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與此騙局相關的百姓,其餘不少人大多是忘得差不多了,長安城內又趨於平靜。
長安城內。
各國商人在街頭巷尾,或是往西市去賣貨,或是準備離開,而酒館中停留的行腳商人則是更多,頗為熱鬨,吵吵嚷嚷。
便在此時,一群穿著綠色板正短袖短褲的孩童們出現在街道上,響亮的嗓子嚎叫起來。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報。”
“一麵走,一麵叫。”
“今天的新聞真正好。”
“三個銅板就買一份報!”
周圍路過的百姓、酒館商人以及外地旅人,全都愣住了。
這童謠小調在孩童們充滿稚氣的嗓音下,顯得格外的輕快,悅耳,倒是讓一眾從未聽過這樣怪異曲調的百姓們吸引了目光。
這時,酒館內一個粗獷的嗓音響起。
“兀那小子,你們在做什麼?”
為首的那孩童長得黝黑粗壯,大聲道。
“在賣報紙。”
“大叔,你要不要買?”
剛剛說話那人沒吭聲,旁邊一中年文士笑道。
“報紙,又為何物?”
那孩童大聲道。
“此《大唐周報》,乃是將過去一周之內,長安發生的諸多事宜全部彙總挑選出重要的消息、以及朝廷頒布的各項政令、重要告示,全都刊載其上。”
“有了這《大唐周報》,就能輕鬆知道你想要的消息,還有這報紙上有新鮮有趣的故事,又有國子監、弘文館名儒大師點評文章,隻要三文錢一份!”
剛剛問話的那中年文士本來隻是略帶驚訝的聽著,聽到後麵國子監、弘文館幾個字,頓時眼睛一亮。
“來,給我來上一份。”
那孩童便立刻高興的笑起來,上前將報紙送過來。
那中年文士接過,便聞到了上麵的墨香味,入手一握,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厚實一些,粗略一看,上麵則是密密麻麻的字跡。
仔細看下去,赫然是一篇有關今年稅賦的文章,他頓時沉浸下去。
旁邊的眾人見到這中年文士買了,也有些好奇。
不過畢竟三個銅板對許多人而言,雖然不貴,但是買什麼吃的不好,何必要花在這勞什子的報紙上。
一時間,除了少數幾人願意購買之外,大部分人都持觀望態度。
那群孩童們麵麵相覷,忽然一人高呼到。
“這報紙可是皇太孫殿下親自創辦的,他還在這報紙上留了對咱們百姓的話。”
“這可是能接觸皇太孫殿下教導的機會,隻要三文錢,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周圍本來頗為猶豫的百姓們聞言頓時轟然炸開,猶如沸騰的開水,氣氛瞬間熱烈起來。
皇太孫近月來可是長安城的風雲人物。
不少百姓因為小龍鰝騙局受過其恩惠。
更重要的是,皇太孫那可是天潢貴胄,未來的皇帝繼承人,這樣尊貴的人物,跟天上的神仙一樣,一輩子都見不到一次。
如今,隻要三文錢,就能買到一份皇太孫殿下留話的報紙,簡直是可太值當了。
四舍五入,咱們也是跟皇太孫說上話了。
另一邊。
一處酒樓的三樓樓閣上。
武媚娘微微側身,有些驚訝。
“那些孩童是英國公、盧國公、鄭國公、鄂國公的孫子,還有十四皇子?”
“太孫殿下,究竟是怎麼做到讓這些貴族子弟願意乾這賣報的活的。”
她此前與李易商量這報童的人選,李易曾坦言讓貧苦人家的孩子來擔任報童給些報酬。
武媚娘覺得這個提議挺好的,卻沒想到李易先找來了這一幫權貴子弟。
更離譜的是,這些權貴子弟居然一點都不抗拒,反倒是樂在其中。
李易笑眯眯道。
“免費的勞力,不用白不用嘛。”
“等報社穩定下來,再招募那些報童。”
“現在先讓他們頂一頂,省點成本。”
武媚娘哭笑不得。
“免費?他們倒是很聽太孫殿下的話。”
李易笑眯眯道。
“害,都是弘文館的學生嘛,很好打發的。”
“給他們開點民間實踐證明,有助於他們增加學分,一個個都十分踴躍參與。”
武媚娘聽得一臉懵,有些聽不懂李易口中的實踐證明,學分是什麼意思,不過大概猜的出來,應該都是這位皇太孫的手筆。
她心裡有些嘀咕,這位皇太孫殿下總是能出人意料,做事滴水不漏。
想到此,她忽然像是想起來什麼事情一般,表情頗為複雜道。
“皇太孫殿下口述、讓我撰寫的《西遊記》,為何要以吳承恩,為筆名?”
李易瞥了他一眼,有些奇怪道。
“當然要有筆名,難道我堂堂皇太孫,用自己真名去寫小說,豈不是荒唐,讓禮部那幫家夥知道了,又要彈劾來,彈劾去。”
武媚娘抿了抿紅豔豔的唇瓣,眼神複雜。
“妾身哪裡是那個意思。”
“妾身的意思是,為何要叫吳承恩,不叫其他的筆名?”
李易心裡有些嘀咕。
這女人真夠麻煩的,不就一個筆名麼,糾結個屁。
他隨口道。
“隨便取的,不必在意。”
武媚娘眼皮一顫。
隨便取的?
吳承恩,武承恩?
這承的是誰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