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深秋的暖意逐漸消散,凜冬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顧家老宅的院子裡,銀杏樹葉已落儘,隻剩下光禿禿的枝丫在風中搖曳。顧晚舟坐在窗前,手中拿著一張社區居委會的調解通知,眉頭微蹙。她的臉上,是凡人特有的、在麵對複雜問題時的沉思。
季辰坐在她對麵,一如既往地安靜而高效。他的PAD上,顯示著通知中提到的兩戶居民的資料,以及他們之間長達半年的糾紛記錄。
“安安,這是東區陳家和李家關於陽台晾曬的糾紛。陳家認為李家晾曬的衣物滴水影響了他們的采光和衛生,李家則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且陳家言語侮辱在先。”季辰簡明扼要地彙報道。
顧晚舟放下通知,眼中閃過一絲不解。晾曬衣物、采光、言語侮辱……這些凡人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瑣事,卻能引發如此長時間的爭執,甚至鬨到需要社區調解的程度。在她過去的“未來”記憶中,“公共秩序”和“個人空間”都有著極其清晰的界定,幾乎不會出現這種模棱兩可的灰色地帶。
“凡人世界的矛盾,為何總是如此……情緒化?”顧晚舟輕聲問道。
季辰合上了PAD,他知道,顧晚舟現在需要的不是數據,而是凡人的“人情世故”。
“安安,凡人世界,除了規則和邏輯,還有情感。有時,情感的衝突會超越規則的界限。晾曬糾紛的背後,可能不僅僅是衣物滴水,更是長期積壓的不滿,或是對‘尊重’的渴望。”季辰解釋道。
顧晚舟沉思片刻,她開始理解。就像她在書法中領悟到“氣”和“心”一樣,凡人的矛盾也並非單純的“物理碰撞”,而是“情感的摩擦”。
——
**【社區調解:凡人情感的複雜迷宮】**
在顧博遠的建議下,顧晚舟決定親自參與社區的調解。她需要親身感受凡人世界的“人情冷暖”,才能真正理解凡人的喜怒哀樂。季辰則作為她的“凡人顧問”和“情感數據分析師”陪同。
當他們走進社區居委會的調解室時,氣氛異常緊張。陳家夫婦和李家夫婦分坐兩邊,麵色不善,眼神中充滿了戒備和敵意。
居委會主任王阿姨看到顧晚舟和季辰,連忙拉著顧晚舟的手:“安安啊,可算把你請來了!你可不知道,這兩家啊,真是讓我頭疼!水火不容!”
顧晚舟微笑著向雙方點頭致意,然後坐下。她沒有急於發言,而是靜靜地觀察著兩家人。
陳太太身材微胖,一臉疲憊,說話時帶著明顯的怒氣:“王主任,你評評理!他家那衣服,滴滴答答的,我每天晾的被子都濕了!還說我們家影響他們家風水,簡直是無理取鬨!”
李先生則是個瘦高個,脖子梗得通紅:“什麼叫無理取鬨?我們晾個衣服礙著誰了?你家陽台大你就了不起啊?還罵我們家孩子是野種,這你就不說了?”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情緒激動,差點又要吵起來。王主任費力地勸阻著。
顧晚舟沒有說話,她隻是靜靜地看著。她的眼中,沒有評判,隻有觀察。她看到陳太太眼底的委屈,也看到李先生眼中的不甘。她甚至捕捉到了他們言語中,那些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對“公平”和“尊嚴”的渴望。
季辰則在一旁,將所有對話和雙方的微表情、語調變化,輸入他的PAD進行實時分析。
“安安,根據我的情感模型分析,陳太太的憤怒中,含有70%的委屈和30%的無力感。李先生的激動中,含有65%的自尊受損和35%的被歧視感。”季辰在顧晚舟耳邊輕聲報告著。
顧晚舟微微點頭,她閉上眼睛,仿佛在將這些“情感數據”與她對凡人的理解進行匹配。她回想起之前在老宅中,哥哥們為了她一點小事爭執時的樣子,那是凡人特有的、充滿煙火氣的情感表達。
當雙方的情緒稍微平複下來時,顧晚舟緩緩開口,她的聲音清澈而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陳太太,您希望您的被子不再被滴濕,擁有乾淨的采光空間,對嗎?”
陳太太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是啊!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李先生,您希望能夠自由地晾曬衣物,並且得到鄰居的尊重,不被言語侮辱,對嗎?”
李先生也愣了一下,隨後用力點頭:“沒錯!就是這個理!”
顧晚舟的開場白,沒有指責,沒有偏袒,隻是精準地指出了雙方最核心的**“需求”**。這讓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家人,都感到了一絲被理解的意外。
“那麼,我們可以從滿足雙方的核心需求入手。”顧晚舟繼續說道,“陳太太需要一個不被乾擾的采光空間,李先生需要一個能晾曬衣物並得到尊重的空間。這二者,並非完全衝突。”
季辰立刻在PAD上調出兩家陽台的3D模擬圖,並根據顧晚舟的思路,迅速生成了幾種解決方案:
“方案A:在陳家陽台上方安裝可伸縮遮雨棚,阻擋滴水。成本由陳家和社區共同承擔。”
“方案B:李家將晾曬區域向內收縮30厘米,並安裝帶有導流槽的晾衣架,確保滴水不外濺。成本由李家自負,社區給予補貼。”
“方案C:社區協調,為李家提供一樓的公共晾曬區,並安裝智能烘乾設備,解決晾曬需求。”
顧晚舟看向兩家人:“這三種方案,都可以解決物理上的滴水問題。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尊重’**和**‘理解’**。”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兩家人,聲音更柔和,卻也更有力量:“陳太太,當您抱怨李家時,是否可以嘗試更平和的語氣,而非帶有攻擊性?李先生,當您認為自己的權利受損時,是否也可以先嘗試溝通,而非以過激言辭反擊?”
顧晚舟的這番話,如同清泉般澆滅了兩家人心中的怒火。他們都沉默了。他們意識到,顧晚舟看透了表象下的情感糾葛。
“凡人世界的矛盾,往往是言語的誤會,和情緒的堆積。”顧晚舟繼續說道,“就像書法一樣,筆畫再完美,沒有‘氣’和‘心’,也隻是一個符號。人與人之間,也需要用心去交流,用‘尊重’去潤滑關係。”
最終,在顧晚舟的引導下,兩家人選擇了方案B。李家同意改造晾衣架,並向陳家道歉。陳家也表示,以後會注意言辭,並提出願意分擔一部分改造費用,以示和解。
調解室裡的氣氛,從劍拔弩張變得緩和,最終以一個充滿人情味的解決方案收場。王阿姨看著顧晚舟,眼中充滿了讚歎:“安安啊,你這比我們老社區主任調解了幾十年都管用!”
——
**【女王的凡心,季辰的守護】**
調解結束後,顧晚舟和季辰走出居委會。冬日的陽光灑在身上,讓人感到一絲溫暖。
“安安,您今天的表現,完美符合了‘凡人社區調解專家’的各項指標。”季辰由衷地讚歎道,“您不僅解決了問題,更修複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裂痕。這是凡人智慧的最高體現。”
顧晚舟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看向季辰,眼神中帶著一絲明悟:“季辰,我開始理解了。凡人的世界,並非隻有效率和規則。它還有著複雜的**‘情感邏輯’**。而這份邏輯,比純粹的數據分析,更難把握,也……更具魅力。”
她感受到了那種解決凡人矛盾後,由衷的滿足感。這與她過去解決宏大文明危機時的成就感不同,這是一種更貼近心靈、更具溫度的喜悅。她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真正地參與其中,用她的智慧和心,去化解凡人的煩惱。
季辰看著顧晚舟,他知道,她正在凡人生活中,找到她新的“使命”和“歸屬”。他默默地跟在顧晚舟身後,手中PAD的屏幕上,已經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調解室裡兩家人最終握手言和的畫麵。
顧博遠在遠程監聽中,也看到了顧晚舟的成長。他欣慰地笑了。安安不僅適應了凡人生活,更開始用她的“非凡”,去溫暖和照亮凡人的世界。而季辰,這個始終守護在她身邊的數字之王,也在這份陪伴中,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他已經完全融入了顧家的生活,成為了顧晚舟最堅實的“人間錨點”。
顧家兄弟們都明白,顧晚舟已經真正愛上了“安安”這個身份,也愛上了這份屬於凡人的“人間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