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掉供銷社這邊的貨款問題後,陳俊生轉頭便帶著兩個小姨前往縣冰工廠。
秦保國廠長以接待上級領導的規格,隆重又熱情的領著陳俊生一行三人參觀生產車間。
“陳主任,我廠四十六位軍工師傅都在這了,您講幾句?”秦保國這話說得相當客氣。
“不必了。”陳俊生看完生產車間裡的各類軍工級機械製造設備後,心裡已經有數:“我有兩個問題,需要秦廠長幫忙解答。”
秦保國點頭一笑:“您說,您說。”
陳俊生笑著詢問:“車間生產方麵的事情,是你全權負責嗎?”
“我廠的情況是這樣的,書記抓思想,廠長抓生產。”
秦保國這話說得既實在,又自信:“換句話說,隻要有訂單,全廠上下都得聽我的。”
陳俊生點點頭,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既然這樣,那你預估下,全廠開足馬力,產能拉滿的話,一天能生產出多少台座鐘?”
“這個不好說。”
秦保國露出為難的表情,無奈解釋道:“廠裡效益不好,有些老師傅除正常工作外,還在外麵擺攤修鐘表、修自行車…”
陳俊生不想聽這些,出言打斷道:“你按照最高產能給我估個數。”
“每個師傅每天平均產出4台,最多兩百台左右。”秦保國沒有虛誇,很慎重的報出預估數。
“產能太低了。”
陳俊生搖搖頭,說:“產能上不去,成本就下不來。”
“是的。”
秦保國深深看了陳俊生一眼,猶豫著說道:“我們昨晚算過了,單日生產200台的成本均值是20塊錢每台,如果提高到300台的話,成本可以控製在15塊錢以內。”
陳俊生還是搖頭:“滬城廠家給出的收購價是18塊錢每台,你這邊成本下不來,根本賺不到錢。”
“這…”秦保國感到頭疼,他很想接下這筆大訂單,但又很難把成本控製在15以內,賺取合理的利潤。
除非在製造材料方麵以次充好,降低產品質量。
但是軍工出身的他,絕對做不出這種事情。
“把成本控製在十五元以內,確實不容易做到。”
陳俊生理解秦廠長的難處,但又話鋒一轉:“不過廠家那邊特地為此推出了一套比較新穎的獎勵政策,你有沒有興趣了解下?”
“什麼政策?”秦廠長眸子閃亮。
“生產計件製。”
陳俊生沒有彎彎繞繞,直截了當地說道:“在確保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每台座鐘額外讓利2塊錢,作為師傅們的個人報酬。摒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思維,鼓勵多勞多得、職工內部相互比拚生產速度。”
秦廠長聞言,眼珠子瞬間瞪得像小燈泡似的。
“秦廠長不必這麼驚訝,滬城那邊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比我們饒城縣更大,用工思維更超前,是很正常的。”
陳俊生瞅瞅滿臉錯愕的秦保國同誌,微笑道:“你要是理解不了,就當我沒說過,我去東江機械廠轉轉。”
說完,陳俊生轉頭要走。
“等一下。”秦保國同誌趕忙伸手拉住他胳膊:“陳主任,去我辦公室喝杯茶,我們坐下來好好商量商量。”
陳俊生雲淡風輕地點頭答應。
此時,他已然胸有成竹。
事情談到這步,基本就妥了。
秦保國同誌原本還擔心這個大訂單不是滬城廠家那邊委托下來的,直到陳俊生說出“生產計件製”這個政策,他那顆懸著的心,也是終於放回肚子裡。
在秦廠長的認知中,隻有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的滬城敢率先摒棄集體主義和大鍋飯思維,真金白銀地提倡多勞多得,鼓勵職工內部相互競爭,提高生產效率。
敢為天下先,才有經濟大發展。
喬書欣和齊曉芸兩人跟著陳俊生,全程就像秘書似的追隨左右。
姐妹倆基本不插話,卻又很清楚的意識到他在乾一件比倒賣生產隊集體資產更大的事。
“真有你的啊,滬城555牌座鐘廠家要是知道這事,不把你告上天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