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局,隨機地圖:虛空廢墟。
這是一片模擬在無重力小行星帶中的戰場,無數大小不一的岩石碎片懸浮在黑暗中,遠處是破碎的空間站殘骸,寂靜而深邃。
在這裡,機動的維度從平麵擴展到了立體,對駕駛員的空間感和微操能力提出了極致的要求。
經過前兩局的激烈對抗,兩人對彼此的風格和實力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一次,他們的機甲選擇回歸了某種意義上的“本真”。
秦曄選擇了“均衡者”標準型機甲,沒有突出的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短板,是最大眾化也最考驗駕駛員綜合素養的機型。
池越同樣選擇了“均衡者”。
這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剝離機甲性能的加持,純粹以技術和意誌決一勝負。
倒計時結束。
虛空之中,兩台一模一樣的“均衡者”機甲引擎同時點亮,如同黑暗中蘇醒的巨獸。
沒有貿然進攻。
兩人幾乎同時操控機甲,利用推進器悄無聲息地融入龐大的小行星帶中,
借助岩石碎塊的掩護,開始了一場無聲的追蹤與反追蹤。
秦曄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棋手,不斷通過傳感器捕捉到的細微痕跡
——一塊不自然旋轉的碎石,一縷短暫的能量殘留
——來推算池越可能的位置和移動軌跡。
他的移動路線精準而高效,如同在編織一張無形的大網。
池越則像一頭在叢林中潛行的頂級掠食者,憑借著他野獸般的直覺和驚人的反應速度,在複雜的立體環境中穿梭。
他沒有秦曄那樣嚴密的邏輯推演,但他對危險的預感和對時機的把握,
讓他總能在千鈞一發之際避開秦曄設下的陷阱,甚至偶爾會做出一些看似毫無道理、卻恰好打斷秦曄節奏的機動。
戰鬥在令人窒息的寂靜中展開,隻有推進器偶爾的輕微噴射聲和武器充能的微弱嗡鳴。
“咻——!”
一道高能光束突然從一塊巨型岩石後射出,擦著秦曄機甲的肩甲飛過,在遠處的殘骸上爆開一小團火光。
是池越!他率先抓住了秦曄一個微小的視野盲區,發起了攻擊!
秦曄立刻反擊,機體迅速規避的同時,手中的磁軌炮連續射擊,封鎖池越可能的移動方向。
兩台機甲在碎石帶中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追逐戰。
光束縱橫,炮彈呼嘯,不斷有擋路的岩石被擊碎,化作更小的碎片四散飛濺。
秦曄試圖將池越逼入一個由幾塊大型岩石構成的相對封閉空域,限製他賴以生存的機動性。
而池越則敏銳地察覺到了意圖,不斷利用更小、更密集的碎石群進行規避和反擊,
甚至幾次主動撞擊小型岩石,利用反作用力改變方向,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極限機動。
“太強了……他們兩個,簡直是人形計算機和戰鬥本能的對決……”
觀戰的學生已經忘記了歡呼,隻剩下喃喃自語。
戰鬥持續了將近三十分鐘,雙方機體的能量和彈藥都在飛速消耗。
耐久度也相繼降到了危險的紅線區域。
又一次激烈的近距離交火後,兩台機甲的動力係統都因為過載而暫時出現了輸出下降。
它們被迫短暫地分開,各自依托著一塊較大的岩石殘骸,進行最後的喘息和調整。
秦曄的呼吸急促,汗水已經浸濕了內襯。
池越的凶猛和韌性超乎想象,每一次交鋒都讓他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