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科的餘波還未完全平息,另一則重磅消息又在炎黃大地上炸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科學技術部,共同發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政策通告。
國家將有條件地開放一部分尖端技術給民營企業。
其清單上的內容,足以讓任何一個企業和公司瞠目結舌——
新型合金材料配方、高效能源電池技術,乃至被視為工業聖杯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商用授權。
消息傳出,如同十二級地震,瞬間席卷了整個商界。
無數有遠見的大公司老總嗅到了時代變革的氣息,紛紛利用自己的關係網打聽具體消息。
“陳總,看到通告了嗎?可控核聚變啊!我記得這項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吧,怎麼突然之間就轉為商用了?難道有了大突破?”
昊天能源集團的董事長李勇強,對著電話那頭的生意夥伴疑惑道。
“我想應該是這樣的,上麵的人沒理由來欺騙我們。我說李總,這可是個機遇!我們可不要錯過了。”
電話那頭的(夏騰重工)總裁陳明遠激動道。
“這是當然,我已經在準備材料了,咱們要是能拿到這項技術的授權,那以後的日子就非常好過了。”
星辰智能公司總部。
“我們一直致力於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研發,這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製的政策!
這技術我們一定要申請到手,成為第一批拿到技術的企業!”
年過四十的創始人王曉,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拍板決定。
“高效能源電池?這不就是我們【綠能汽車】的未來嗎?”
電動汽車的巨頭劉海濤看著手機中的消息,心臟狂跳。
他已經預見到,一旦這些技術投入民用市場,將徹底顛覆現有的能源格局。
……
無數企業,從傳統製造業巨頭到新興科技公司,都像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紛紛行動起來。
提交申請、組織專家團隊、修改公司戰略……整個炎黃國的經濟機器,在這一刻,開始朝著一個全新的方向轟鳴運轉。
與此同時,在各大科研基地內,秦浩複製出來的那些裝備和技術,正被一群群廢寢忘食的科學家們慢慢吃透。
NS5型機器人的生產線上,機械臂精準而高效地運轉著,灰色的機器人骨架在流水線上緩緩成型。
這些機器人並不是它們剛複製出來的樣子,而是經過科學家們重新設計過的,它們的外殼材料變得更加堅韌,內部算法也有所更改。
於是,第一批完全由炎黃國科學家自主設計的NS5機器人,已經開始進行小規模的生產。
除此之外,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生產線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這些擁有近乎無限變形和自我修複能力的機器人,被科學家們視為未來特殊作戰和救援領域的核心力量。
雖然其核心技術仍在攻克中,但生產線的搭建和基礎材料的合成,已經取得了成果。
當然,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那五艘來自《獨立日》的外星攻擊艦。
它們被小心翼翼地拆解、分析、逆向工程。其中,反重力係統無疑是重中之重。
錢博文帶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地在實驗室中複現了反重力發生器,並將其應用於一些實驗飛行器上。
雖然距離製造出能進行星際航行的飛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每一點進展,都讓科學家們激動不已。
“錢老,這是我們根據外星飛船的能源係統,重新設計的高能反應堆。理論上,它的能量轉化效率比原版提高了12%。”
一名年輕的工程師,興奮地向錢博文彙報。
錢博文看著屏幕上的數據,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很好!我們不能隻停留在複製,更要超越。這些技術,就是我們走向星辰大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