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晚上。
晉王府。
府內頗為安靜,唯有少數幾個宮女打著燈籠來回穿梭。
內院。
屋子內。
李治睜開眼睛,看著黑黢黢一片的屋子,忽然悄無聲息的翻身下床,躡手躡腳。
躺在床上的晉王妃王氏並未有絲毫察覺。
李治則是從旁邊的箱子裡掏出一條絲綢,悄悄的走到王氏身邊。
他的一舉一動都沒有絲毫驚動王氏。
直到李治將絲綢帶繞過王氏的脖子,比對了一番,這才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大侄子給他出的主意還真是挺好用的。
這不是輕輕鬆鬆就趁妻子不備,量到了尺寸嗎。
他剛想要將絲綢抽開,忽然麵前多了一雙明亮的眼睛,正是王氏。
此時的王氏一臉懵逼的看著李治。
她剛剛雖然陷入睡夢中,但是向來睡眠較淺。
正感覺脖子處有些不舒服,便下意識睜開眼睛。
沒想到看到這一幕。
自己的丈夫,拿著個綢帶繞著自己的脖子,一臉興奮。
這是要做什麼?
王氏與李治麵麵相覷,旋即王氏尖叫起來。
“啊!殺人啦!”
.................
甘露殿。
“臣長孫無忌,叩見陛下。”長孫無忌行至禦案前,深深一揖。
李世民放下朱筆,抬眼看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位大舅哥臉上略帶凝重的神色。
“輔機,何事如此急切?”
“陛下,”長孫無忌的聲音低沉,胖乎乎的臉上滿是沉凝,“臣有緊急奏報!”
“輔機,你說。”李世民沉聲道。
“近日來,我大唐天氣炎熱,或有烈日高溫,也間或有連綿暴雨,不過暴雨雖多,卻總不影響長安。”
“但是,微臣剛剛收到急報,京畿以東,暴雨連綿,旬日未歇。”長孫無忌語氣沉重,“華州刺史報稱,境內渭河及支流水位已遠超警界。”
“河水衝激堤岸,根基飽受衝刷,雖然還未出現滲漏、管湧的跡象,但是不可不防。”
他微微一頓,加重了語氣:“陛下,華州地處渭河下遊,地勢平衍。”
“若此雨勢不減,洪峰持續,臣擔憂華州河堤承受已達極限。”
“一旦潰決,則華州城郭、良田萬頃及下遊諸縣,必遭滅頂之災!”
“數萬生民流離失所,漕運孔道亦恐受阻。”
“此實為燃眉之急,懇請陛下聖裁,速調京營健卒、征發民夫,並急運草袋、木石等物料馳援華州,加固堤防,嚴防死守,以避決堤之禍!”
李世民眉頭緊鎖,沉穩有力,旋即沉聲道。
“輔機所言極是。”
“此乃國事,刻不容緩。”
“劉恩泰,傳朕旨意速調京營健卒五千,由右武衛將軍李勣統領,火速趕往華州!”
“首要之務,便是協助當地官民,不惜一切代價,加固堤壩。”
“草袋、木石等物料,著即由工部全力籌措,命京兆尹協同,征發沿途民夫車馬,務必以最快速度運抵堤壩!”
旁邊侍候的劉恩泰恭敬一禮。
“是,陛下。”
李世民又朝著長孫無忌道。
“輔機,立刻帶著朕的口諭去工部。”
“讓工部即刻選派精通水利、河工的得力官員與匠人,隨軍同行!”
“務必仔細勘察各處堤壩險情,指導加固,嚴防滲漏。”
“告知華州刺史及所有吏員,死守堤防!若有失職懈怠,致河決堤潰者,定斬不赦!”
“同時,令華州及下遊諸縣官員,即刻著手疏散低窪處百姓!”
李世民背著手,麵色嚴肅。
雖然語氣頗為急促,但是卻絲毫不顯得慌亂。
大唐自立國以來,天災不斷。
尤其是他登基以來,縱然貞觀年間的百姓已經過得不錯,但是災害仍然給了百姓們不小的衝擊。
他如今應對各方天災,已經是頗為熟稔。
長孫無忌聞言,旋即恭敬退下。
片刻後。
甘露殿內又重新安靜下來。
李世民放下奏章,歎了口氣。
當個皇帝還真不容易。
便在此時。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父皇......”
一道小小的身影走進宮來,正是晉陽公主。
她臉上正帶著一絲激動。
李世民見到她一愣,臉上頓時露出柔和的笑容。
“晉陽,你怎麼來了,不在宮裡休息休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