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
皇後帶著一眾妃嬪,去了仙壽宮給太後請安。
太後不喜哄鬨,
故而嬪位以下的後妃,隻能在仙壽宮的外庭,遙遙向正殿叩拜三記。
唯有一宮主位,才被得了許,能近身與太後說上話。
自先帝駕崩後,太後潛心禮佛清修,皈為佛家在家弟子。
故而她宮中一切裝潢皆是素簡。
隻在正殿供奉了一尊六尺高的鍍金身無量壽佛。
佛像頭戴五葉發冠,頸掛七寶瓔珞,
雙手相合,一雙佛眼低垂半睜,俯瞰眾生,法相莊嚴。
叫人一入內就心生肅穆,不敢造次。
佛像左下,奉為上首位。
太後端然而坐,豐唇含笑,端的是慈眉善目。
密而烏的頭發,隻用一對素銀簪子綰起,不多飾珠翠華寶。
身穿一襲湖藍色福壽牡丹桃花紋漳緞袍,衣擺疏落繡著幾朵優曇花,利落又不失端肅。
見眾人進來,太後臉上笑意愈濃,
“哀家原說不必你們費神來請安,卻還是鬨了這樣大的陣仗。”
皇後淺笑道:
“母後此番在五台山小住半年,臣妾們都很念著您。”
她攜後妃周全了禮數,紛紛落座。
久不相見,後妃似有訴不儘的關心要遞到太後耳邊去。
太後也是惦記著她們,一一問了近況。
到順妃時,她看了一眼順妃的腿腳,溫聲道:
“你這腿一到陰雨天就隱隱作痛。哀家特意著人給你備了些上好的艾絨,你取來熏了病灶,不適症狀也可緩解。”
宮人捧著艾絨遞給了順妃身邊的婢子,順妃忙不迭要起身謝恩,
太後按了按手,“你身子不便,禮數儘免了罷。”
順妃感激不儘,“多謝太後。”
太後記掛著順妃,也是因為隻要她在宮中,順妃幾乎日日都會侍奉在她左右,事無巨細無不儘心。
順妃也是個聰明的。
她知道自己容貌不出挑,又沒有家世,
要想在後宮站穩腳跟,還得尋一倚靠。
既然君恩不可奢求,也就盼著太後能成了她的庇護了。
之後太後又點了嘉嬪的名字,叫人給她送去個佛紋檀木錦盒。
嘉嬪啟開來瞧,見裡麵擺放著十數卷手抄往生經。
她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猛地一墜。
抬眸看向太後時,早已淚盈於睫,
“太後......”
“哀家前陣子知曉了你的事,也是寢食難安。唯有手抄些佛經,為那可憐的小兒祈福。”
太後眸中含了朦朧淚意,
“哀家知道你心裡苦,但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你和皇帝都還年輕,今日失了的這孩子,來日總會再來尋你,重新托生於你腹中。”
嘉嬪強忍著淚,“嬪妾多謝太後記掛!”
太後微微頷首,這才看向皇後,問:
“哀家離宮這一趟,可不知後宮熱鬨成了什麼樣?聽說是淑妃傷了嘉嬪的孩子,還畏罪自戕了?”
皇後悲色道:“是臣妾無能,未能看顧好六宮,護皇嗣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