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就兩頭豬,去掉不能吃的部分,能有個三百多斤就不錯了。靠山屯這麼多人,一人也就能分個幾兩肉吧,有些家庭把拿回去的肉菜,還要再加蔬菜重新燉一下,賀雲天實在是不好再和他們去搶肉了。
而知青這邊,也是各個都很高興。他們的戶口雖然也轉到了靠山屯,算是靠山屯的人,但無論是靠山屯的村民還是知青們自己,從始至終都沒把自己當成靠山屯的人。
這種現象不止在靠山屯有,幾乎所有的知青都很難和當地人融合在一起。就因為這樣的現象,一般當地有什麼福利,也會自動的把知青排除在外。
就像靠山屯給村民分肉的事情,在有的村屯就會把知青排除在外,不給知青們分肉。而陳麗華能給這些知青們分肉,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女知青蘇然問自己的哥哥蘇明:“哥,關於賀同誌的事情你打聽的怎麼樣了?”
蘇明搖了搖頭說道:“根據我最近打探到了消息,沒有人見過賀同誌的母親,也不知道她姓什麼。要不是一些老人回憶說賀同誌和他父親小時候很像,都有人懷疑賀同誌是被他爺爺撿回來的。”
“我查到就是賀同誌的父母,在他還在繈褓中的時候就去了半島戰場,然後就沒有回來。聽說有人看到過賀同誌家有兩塊烈士光榮牌,但見過的人不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寫信回去問過爺爺他們了,他們隻知道小姑當年就是來到東北當軍醫的,聽說當時和一個軍官結婚了,那個軍官就是姓賀。家裡收到小姑最後的消息,也是剛剛生了一個孩子,就接到部隊的調令,人也去了半島,再之後就是杳無音訊。”
這兩個知青,之所以會注意到賀雲天,是因為他們第一次看到賀雲天的時候,就覺得賀雲天有三成像他們的父親。如果不是知道自己的父親沒有來過黑省,蘇明都以為賀雲天也是自己父親的孩子。
之後寫信回家,把這個事情當成一個玩笑寫給了家人,但身在滬城的蘇家卻被這個消息震驚了。
幾個巧合遇在一起,那就說明賀雲天真的可能是蘇家的外孫。這才有了蘇老爺子讓蘇明調查賀雲天身世的事情,但因為時間太久,再加上靠山屯沒人見過賀雲天的母親,這才讓這個調查進展緩慢。
蘇然看了一下四周,沒有發現賀雲天的身影,就問道:“哥,你發現賀同誌了嗎,我好像沒看到他過來啊,聽說還有一頭野豬是他打死的呢。”
說到野豬的時候,蘇然不由的咽了一下口水。從下鄉到現在,他們兄妹吃到肉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聞著這一鍋鍋的豬肉燉白菜,她自然有些受不了了。同樣受不了的還有靠山屯的所有人,他們也是很久都沒有吃到肉了。
蘇明看了一圈,也是沒有找到賀雲天,就猜測道:“估計還沒有過來吧!”
秋收前的護農工作,持續了七天時間。這七天,靠山屯的民兵多少都有一些收獲,這些收獲都被分給了村民,好為秋收大會戰做準備。
一年一度的秋收工作還是到來了,村民們雖然知道這很累,但是看到收獲的希望,就是再累也值得。有了這些收獲,家裡人就能免受饑餓的痛苦。
為了應對秋收時候的忙碌,很多村民都拿出了一年都不舍得的好吃的,就為了增加營養度過這次秋收。
賀雲天這次秋收也被安排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趕著青騾子把收獲的糧食拉到曬穀場。本來陳麗華隻打算租用青騾子的,結果除了賀雲天之外,誰也使喚不了青騾子。
陳麗華無奈之下,隻得以每天二十工分的價格,租用賀雲天和青騾子拉著的騾車拉運糧食。整個靠山屯的大牲口,基本都已經過了最佳的使用年限,這才不得不高價雇傭賀雲天。
又是一年秋收,今年賀雲天的心情和去年可不一樣。去年遭到針對,不得不乾著挑擔的重活,今年因為青騾子,賀雲天也混成了拉車人員。
相對來說,車夫是個很輕鬆的工作。隻要把裝在車上的糧食,順利的拉到曬穀場就可以了。彆的車夫還要小心牲口的情況,但青騾子是賀雲天從空間裡麵弄出來的,拉個兩三千斤就和玩一樣。
賀雲天為了多拉一些東西,還在板車的四周加上了擋板,這樣就可以把紅薯、土豆這些直接裝在車都裡麵了。
為了防止突然出現的野牲口傷人,農田的四周還是有著不少帶槍的民兵在看守,賀雲天也把五六半背在了身上。
賀雲天看到自己的騾車裝滿了紅薯,一聲吆喝,就把青騾子趕向了曬穀場方向。曬穀場也是有村民在勞動,這些都是村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無法勝任地裡的勞作,就被派來曬穀場翻曬糧食。這些人的工作相對輕鬆,但工分也比地裡勞作的人少。
賀雲天來到一塊空的場地,這塊地幾天前就被石碾子碾過了,地麵相當的平整。賀雲天把騾車後麵的擋板卸掉,車上裝著的紅薯就咕嚕嚕的滾了下來。
卸完了這一車紅薯,賀雲天又把騾車趕了回去。
就這樣,裝完紅薯裝土豆、裝完土豆裝苞米,賀雲天整個秋收過程中,每天就是趕著騾車到處裝貨卸貨。
好在今年的老天給力,整個秋收的二十多天,都沒有遇到雨雪天氣。一直快到十一月的時候,靠山屯的秋收工作才結束。
秋收結束了,靠山屯的村民卻一點都不敢停歇。這個季節,也是到了山中食物最豐富的時候。
榛子、板栗、鬆子和核桃等乾果也都成熟了,運氣好的還能遇到野葡萄、藍莓這些水果乾。
除了這些,還有各種山珍可以采摘,如木耳、榛蘑、猴頭這些可以食用的各種菌類。
山貨采完之後,村民們還要準備足夠貓冬的乾柴,興安嶺的冬季沒有乾柴取暖,那是真的會凍死人。
除了以上的這些之外,相應的危險也不少。很多野牲口也都在為過冬做著準備,食草動物都在吃著下雪前最後的一口青草。野豬、熊瞎子這些葷素不忌的,那是看到什麼能吃的都不會放過。
還有無數的食肉動物,也把目光對準了這些食草動物。
靠山屯的村民帶著籮筐、背簍等工具,三五成群的進了山。就連新來的知青也學著村民們的樣子,進山采集著山貨。多采集一份山貨,他們在貓冬的時候就能活的滋潤一些。
賀雲天自然也也收拾好了趕山的裝備,把幾把武器全部保養到最佳的狀態,跟隨著村民們也進了山。
賀雲天自然不會把目光看向那些山貨,除非出現什麼特彆值錢的東西。他這次進山,主要是為了那些養肥了的獵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