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入黃粱美夢終難醒倚畫棟雕梁空自憐。
大少在忙著試製新式大殺器的時候,遙遠的遼西,一支商隊秘密離開寧遠城。
這支隊伍是給沈陽的黃台吉送糧食的。這個冬季,他們已經是第五次往沈陽送糧食了。
遼東總督府為了完成五年平遼大計,可算是費儘心思絞儘了腦子。
知道憑武力自己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平遼的,又受到南海詔安的啟示,覺得要想五年平遼,唯一能走的路,也得是像南海那樣招安。
於是總督府開始派出秘密使者聯係金國大汗黃台告,希望能給予高官厚祿進行招安。
雙方經過了幾次反複的談判,黃台吉也展現出了願意接受招安的積極意願。
對於詔安的要求也不高,隻要給一個合適的爵位,讓自己子孫能夠世代富貴即可。
隻是自己現在有兩件心事,一直耿耿於懷,兩件事解決不了,無法安心的接受詔安。
第一件事,就是冬天遼地百姓缺衣少食,難以越過這個寒冬。
如果朝廷願意資助足夠的糧食,讓百姓度過這個冬天,金國百姓自然就知道朝廷真心詔安的實意,那時候再向公布接受詔安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件心病就是:金國的百姓恨東江鎮,恨毛文龍入骨,恨不得喝他的血,吸他的骨。
毛文龍不死,東江鎮不散,金國的百姓難以心安,要能讓金國上下百姓全都心甘情願的接受詔安,而無異動者,隻能是毛文龍死,東江鎮散,金國方可儘降。
眼看著詔安有望了,遼東總督府心中暗自高興,可這事八字才有一撇呢,自己又是私自議和,並沒有得到朝廷授意。
事情到底成不成也不知道,擔心朝廷知道後起疑心,也不敢過早讓當今聖上知曉。
不讓朝廷知道,那援助金國的糧食從何而來?拿錢去買糧,那肯定是不行的,軍隊是朝廷的,銀子可是自己的。
總督府絞儘腦汁,最後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把給東江鎮的所有補給,全部扣押送往沈陽。
至於東江鎮三十萬軍民會不會被餓死,那都是小事,如果能把東江鎮那三十萬軍民全都餓死,黃台吉必然開心,詔安大計又能增加兩分成算。
可是單扣下東江鎮的糧食,也滿足不了金國的要求,總督府又決定把遼西,天津,登萊士兵的軍糧先克扣出來援助金國百姓過冬。
至於自己手下的士兵會不會因為缺糧而餓死,這也不重要。
同招安金國,徹底平定遼地亂局的家國大事比起來,這些士兵的死活不值一提。
果然,黃台吉在收到總督府援助的糧食之後,非常的滿意,真的安分守己的坐在家裡養肥膘,沒有像往年的冬季一樣,南下遼西打草穀。
遼西一地總算是風平浪靜,太平了整整一個冬天,總督府這回算是看到了金國的誠意,對詔安金國信心更足了。
現在就剩下一個條件沒有完成,隻要想個辦法,整死金國的死仇毛文龍。
用毛文龍一人的命,換來金國詔安大事可成,從此遼地平也。
而黃台吉真的就吃飽喝足窩在家裡貓冬嗎?當然不是了,有了充足的糧食,八旗子弟都能吃飽喝足,沒有必要再南下去搶。
而這個時候。西麵的蒙古也麵臨著同樣的糧食危機,大量的牧民缺吃少穿,大金現在有大量的糧食,正是拉攏蒙古各部,打擊林丹汗根基的最佳時機。
糧草充足的黃台吉留下了代善和多爾袞三兄弟,在寧遠城外擺出了一副吃飽喝足就混吃等死的架勢迷惑明軍。
自己帶著兩萬建州騎兵,兵分四路直奔漠東漠南蒙古各部,或聯姻或結盟或示好。
借著大明白送的糧食,開始了糧食外交,四路使者遊走蒙古各地,積極聯絡蒙古各部結盟。
看在糧食的份上,漠東漠南眾多部落紛紛加入大金,組成金蒙攻守同盟,再次削弱了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勢力範圍。
至此,大明九邊,長城之外的蒙古安全保障區徹底的消失了,從蒙古進入大明的路徹底的打開,為後麵借道蒙古創造了條件。
如果沒有遼西那憑空飛來的糧食做支持,黃台吉對蒙古的聯盟拉攏政策不會那麼順利,崇禎二年想從蒙古借道入關就不會那麼容易。
崇禎元年的冬天,各地都非常的寧靜。北方的遼西走廊沒有發生過一場戰爭,四處歌舞升平。
寧遠城,某位大人物看著城外吃飽喝足曬太陽擺爛的建奴,做著潑天功勞的美夢。
沈陽,金國大汗黃台吉帶著糧食遊走於蒙古各部,又是聯姻又是結盟的,正努力打造自己的盟友隊伍,掃清後方安全隱患。
京城,剛當家做主的地主家的傻兒子,正翹首以盼的望著北方,盼望著自己傾其所有,全力扶持的肱骨之臣能夠實現承諾,早日解決北方叛亂。
陝西,白水縣一個叫王二的小人物,正帶著自己的一幫難兄難弟,打下了兩座小縣城,搶了不少的物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點小錢的王二,正躺在縣城某縣太爺的家裡,抱著縣太爺的小妾吃香喝辣。
剛進城吃了兩天飽飯,便被榮華富貴迷了雙眼的王二,己經失去了進取之心。
王二造反的消息,被陝西官場定性為賤民暴亂,官場上下捂的嚴嚴實實,一點消息也沒有透露出去。
同樣是陝西,米脂縣一家小酒樓的包間裡,剛從米脂縣監獄裡出來的李鴻基,正兩眼迷茫的看著自家侄兒李過和救自己出牢籠的李掌櫃。
這位李掌櫃在米脂縣城開有一間挺大的雜貨鋪,據說有走坊貨郎十幾人,但李鴻基自認從來不認識這位掌櫃,更不明白為什麼要救自己。
李鴻基問:“李掌櫃,咱們並不相識,為什麼要救俺?”
李掌櫃笑答:“不是老漢俺要救你,是俺家小東家早就知道你有此難,才有安排老漢搭救於你。”
“請問你家小東家可在?小人要去當麵感謝於他。”
李掌櫃笑答:“當麵感謝就不用了,俺家小東家遠在山東,並未在此地。”
李鴻基大奇:“你家小東家並未在此地,如何得知俺會落難?”
李掌櫃搖搖頭:“這個俺也不知,小東家口信裡隻是說米脂縣銀川驛有個叫李鴻基的驛卒今年會犯事,特彆囑咐老漢關鍵時候搭救你出苦海。”
“你家小東家是誰?等俺有機會了,定然給他做牛做馬報答救命之恩。”李鴻基心裡震撼,感覺此人便是神仙無疑。
李掌櫃笑道:“說來你也不認識,不過告訴你也無妨,他就是山東登萊人氏,文登縣的程風程知秋。先帝爺親封的大明遊玩使。”
李鴻基更驚訝了:“山東小神童程風,程知秋,俺聽說過,京城救了幾萬人的神童,俺以小神童從未謀麵,小神童竟然能知道俺李鴻基會犯事,真是太神奇了。”
“李兄弟認識字嗎?”
“俺小時讀過一年私塾,認得字。”李鴻基不知道為什麼要問自己識不識字,隻得實話實說。
“那就好!”李掌櫃從懷裡拿出幾本書遞給李鴻基:“這是俺家小東家讓帶給你的書本。說是對你今後的事業有大幫助,望你珍惜。”
李鴻基有些莫名其妙,忐忑的接過書本一看,就三本書《紀效新書,練兵實記,孫子兵法》。
三本書都聽說過,但從來沒有見識過,李鴻基不明白,小神童為什麼要送自己兵書?
李掌櫃又拿出二十兩銀子放在桌子上:“這是小東家資助你的路費,小東家說了,帶上路費,去甘州投靠你那熟人去,彆在米脂混日子了。”
南京,有兩家店鋪,尚未開張,就在南京城及周邊城市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
南京城的市民每天都能看到長長的帥男靚女舉著各種各樣的廣告牌,敲著鑼,打著鼓,邊走邊吆喝。市民聽的時間長了,想不記住他們的商品都難。
沒有花幾天的時間,整個南京城無論貧富都知道了星光璀璨樓和珠光寶氣樓在哪裡,也知道了這兩家商鋪樓賣的具體商品是什麼?
台灣,終於忙完了自己科技樹攀升的程大少爺,正對著一群江南才子忽悠。
“哥哥們,這裡裡外外你們也看了,有沒有興趣留下來支個教?”
“啥是支教?”這詞有些新鮮,眾才子們沒有聽懂。
“哥哥們都是當世有名的才子,在這裡也觀察了那麼長的時間,應該看得出來,這個地方啥都好,就是缺少好的先生。
支教的意思就是,哥哥們能不能來這裡支援一下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是來這裡當個教書先生。”
王夫之忙搖頭:“我不行,我現在還沒有秀才功名,做不了先生。”
陳子龍,黃宗義有些猶豫:“我們也想留下來,可是不行啊,我們還要參加科舉。”
程風笑笑:“可今年科舉才考完,要等下次科舉,少說也是兩年後的事。
哥哥們就在這裡當個一兩年的夫子,應該影響不了科舉。”
陳子龍更是猶豫了:“隻是,這個,家裡怕不會同意。”
黃宗義點點頭:“如果我來這裡當夫子,我家裡肯定也不會同意。”
程風撓頭:“我說哥哥們,你們一次遊學就出去好幾個月,也沒見家裡不同意啊。
這回你們不會對家裡說你們是出門遊學嗎?遊個一年半載的不是很正常嗎?
如果你們在這裡當一年夫子,我帶你們到南瞻部洲去遊玩如果?”
“真有南瞻部洲這地?你莫是騙我等?”陳子龍,黃宗羲眼裡直接放出了金光。
程風不高興了:“我騙哥哥們做啥?真有南瞻部洲這地,現在那裡地廣人稀,大片肥沃的土地無人耕種。
哥哥們可以先去那裡看看遊曆遊曆,看後如果願意,還可以帶著家族的人到那裡去開發土地,一家人去開發一個縣。
縣名可以用你們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比如叫陳子龍縣,叫黃宗羲縣,對,這樣給縣起名字,也不是不可以。”
“老弟說的倒是輕巧,那地方能有多大?受得住我等一家去開發一個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地方可大的很,比兩京十三省加起來還要大,就算是一家去開發一個縣,咱大明所有的鄉紳都去,也開發不完。”
大少的話,引起了好幾個人的注意。
方以智聳聳肩:“我無所謂了,科舉對我來說可有可無,沒多少興趣,是在國子監混日子,還是在這裡當夫子,都差不多。”
陸世儀也表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教學生無數,在這裡當夫子,為兄也不是不可以。”
吳昌時有些不好意思:“虛穀老弟,如果我在這裡隻當一年的夫子,能不能在南瞻部洲混個縣名?”
“各位兄長都想混個縣名,我可咋辦?我隻是個童生,還沒有功名呢,當不了夫子。”見大家都有這個想法,王夫之鬱悶了。
大少哈哈一笑:“哥哥你當然也可以呀,你是誰呀?你可是王夫之,神童王夫之。
再說了,在這裡當夫子又不用教授四書五經,隻需要教學生讀書識字,學算術就可。
這些都是有專業教科書的,哥哥們隻需要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講解給學生聽就行,簡單的很,童生完全夠了。”
“啊?在這裡讀書,不教四書五經,那他們怎麼科舉?”不學習四書五經,那書讀出來還有什麼用?眾才子們有些理解不了。
大少解釋:“主要是這裡的人是全民教育,所有的人都要讀書識字。哥哥們也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讀書天賦的。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教四書五經,會大大的增加學習難度,會讓那些沒有讀書天賦的人痛苦不堪。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是所有的人都學讀書識字,學算術。讀到後麵,就會有人跟不上學習進度。
所以這部分人隻需要學會讀書寫字就可,太高深的學問就沒有必要再學了。
而那些有天賦的人,會升入高年級繼續往下讀,到了高年級才會學習四書五經,這部分人,才是可以參加科舉的人才。”
“原來如此。”眾才子們這會兒懂了,這裡的教學方式原來是全民教育,優中選優,最後剩下的才去參加科舉。
這辦法倒是好,不會埋沒人才,隻是全民教育,那得花多少銀子?
“懂了,懂了,虛穀老弟,你說你說我們到哪裡去支教,我們馬上就去。”
大少笑了:“哥哥們莫著急,莫著急,現在馬上就十二月,學校要放年假了,當夫子的事情,等過完年再說。
現在還有時間,所以哥哥們說說這裡的情況。咱們這裡現在有四個城市,基隆,台北,笨港和台南。每個城市名下各有三個鎮。
其中台北城裡有十所學堂,每鎮有一所學堂。基隆,笨港和台南城裡各有四所學堂,每個鄉鎮有一所學堂。
彆外,希望島有兩所學堂,浪漫島有兩所學堂,琉球島有兩所學堂。
還要在橡膠城,雅加達城,泗水城,各建一所學堂。
三亞基地,九龍基地,日南基地也需要各建一所學堂,總共有四十六所學堂,最少還缺少夫子幾百人。”
大少提了前前後後四十六所學堂,唯獨沒提青山堡的學堂。
畢竟其他的學堂都懸浮於海外,不怕彆人手長,唯有青山堡第一小學堂是在大明的鼻子底下,受官僚乾涉的係數極高。
“哥哥們,要不就借這幾個月的機會。各自回去幫蘇祿郡主搜羅搜羅人才如何?
如果有願意來的夫子,家庭比較貧困的。還可以把家裡的人全部都接過來,這裡還包吃包住包養家糊口。
還有,在這裡當夫子,不分男女都可以,如果是有才華的女夫子願意來更好。”
“這個……”這個,好像與禮教不符,才子們不敢接話了。
隻是默默的把大少的話記在心裡,盤算一下家族裡有沒有懷才不遇又生計困難的女子可以推薦。
老弟,我們回去幫郡主招攬人才,何時才能重返?
“過完年吧,過了二月初二到南京集合,那時,這邊的學校正在軍訓,正好可以給哥哥們招來的人才做一個崗前培訓。”
十一月三十日,大少帶著眾才子回到南京,眾才子們下船就各自散去,幫台北網絡人才去了。
十二月初一日,星光璀璨樓和珠光寶氣樓兩家看上去沒有任何關係的商樓大張旗鼓的開業。
星光璀璨樓賣的全是琉璃製品,琉璃杯,琉璃盤,琉璃碗,琉璃窗,琉璃瓦等等,種類繁多,且售價奇高。
珠光寶氣樓賣的全是海外商品,賣的最多的就是一個叫環中華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出產的稀奇玩意。
肥皂,香皂,千裡鏡,放大鏡,老花鏡,大墨鏡,大擺鐘,玻璃璄一應俱全。
其中,賣的最貴的當屬大玻璃穿衣鏡,一人高的璄子,照得人毫發畢現,當然價錢高得嚇人,一麵大穿衣鏡就要上萬兩,一般點的中小地主都買不起。
其次就是一種用各種造型的琉璃瓶裝的,叫什麼宮廷玉液的酒,單瓶價格高達六十六兩六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另一種產品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長壽食鹽,據說這種食鹽采於極南苦寒之地,萬丈寒冰之下,經常食用可以養身,使人長壽。
該食鹽都是包裝銷售,每包一斤,包裝精美,高端大氣,儘顯豪華,每包售價高達五兩白銀。
三種商品都是妥妥的奢侈品,價錢全都高得離譜,但還是受到了達官顯貴的追捧,開業當天差點賣斷了貨。
如此天價的食鹽,也引起了淮西大鹽梟們的注意,隻是因為開業的時候來的達官顯貴太多,顯得這家商鋪很有背景的樣子,鹽商們一時摸不清底,沒敢輕舉妄動。
商鋪開業也算順利,沒有出現什麼糾紛,程風心情不錯。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賣著天價商品的珠光寶氣樓,竟然還有一個食品專櫃,賣著什麼紅薯粉條,紅薯乾,椒鹽土豆片,麻辣土豆片等稀奇古怪的吃食,而且價錢還不貴,普通百姓都買得起。
十二月初七,大少陪著柳隱姐姐去了董尚書府。
董其昌麵前,程風正笑嗬嗬的問:“師伯,你會不會寫先秦時候的大篆體?”
董其昌正在指導柳隱繪畫,聽大少問先秦字體,隻是好奇:“怎麼,你小子想學大篆體?”
程風忙搖頭:“不是我要學,侄兒隻是想讓師伯幫忙,用大篆體寫幾個字。”
董其昌回頭看了一眼程風:“要寫什麼字?說來師伯聽聽。”
大少滿臉都是甜甜的笑,從包裡拿出一張紙,雙手遞給董其昌。
老頭接過那張紙,一看上麵的字體,氣就不打一處來:“你小子這字實在是,那狗爬的都比你好,能不能好好的練練?你老師就不管管你?”
程風嘿嘿:“侄兒不是年紀還小嗎?這字得慢慢練,急不來。”
董其昌一巴掌呼在大少頭上:“你年紀還小,簡直胡說八道,柳丫頭就比你大兩歲,可你看她這字,比你強上百倍,你就是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