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山區的這次會晤並未改變戰爭的走向。
池越與秦曄依舊率部跟隨衛立煌將軍,在晉南的崇山峻嶺間與日軍周旋。
時光在炮火的間歇中悄然流逝。
季節更迭,山巒的綠色由濃轉淡,又覆上霜雪,仿佛循環著看不到儘頭的堅守與搏殺。
衛將軍確是一位難得的統帥,他治軍嚴整,彈藥糧餉的分配上,對他們這些並非嫡係的部隊也並未苛待。
然而,在這看似平穩的表象之下,無形的隔閡與冰冷的潛流從未消失。
來自更高層級的嘉獎令,總是更偏愛某些特定的番號;補充兵員和裝備時,優先權也心照不宣地傾向他人。
有時,秦曄也會聽到一些軍官私下議論,說他們“打法太野”、“不像正規軍”,
甚至隱隱透出對他們過去與北邊那股力量有過接觸的猜忌。
這些細碎的波折,像一根根細小的冰刺,悄無聲息地沉澱在池越和秦曄的心底。
他們依舊奮勇作戰,但內心深處,那種“外人”的疏離與格格不入,卻在與日俱增。
秦曄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常常對著地圖沉思。
又一年春季。
就在池越和秦曄於中條山地區跟隨衛立煌艱苦轉戰期間,一個重要的消息傳到了他們的指揮部:
新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朱將軍,將在晉東南的沁縣小東村召開東路軍高級將領會議。
兩黨雙方商討協同作戰計劃,金陵政府第三軍、十七軍、四十九軍等部將領均到場,邀請衛立煌長官麾下的南路軍派員參加。
消息傳來,指揮部裡的反應卻頗為微妙。
會議固然重要,但派誰去?去了又該如何表態?
不少軍官對此心存顧慮,議論紛紛:
“他們召開的會議,我們去了,立場何在?萬一重慶方麵怪罪下來……”
“協同作戰?說的好聽,到頭來還不是要我們正麵硬頂,他們在一旁撿便宜?”
“日軍正在附近調動,此時離開部隊去開會,萬一有變,如何是好?”
各種推諉、疑慮和門戶之見彌漫開來,會議代表的人選一時難以確定。
就在這時,池越和秦曄主動找到了上級。
“長官,讓我們去吧。”秦曄語氣平靜卻堅定。
自從上次見過彭老總之後,他對友軍的理念、戰術一直都很感興趣。
他們的主動請纓,正好解決了人選的問題。
很快,命令下來,批準他們作為第二戰區南路軍的代表之一,前往小東村參會。
朱總司令分析了華北戰局的嚴重性,強調了兩黨合作、團結抗戰的極端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係列具體可行的協同作戰方案:
一、劃分作戰區域,避免誤會和摩擦。
二、建立情報共享機製,及時通報敵情。
三、協調作戰行動,例如八路軍在敵後破襲交通線,牽製日軍,以配合正麵戰場的友軍作戰。
四、交流遊擊戰術經驗。
朱總司令特彆提出,可以組織觀摩學習。
戰場觀摩會議期間,正逢八路軍一二九師一部計劃對日軍占據的響堂鋪等地運輸隊進行伏擊。
朱總司令特意邀請與會的國民黨軍將領實地觀戰。
池越和秦曄登上了一處隱蔽的觀察所。
他們親眼目睹了八路軍部隊如何高效隱蔽地進入伏擊陣地,如何精準地把握戰機發起攻擊,以及戰鬥結束後如何迅速打掃戰場、轉移撤離。
整個行動乾淨利落,戰果顯著。
池越看得兩眼放光,忍不住低聲對秦曄說:“這仗打得漂亮!像套狼一樣,又快又狠!”
秦曄也深深點頭,目光中充滿讚賞: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朱總司令麾下,確有能人。這戰法,已臻化境。”
這次觀戰,他們親眼所見了實實在在的勝利和高效戰術。
這讓他們對八路軍的態度從好奇、佩服,轉變為一種更深的認同和思考。
從小東村返回部隊後,兩人都沉默了許多,但內心卻極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