之後,高爐終於開始出鐵。而距離高爐不遠的地方,煉鋼轉爐也開始積極加溫準備。
當第一鍋鐵水進入轉爐,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爐轉爐煉鋼也正式開始。
隻是由於很多的技術限製,高爐的鐵水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外流,但是轉爐卻沒辦法把煉出來的鐵水全部煉化成鋼。
但是即便如此,轉爐煉鋼的速度也是一等一的強。
再經過兩次添料之後,鐵匠師傅們開始分班休息。
畢竟這高爐一旦開始練鐵,便不能停止,會一直煉下去,直到沒有礦石為止。
相比之下,煉鐵的速度很快,煉鋼的速度卻跟不上,經過了一天的努力,三成的鐵被煉成了鋼。七成的鐵做成了鐵錠。
隻用了一天的時間,輕輕鬆鬆煉出了二萬斤鐵,八千斤鋼。給東江鎮的五萬斤鐵,隻用了三天就完成。
青山堡這座小小的煉鐵廠,用了一天的時間,其產量就達到了世界第一,青山堡從此解決了鋼鐵需要外購的困境。
當然這個產量不能從後世的煉鋼技術比。如果是在後世,這點產量就算是私人小作坊,估計一天也是這個產量的十倍以上。
第二件事,齊魯書院的學生們正在進行升級考試。
經過了一天的奮筆疾書,一千二百三十一名一年級學生,五十三名二年級學生完成了語文,數學兩科的考試。
一年級有八百七十四名通過了考試,算是基本掃盲成功,升入二年級,三百五十七名留級。
值得慶幸的是,上一階留級生石達開終於升到二年級了。
五十三名二年級學生全部通過,整班升入三年級。
十二月二十四日,學校放假。五十三名進入三年級的學生,除了程丫丫,程大妮,石花兒,蘭玲玲,王曉雲,景詩婍幾名負責財務的人員外。其餘人員全部上艦,開始學習使用艦船知識。
宋玉成,曹金虎,無疆,桂英,紅玉,金蟬負責教授三年級同學的火箭炮距離測繪與方向角度調整。
每個炮位分配四名女護衛,負責學習火箭彈裝填。
景正榮,楊尚金等,帶著各自的三十名手下,開始訓練艦船步兵快速機動作戰的能力。一時間,碼頭艦船上殺聲震天,熱鬨非凡。
正月十八日,八張大型三床弩抬上艦,安裝在四條艦船的船頭,正好船頭靠右是兩架火箭發射器,左邊兩張大床弩,直接把船頭的布局搞對稱了。
程風看老師傅們試射了幾次,不帶繩索能射到六百米開外,掛上繩索也能射到四百米,十分的給力。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