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數日後。
最新一期的《大唐周報》出刊。
此時的《大唐周報》經過一時間的發酵,已然成為了關中第一讀物,甚至還催生出了“讀報人”這個職業。
因為大部分百姓不識字,但是又喜歡看《大唐周報》上的《西遊記》,便有人以此為點子,買來一份報紙,讀給眾人聽,換取些許茶水錢。
這一期《大唐周報》卻是跟以往不一般,先是在頭版公布了一番有關小龍鰝捕撈抵稅的政策,而後又刊登了一則古怪消息,引得眾人矚目。
“這隆昌號酒樓又是什麼?”
“這酒樓是新開的吧,當真是好大的聲勢,居然能夠讓《大唐周報》為其宣傳。”
“全大唐第一家小龍鰝酒樓?這小龍鰝還能吃?”
“......”
酒館內,一眾人捧著報紙,高談闊論。
酒館的掌櫃早就見怪不怪。
自從報紙發行之後,他酒館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畢竟,這些人拿了報紙之後又喜歡湊到一塊聊天。
酒館、茶館便是最合適的地方。
“誒,你們說這新聞是不是噱頭,這勞什子的小龍鰝也能吃?”
“這誰知道呢,說不定也不好吃。”
“能吃不能吃不知道,我就想知道它是怎麼能登上《大唐周報》的。”
“......”
眾人議論紛紛。
“嘶!你們看了沒下麵這一行字,皇太孫自創菜式,傾情推薦,這是什麼意思?這小龍鰝的吃法莫非是皇太孫研究的?”
一人忽然高聲道。
其餘等人一怔,旋即繼續往下看去,他們看的沒這人快,不過現在也看到了。
“乖乖,這也就是說皇太孫自己已經吃過了,還弄出了好幾種做法!看來這小龍鰝的確好吃?”
“竟然是皇太孫研製,那是鹹是淡,我得去嘗嘗。”
“說的不錯,我也要!”
“皇太孫殿下都覺得好吃,那肯定好吃!”
“這酒樓什麼時候開張?”
“好像是三日後。”
“......”
.................
三日後。
隆昌號小龍鰝酒樓一口氣在長安開了十家,覆蓋了長安最富貴、最奢侈的地段。
一時間,客如雲來。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過來。
能過來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背後隆昌號站著的那位皇太孫。
崇仁坊。
隆昌號酒樓。
夥計們端著熱氣騰騰、紅豔油亮的大盤麻辣小龍鰝或蒜香小龍鰝,走上樓。
那股混合著從未聞過的濃鬱辛香、蒜香和奇異鮮味的香氣,瞬間如無形的鉤子,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嗅覺。
“謔!這味兒…衝鼻子,可咋這麼香?!”
“瞧那顏色,跟燒紅的炭似的,真敢吃啊?”
“皇太孫說好吃,今天我非得嘗嘗!”
一眾食客滿臉期待。
少頃。
在夥計們的示範之下。
食客們小心翼翼地學著夥計的示範,笨拙地剝開那堅硬赤紅的甲殼。
當第一口裹滿醬汁的白嫩蝦肉送入口中。
“嘶!”
“哎呀!謔謔謔!這......這是什麼味道?!”
“握草,好吃!”
“這味兒......過癮!真他娘的過癮!”
“這個好!蒜香撲鼻,油潤鮮香,越吃越想吃......”
“是極是極!蘸點這湯汁,嘖嘖,比那蒸蟹也不遑多讓!”
眾人本來抱著期待的臉上頓時滿是激動之色。
樓內頓時“嘶嘶哈哈”聲、拍案叫絕聲、夥計吆喝跑堂聲交織成一片。
其餘坊間的酒樓也大抵如此。
僅僅三五日,十家分店無一例外,全部爆滿。
門外排起了長龍,夥計忙得腳不沾地。
後廚更是熱火朝天,大鐵鍋翻炒小龍蝦的“哐當”聲和彌漫的辛香成為隆昌號酒樓最誘人的招牌。
小龍鰝美食的名聲頓時響徹長安。
長安其餘搞餐飲的,一時間門可羅雀,把這些掌櫃急的臉都白了。
即便是有些老熟客過來,也是直接問他們這裡有沒有小龍鰝燒的吃。
隻要他們說沒有,立刻轉身就走。
一時間,整個長安餐飲的東家們立刻勒令自家酒樓開始學習做小龍鰝。
而關中百姓們則是也發現了小龍鰝除了上繳衙門,還可以拿到酒樓賣錢!
接下來整整一個月。
關中百姓們抓捕小龍鰝的熱情高漲。
..............
毓德軒。
“大侄子,這麻辣小龍鰝好了嗎?”晉陽公主臉蛋紅撲撲的,滿臉期待。
她身為皇室公主,自然早就從父皇口中聽說了這小龍鰝的美味。
等到她想要讓手下人去酒樓買一份打包回來的時候,卻是愕然的發現,隆昌號酒樓已經排隊排到一個月後了。
不過,她可以直接來找創始人。
李易無奈的瞥了一眼晉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