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臨時總統失去了政權的合法性,而感染者軍隊成了他最後的底牌。
法律與道德被棄之不顧,誌河市成了真正的煉獄。
大多數民眾迫於威壓,選擇了順從。
保守黨成員向婆羅國與華國求助,但婆羅國選擇了冷眼旁觀。它需要的隻是撾國的領土,而不是人類士兵與感染者的戰爭。
而華國自身陷入困境,已經無暇脫身。
保守黨的部隊節節敗退,不得不撤出誌河市。
申式金組建了新的聯盟,稱為人類同盟軍,有意向全世界宣告,潘明的立場站在了人類的對立麵。
保守黨的作戰營地正是誌河市西部的一處村莊。
路天河對這裡並不陌生,村子挨著婆羅國與撾國之間的商道,他也曾從此地的物資中轉站混入誌河市內部。
這村子靠著兩國間過往的商客,攬到了不少生意,也聚集了相當的流浪者在此謀生。又因為遠離誌河市,所以缺乏管理,導致藥品,槍支以及澀情等黑產行業發展迅速。
但如今誌河市內亂,婆羅國的商人也不再往來於此,村子再次沒了生計。若是不做出改變,村裡的所有人要麼餓死,要麼被誌河市的感染者軍隊殺死。
因此當地的勢力很樂意加入保守黨的陣營,也願意接受申式金的提議,整頓黑產。
儘管村子裡的作戰力量水準實在太差,但畢竟勝在人數夠多,足有6000多人。
與感染者的對抗的結果,是100:1的戰損比,這幾乎讓眾人感到崩潰。申式金也確實需要源源不斷的人員補充。
保守黨缺乏重火力武器,便無法對感染者部隊造成有效殺傷。
麵對強大敏捷且沒有痛覺的喪屍,即使士兵們開槍到崩潰,這些喪屍也能不顧一切地衝鋒,如惡鬼般逼近。
鄭亞連向華國高層請求援助,卻意外遭到拒絕。
對方要求鄭亞連儘快回國,若誌河市無法奪回政權,華國將考慮使用核武器。
這通電話讓鄭亞連冷汗直冒,對鄰國使用核武器,就意味著核戰爭時代到來。國的巨大壓力,不得不使用核威懾。
這是最壞的結果。
而申式金連夜前往婆羅國,請求援助。
三日後,申式金回到營地,同時帶來大量武器。甚至包括了50門榴彈炮和10輛坦克車。當然,婆羅國並沒有派兵支援。
但更重要的是,與申式金一同回來的還有幾名婆羅國人。
他們是阿羅拉派秘密派來的技術人員。
在得知華國的決定後,申式金也是心底一沉。這場戰爭關乎著誌河市900多萬人的生死存亡。
鄭亞連同樣不希望是這樣的結果,如此一來,即使提前通知各國該信息防止造成戰爭誤判,華國也會因侵略鄰國而成為全球的眾矢之的。
那幾個婆羅國人也是憂心忡忡,他們擔心的是阿羅拉的研究會被因此公開。
目前為止,全球媒體還不知道所謂的感染者軍團從何而來。
這也是他們願意幫助申式金的原因。
作戰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