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隨即魏征也反映過來自己這話似乎有些不太對。
他輕咳一聲,又改口道。
“臣的意思是,您現在回來的早了......”
“額,臣也不是這個意思。”
“臣的意思是,陛下您突然回來乾什麼?”
“額......”
“臣的意思是......”
李世民乾脆擺了擺手,打斷魏征的話。
“仗打完了,朕當然要回來,不然一直在遼東呆著有何意義?”
魏征這才恍然,拍了拍腦袋。
“臣糊塗了,差點將這事忘了。”
“臣恭祝陛下凱旋。”
李世民心裡有種淡淡的憂傷。
本來將高句麗打成重傷,應該是挺高興的一件事。
現在忽然沒什麼成就感了。
他輕咳一聲。
“你怎麼到現在才離開官署?”
魏征捋了捋胡須,那雙老邁的眸子裡眼睛發亮。
“微臣是在為恩科做準備,所以這些日子就回去遲了些。”
“恩科?”李世民一怔,有些愕然。
魏征點點頭。
“皇太孫殿下稱陛下首戰高句麗,必然大捷。”
“這乃是普天同慶的大事。”
“所以乾脆辦一場恩科,既能體現陛下的恩典,也能為朝廷篩選人才。”
李世民恍然道。
“原來如此。”
“不過科舉,咱們大唐也辦了這麼多年,一切流程應該都頗為有序才對,按部就班不就行了,你怎麼還忙上一大晚?”
魏征飽經風霜的臉龐上閃過笑意。
他搖了搖頭道。
“陛下有所不知,皇太孫殿下對科舉改革了一些措施,增加了一些流程,所以微臣須得重新安排。”
“改革科舉?”李世民一驚,當即皺眉道,“科舉取士,乃是我大唐選取官員的根基,大孫對科舉不甚了解,你們怎麼任由他胡來?”
由不得他不著急,其餘的方麵還好,哪怕是大孫做的不好,也無妨,但是這科舉不一樣,為朝廷選拔天下人的人才,沒有人才,怎麼治理大唐?
大孫縱然再有才那也是自身聰慧,而科舉製度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能亂改?
魏征則是沉聲道。
“陛下,此言差矣。”
“皇太孫殿下對科舉頗有見地,其改革並非胡來,而是深思熟慮,意在為國取真才實學之士,摒除流弊,以應時需。”
“殿下曾言,舊有科舉,雖為掄才大典,然其弊頗多。”
“重文辭而輕實務,徇私情而難公允,限科目而失專才......”
“殿下打破進士為貴,明經次之的舊例,於傳統的明經、進士二科之外,新設明法、明算、明工、明農四科。”
“此四科與進士、明經並列,各科取士名額,依當年朝廷所需及考生質量而定。”
“殿下強調,六科並舉,各專其長,務使通曉律法、精於計算、擅長工程、深諳農事者,皆有其進身之階,朝廷亦能得其所用。”
魏征講到這,看了一眼李世民微笑道。
“皇太孫說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人才,讓不懂的人卻指導懂的人,最後必然是亂糟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