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隊長,要是其他大隊的人也像你們一樣辦事,那我們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負責文書工作的,是一個麻花辮的女同誌,寫一手娟秀的好字:“你不知道,其他大隊不僅沒這麼利落,甚至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彆提多麻煩了。”
她一看到趙水生,就感覺趙水生這人靠譜。
辦事利索,人長得也帥,身材高大神采奕奕的,誰看了不喜歡?
更何況,趙水生一說話就能聽出來,和其他農村的那些大老粗不一樣。
這些條件,放以後看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都是極為難得。
就拿識字來說,後來國家大幅度推進義務教育,讓絕大多數的人從小就能夠學習,而且還免費。
即使如此,照樣有很多人都是初中以下的學曆。
眼前這個時代就更慘不忍睹了,剛剛建國的時候,全國的文盲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農村甚至超過百分之九十五!
換句話說,滿大街隨便抓一個人,都是文盲!
這種情況,不管是文化活動還是科技發展,都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因此從50年代開始,展開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
十年的時間內,確實變了一大批人的知識水平,讓他們成為了識字的人。
不過,也僅僅是識字的而已。
還有一大批人,隻是學習了一些粗淺的文化,不會超過小學五年級,很多成語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一些字能認識,會寫自己的名字,就算合格了。
趙水生這種人,一開口就知道和大老粗不同。
而他主動送過來這一大批文書,確實幫公社的同誌節省了很多時間,對方當然開心了。
她馬上說:“趙隊長,我們這邊會層層審核,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並且給出意見。”
“一般的情況,原則上是一周到一個月時間給你們大隊答複。”
“不過你們處理的很好,積極性很高,我覺得一周之內就能有答複了,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了。”趙水生謝過了她,轉身離開了公社。
一周之內,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段。
時間短了,不能解恨,畢竟杜安平做了很多畜生事。
但時間一旦太長,杜安平的家裡人很可能意識到不對勁,並且到處找人,說不定事情就敗露了。
所以,趙水生認為,一周就是最合適的時間。
他離開公社之後,原本打算先去城裡一趟。
後來看了下計劃,發現又到了給富興農場送飼料的時候。
上次他和農場談好了,這次會運送十噸的飼料過去,而且趙水生承擔運輸的支出。
若是其他人,這肯定是一個虧本的買賣,畢竟飼料的利潤本來就不算太高,而運輸又會花費不少錢。
趙水生就無所謂了,這些飼料都是空間農場提供的副產品,一分錢都不用。
至於運輸,其他人可能需要兩輛貨車才能運走。
趙水生騎上自行車,慢悠悠的就到了,耗費隻需要一個白饅頭。
唯一的麻煩是,把那些貨拿出來的時候要注意點附近,彆讓彆人看到了端倪。
一如既往的送貨過去,趙水生卻發現,場長張學青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今天的興致不怎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