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前,眾人聚在一處說話。
“玄清道長,在下在書房中看到一本青囊補遺,這書……前半部分十分精妙,後半部分卻是東拚西湊,不像是同一人所著。”陳楦遞過來一卷舊書。
池越掃了一眼,正是他下午看的那一本,他搖了搖頭,“殘卷增補而成,畫蛇添足。”
陳楦歎息一聲。“若是前半部分能找到全本就好了,此書所載的醫理症候倒不是特彆出奇,隻是許多疑難雜症之方,著書之人都做了改良。
將一些價貴的珍稀藥材,譬如人參、雪蓮、鹿茸、蟲草等換成了一味或多味藥效相近的普通藥材,若是推廣開來,能讓更多貧苦之人看得起病,開得起藥,也是一件好事。”
醫者仁心,想不到此人醫術一般,醫德倒是還不錯。
池越對他有所改觀,他翻到書末頁的徽記,上麵印著三個小字,濟生堂。
這本書出現將軍府裡,應該是它的原主人將它獻給了秦曄,想要討好一下永州的新任大領導。
這種情況下,送全本肯定是比送半本好的,估計後半本的內容是遺失或者散佚了。
池越伸指點了點那處徽記,提醒道:
“前半本裡的內容和思路已經很詳實了,你有這個心,可以自己在今後繼續研製,若要將其中的方子推廣開來,還需與醫書的原主人商量一番。”
古代世界,知識比黃金還要寶貴,且並不流通,像獨門藥方這種東西是可以當做安身立命的傳家寶傳給子子孫孫的,倒不好隨便處置了,總要拿點東西來換。
陳楦哽了一下,他是主治金創科的瘍醫。
這本書裡提到的方子包含了疾醫內科)、瘍醫外科)、小兒醫、帶下醫婦科)、針科等內容。
這……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直說吧,他不行。
之前一路同行,他向玄清道長請教了許多疑難雜症,都得到了解答,玄清道長的醫術比他精妙得多。
所以陳楦才在這裡旁敲側擊,試圖讓他主動攬下此事。
“這……說來慚愧,在下學藝不精,恐怕力有未逮,玄清道長醫術精妙,若是……”
他的燕國地圖實在太短了,池越直接打斷,“不若你去問問濟生堂,看他們有沒有原本的線索。”
“……也好。”陳楦聽出他的意思,把還未出口的勸說之語咽下,又轉向秦曄。
“將軍,若是濟生堂同意公開藥方,可否從他們那裡采購一批藥材,用於此次平叛之行。”
“你倒會慷他人之慨,隻要藥材質量不出問題就行。”秦曄看了他一眼,想讓阿越出人,讓自己出利,來完成他想做的推廣藥方之事,這無本買賣倒是做的不錯。
任職軍醫有點屈才了,應該把他派去經商才對。
“我明日派個人陪你去濟生堂尋找線索。”
秦曄一句話把他支出去跑腿,省得光在這裡動嘴使喚彆人,順便也查訪一下這個濟生堂的底細,藥材也是軍需供應的一環,彆出了差錯。
“是。”陳楦看出他有些不滿,隻好答應。
“明日我也同去,正好我對這書也有幾分興趣。”池越又道。
“阿越出門多帶些人手,大戰將起,城中魚龍混雜,我派一隊親衛陪你。”秦曄道。
陳楦瞪大了眼睛,玄清道長的身手還需要人保護嗎?給我派人派一個,給他派一隊親衛,這有天理嗎?
他在心裡大喊:我才是那個需要保護的人!
說話間,下人們開始上酒菜,幾人轉開話題,不再聊醫術和軍務,轉而說起各地酒菜的不同做法,口味區彆。
席儘筵散,兩個通醫理的人早早回房睡下。
秦曄與宴回、李子山多年未見,又續了一場酒,說起這些年間各自的經曆,一直到後半夜才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