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的死訊,是在第二日的破曉時分,才沉沉傳遍了六宮。
聽說慧蓮實在忠心,竟在太後床前觸柱而亡,倒是追隨著主仆情分一並跟著去了。
國之大喪,舉國同哀。
尤是沈晏辭。
他素以仁孝治天下,太後崩逝,他不僅要親自主持繁複的喪儀,更要親自扶靈,將太後的梓宮送往先帝皇陵,行合衾同穴之禮。
依製皇後本該同行,但她月份已大,此去皇陵路途遙遠顛簸,陰氣又重,沈晏辭便勸她留在宮中安心養胎,獨他一人前往便可。
太後梓宮在宮中停靈三日,於元安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由沈晏辭親自護送啟程前往皇陵。
宮中一切事物,皆交由皇後打點。
聽著像是要操勞費神的事兒,但後宮自宜妃倒台,已是風平浪靜。
皇後也不過是帶著後妃們,每日往十佛殿去為太後焚香祝禱一番罷了。
太後生前一年裡總有大半年在五台山清修,即便回宮,也多是在仙壽宮內閉門禮佛,鮮少與後宮妃嬪往來。
此刻靈前那些低低的啜泣與哀容,不過是應景的妝點。
後妃中真心實意為太後的崩逝而傷懷的,卻是尋不出幾人了。
如此又過了三日。
這一日,趕著前夜下過一場雨,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涼爽,一掃連日的沉悶暑熱。
南瑾用了早膳,便想著去皇後宮裡頭坐坐。
來時,她見鳳鸞宮卻是有些‘狼藉’了。
皇後斜倚暖座,雲熙正領著幾個手腳麻利的宮人,將庫裡存著的金玉首飾一一取出清點。
矮桌上已鋪開一片琳琅,
有內務府按製逢年節賞下的各色錦緞、珍寶;
有各地命婦在皇後千秋節時進獻的奇巧玩物、珍貴擺設;
還有外藩進貢的稀罕物件……
總歸是珠光寶氣,堆金砌玉,樣樣都彰顯著中宮的尊榮。
不過皇後素來對這些珠翠華服不甚上心,許多東西得了也隻是放在庫裡落灰。
此刻,她細細挑揀了許多物件,對雲熙吩咐道:
“這些都是今年本宮的千秋節,各家夫人送來的賀禮,許多都價值不菲。你隔日采買時,順道將這些一一送還回去。”
將已送入宮的賀禮退回,難免引得各家夫人揣測不安。
南瑾見狀不由問道:“娘娘這是何意?”
皇後放下手中團扇,招她上前落座,
“今年酷暑,致使隴原大旱。太後仙逝前,皇上就為此事憂心如焚。如今北狄戰事未歇,國庫不宜輕動。皇上本意是想讓朝臣們多少捐些銀兩,共度難關。可那些人......”
她無奈搖頭,“卻是人人都在禦前哭窮。大懿連年富庶,這些年皇上給他們的賞賜也不少。可真到了需要共擔風雨之時,他們倒都說拿不出了?”
她的目光掃過矮桌上擺放的那些熠熠生輝的金玉,“你瞧這些夫人們出手何等闊綽?她們尚且如此,家中家主又豈會囊中羞澀?
本宮將這些禮送回去,就是要告訴她們,若府上實在‘拮據’得拿不出銀兩賑災,不妨將這些送來給本宮穿戴的身外物,統統拿回去變賣了,換成災民的口糧。如此,才不算辜負了它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