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山裡打獵好處多多。
在田裡乾活,麵朝黃土背朝天,累的苦哈哈的,一天也就一個工。
而去山裡打獵,隻要回來分給村裡獵物,同樣也是一個工。
相比之下,打獵不僅更加輕鬆,而且還能吃到肉,何樂而不為呢。
在他們大隊一般來說都是十分記一個工,所謂的一個工就是乾一天活。
一般的青壯年乾一天活就給他記下十分。
沒特殊情況下,一年下來一天都不休息也就三百多個工,很慘了。
而且這東西還不是錢,沒辦法換成錢,一切都要靠年底的時候集體到底有多少收益?
就比如說生產隊一年所有收成,給上麵交完的工糧之後,剩下就按照工分分配。
舉個例子,一個生產隊全年賺了一萬塊,用了十萬工,那每個工,就隻有五分錢。
就是因為這樣,大家都期盼著風調雨順,這樣收成能好一點,到了年底自己也能多分點東西。
而且這方麵男女老少都是不同的。
一個健康的成年男人,就是全工,因為他的體力和精力都在最巔峰的等級。
而女的,就會比男的少一點。
男的如果有五分,那女的同樣乾一天,也就能有四分。
像那種半大小子,一般也就給他們記一半的分。
能給家裡多帶來點收入,就算是他們的貢獻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按照所有人都非常努力工作來設計的,所以很快就有懶漢發現了漏洞:自己如果偷懶不乾活,一天也是同樣的分。
如果自己努力奮鬥,一天還是同樣的錢,而且還要被人嘲笑。
久而久之,大家的積極性就沒有原來那麼高了。
原本剛剛推行的時候,大家都是熱火朝天的乾活,後來隻有真正的老實人才會認真做事,剩下的人就等著吃大鍋飯了。
現在其實就已經有了苗頭,很多人寧願不乾活,去城裡當盲流,也不願意和其他人一起老老實實的勞動。
過幾年之後,情況會更加嚴重,趙水生記得那個時候,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生產隊裡還開展了另外的計分方式:按照態度計分!
當然,這種情況看起來有效,但實際上漏洞就更多了,更容易鑽空子。
這些都是後話,總之此時的年輕人們,都指望著趙水生能帶他們去打獵。
趙水生也不含糊,果斷開啟獵物追蹤模式,帶著大家打了好幾隻野雞,還有幾隻兔子。
現在這個季節兔子都已經換完毛了,而且經過前幾個季節的積累,為了抵禦寒冬,兔子身上的肉都比原來多了些。
不過,整體還是瘦肉更多,大家不是特彆喜歡。
這年代因為很少能吃到葷腥,所以最受歡迎的永遠都是肥肉。
這種純瘦肉,不少人都非常嫌棄,認為沒有香味,而且還塞牙。
牛大強就感慨的說:“要是能打到點大肥肉那就好了,想想都覺得香!”
趙水生笑道:“行,那就帶你們找一隻野豬!”
眾人聽了,頓時打起精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