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一係列重大決策迅速出台。
全球所有的核武器被統一回收,重新加工成艦載武器。
所有的航空母艦和先進戰機被改裝成太空作戰平台。
各國的頂尖科學家被集中到月球和火星的研究基地,專門負責新武器的開發。
最重要的是,全球所有的工業產能都被轉向軍工生產。
從汽車廠到電子廠,從鋼鐵廠到化工廠,一切都為戰爭服務。
“我們需要更多的曲率戰艦。”秦浩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根據情報分析,對方的主力艦隊至少有數十萬艘戰艦,我們現在的數量根本不夠看。”
“生產能力是瓶頸。”張雲峰指著生產報告,“即使全力生產,一個月最多隻能造出十艘。”
“那就想辦法突破瓶頸。”
羅瑞祥下定決心,“調動一切可用資源,我要在一年內看到至少三千艘曲率戰艦!同時建造更多的生產線。”
這個目標聽起來不可能,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必須要做的。
一個月後,第一批改裝完成的聯邦軍隊開始在火星進行實戰演習。
巨大的訓練場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士兵穿著統一的聯邦軍裝,操作著最新式的武器裝備。
語言不通不再是問題,因為所有人都植入了通用翻譯芯片。
“目標出現!距離三萬公裡!”觀察員大聲報告。
“激光炮陣準備!”
“粒子束武器就位!”
“發射!”
數千道光束同時射向目標,將一顆直徑十公裡的小行星瞬間氣化。
“很好!”張獻忠滿意地點點頭,“繼續下一輪訓練!”
看著這支逐漸成型的聯邦軍隊,所有人心中有了不少底氣。
但秦浩的表情依然凝重,因為真正的考驗還沒有開始。
看了看自己的能量儲備:2547能量單位。
這遠遠不夠。
聯邦成立後的第三個月,整個人類社會都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所籠罩。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動員。”
羅瑞祥看著每日彙總的生產報告,臉上既有欣慰也有擔憂,“全球軍工產能在三個月內提升了二十倍。”
炎黃國都的中央指揮室裡,巨大的全息屏幕顯示著地球、月球、火星的實時生產狀況。
無數的光點代表著正在運轉的工廠,密密麻麻得像星空一樣。
“火星基地的曲率引擎生產線已經擴建到十二條。”
張雲峰彙報著最新數據,“預計本月可以完成三十六台引擎的生產,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周。”
“月球的護盾發生器工廠也在超負荷運轉。”一名技術官員補充道,“氦3的開采量已經達到極限,我們需要開發新的開采點。”
秦浩站在全息地圖前,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生產節點:“小行星帶的自動化采礦船隊怎麼樣?”
“已經投入了三千艘,但礦物開采速度仍然跟不上消耗。”
負責後勤的官員擦了擦汗,“特彆是製造曲率引擎需要的超重元素,儲量嚴重不足。”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曲率引擎的核心部件需要用到一些在太陽係極其稀少的超重元素,而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隻能通過高能粒子對撞產生。
“有解決方案嗎?”羅瑞祥問道。
秦浩沉思片刻:“我可以直接複製這些稀有元素,但能量消耗會很大。”
“需要多少能量?”
“複製一噸超重元素大概需要五百個能量單位。”
秦浩快速計算著,
“按照現在的生產計劃,至少需要複製五十噸,也就是兩萬五千個能量單位。”
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秦浩現在的能量儲備根本不夠。
“我需要更長時間進行能量補充。”秦浩做出決定,“把托卡馬克裝置的功率調到最大,我要進行連續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