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啊,咱大唐現在傳消息,不是靠敲鑼打鼓的衙役公告,張貼告示,就是靠口口相傳的閒話,慢了不說,還容易傳歪。”
“比如我弄的那個紅薯,要不是衙門一點點推廣,現在關中的農戶們哪能知道這是救命糧?”
“報紙呢,就是把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像朝廷的新政啦、長安城的趣聞啦、天南地北的事情啦,甚至皇爺爺的一些新決策,全都印在一大張紙上,定期發出去,讓大夥兒花點小錢就能買到。”
“當然啦,這玩意兒得用活字印刷術。”
“一次印個幾千上萬張,隻要依靠活字,成本低得很。”
“一張報紙就能讓全長安的人同一天知道同一件事。”
“將來啊,它還能登點農技知識、市場行情,讓百姓種田更有經驗,買賣更公平。”
“報紙就是個‘百姓的耳朵’,讓他們聽得見朝廷的聲音,讓朝廷也多一個跟百姓傳話的喉舌。”
說罷,李易清了清嗓子,端起旁邊的鮮梨汁喝了一口。
旁邊的李世民虎目中滿是震驚。
他緩緩吸了口冷氣,胡須顫了顫。
“大孫,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啊。”
李世民捋了捋胡須,眼眸中滿是思索。
“我大唐幅員萬裡,便是一座長安城,容納上百萬人,政令的傳達,想要在短時間內傳播出去,真是難上加難。”
“可若是能夠多一道與百姓聯係的樞紐,那便是能夠有助於朝廷對民間消息的傳播。”
“而等到時間久了,這報紙積累出一定的信譽,甚至......朝廷可以通過報紙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民間的輿論。”
“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若是有人惡意抹黑曲解朝廷,朝廷若是親自解釋,未免太有些掉價,可若是通過一份報紙旁敲側擊,引導輿論,那便是能夠起到影響民間輿論的作用。”
李世民越想,越是有些激動。
他身為皇帝,雖然是第一次從大孫口中得知報紙這等概念,但是以其的目光當然看得出來其中的優勢所在。
自古以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他這個當皇帝的,當然明白這樣的道理。
大孫隨口的一句話,卻是忽然讓他豁然開朗。
李易瞥了一眼李世民,笑眯眯道。
“想要達到皇爺爺說的那般地步,恐怕早著呢。”
“我大唐大部分百姓都不識字,且沒有閱讀報紙的習慣。”
“想要將報紙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至少要以十年起步,慢慢培養。”
“說不定十幾年之後,報紙能夠開遍全國。”
“那時候,才是一份可以為我所用的輿論武器。”
李世民若有所思,有些驚訝道。
“大孫思考的竟如此細致。”
“倒是皇爺爺思考的有些著急了。”
李易擺擺手。
“皇爺爺,等你坐在我這個位置,你就懂了。”
【叮!檢測到李世民心態不穩,獲得白色寶箱*1】
李世民:“......”
倒反天罡。
要不你來當皇帝。
他搖了搖頭,哭笑不得。
“大孫,你是怎麼想到報紙這個概念的?”
“真是驚才絕豔的想法。”
李易烏黑透亮的眸子中閃過一絲疑惑。
“這要費什麼力氣嗎?”
“我一想到小龍鰝騙局忽悠了這麼多人,要是有一份能夠替朝廷宣傳的文章,能夠將防詐意識早些普及,說不得還能少些人上當。”
“然後,就想到了報紙。”
“這很難嗎?皇爺爺。”
李世民:“......”
他頗為蕭索的歎了口氣。
“我曾見過許多天才,但是他們都叫我天才。”
“可如今,見到大孫,皇爺爺才知道,你才是真正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