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堂裡已經擺好了一桌相對簡單的飯菜,比外麵大食堂的夥食稍好一些。
桌邊還坐著兩個人,一個是廠裡的張會計,之前提交錢向東的資料之後,就主動請辭。
如今又被薑利來請回來負責財務;
另一個是負責生產調度的老師傅,姓王。
看到陳川他們進來,張會計和王師傅都站了起來。
“陳總,薑廠長,許廠長。”
“都坐,都坐,彆客氣。”
陳川示意大家坐下,然後看向那十名略顯拘謹的退伍軍人,
“這幾位是新來的兄弟,以後負責廠裡的安保。
這位是張會計,管著咱們廠的賬本子;
這位是王師傅,車間裡的生產調度,都是廠裡的老人了,以後慢慢就熟悉了。”
雙方簡單認識了一下,氣氛還算融洽。
眾人落座,開始吃飯。
陳川扒拉了幾口飯菜,目光掃過小食堂,又想起外麵大食堂裡喧鬨的人群。
他放下筷子,聲音不大,卻讓桌上所有人都停下了動作看向他。
“廠裡的事情,具體怎麼管理,薑廠長和大海負責,我一般不過多乾涉。”
陳川開口,語氣平和,
“但有一點,我今天提出來,咱們改一改。”
他指了指四周:
“這個小食堂,以後保留,但用途要變一變。”
“它隻用在招待外來客戶,上級領導檢查或者有其他必要的賓客接待時使用。”
“從明天開始,包括我在內,所有管理人員,日常吃飯,一律和工人們一起去大食堂。”
這話一出,桌上幾人都愣了一下。
許大海和薑利來倒是無所謂,他覺得在哪兒吃都行。
張會計和王師傅對視一眼,有些意外,但也沒說什麼。
倒是那新來的十人,眼中多了幾分不一樣的東西。
他們在部隊裡,官兵一致是傳統,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私營老板也有這樣的覺悟。
陳川繼續解釋道:
“我不是搞形式主義。咱們廠子現在百廢待興,需要的是上下同心。”
“管理人員躲在安靜的小食堂吃飯,工人們在鬨哄哄的大食堂,無形中就隔了一層。”
“在一起吃飯,能聽到大家的聲音,了解大家的想法,很多問題可能飯桌上就解決了。”
“再說了,”
他笑了笑,
“大食堂的飯菜也不差嘛,咱們廠的夥食標準,不能虧了乾活出力的工人兄弟。”
薑利來首先點頭讚同:
“陳川說得對,這個規矩該改。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咱們廠要有新氣象。”
許大海也甕聲甕氣地說:
“我看行!在哪兒吃不是吃,跟工友們一起還熱鬨!”
“好,那就這麼定了。”
陳川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張會計道:
“以後管理人員的夥食補貼核算方式,也相應調整一下。”
……
翌日清晨。
河口村碼頭。
躍進號。
陳川正在甲板上整理著昨天下午購置的漁網。
“川哥,這網看著有點不一樣啊,是專門為了那銀脊刀魚準備的嗎?”
劉水生拖著些出海必須的物資,登上了甲板。
陳川拍了拍那些尼龍刺網,解釋道:
“這是中層流刺網,網眼大小是特意算過的,剛好能讓魚頭鑽過去,但是腮蓋會被卡住。”
其實這種流刺網和之前捕撈大黃魚的流刺網除了網眼大小之外,沒什麼區彆。
隻是尋找到這種大小網眼的流刺網,費了陳川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