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地方勢力,看到江南的下場,全都老實了。
他們知道,跟劉啟作對,就是自尋死路。
還不如順從,說不定還能保住一些東西。
就這樣,劉啟用鐵血手段,徹底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反對的聲音,暫時消失了。
但劉啟知道,這隻是表麵的平靜,暗地裡,肯定還有人在搞事情。
果然,沒過多久又出事了,這次不是叛亂,而是更陰險的手段。
“陛下,國庫的賬目出問題了。”
新任的戶部侍郎李明急匆匆地跑來報告。
“有人在賬目上動了手腳,至少有三千萬兩銀子不知去向。”
三千萬兩,這可不是小數目。
相當於國庫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查,給朕查清楚。”劉啟的臉色很難看。
他剛剛清理了一批貪官,沒想到這麼快又有人敢伸手。
李明帶人查了三天三夜,終於查出了眉目。
原來,是戶部的幾個老吏,聯合京城的幾家大錢莊,做了假賬。
他們把國庫的銀子,以各種名目轉移出去,然後放貸收利息。
利息他們分,本金虧了算國家的。
這種手法很隱蔽,如果不是李明認真,很可能就被糊弄過去了。
“人呢?”
“都抓起來了,一共涉及三十七人。”
“好,公開審判,讓所有人都看看,貪汙的下場。”
三天後,京城菜市口,三十七個貪官被押上了斷頭台。
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都想看看這些蛀蟲的下場。
劊子手手起刀落,三十七顆人頭滾落在地。
鮮血染紅了地麵,也震懾了那些還想伸手的人。
但劉啟知道,光靠殺是殺不完的,必須從製度上解決問題。
“李明,從今以後,所有的財政收支,都要公開透明。”
“每一筆錢從哪來,到哪去,都要記錄清楚,定期向社會公布。”
“還有,成立審計部門,專門負責查賬。”
“任何部門,任何人,都要接受審計。”
“包括朕在內。”這話讓李明很驚訝。
連攝政王的賬都要查?
“陛下,這,這不太合適吧。”
“有什麼不合適的,朕說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朕如果貪汙,一樣要受處罰。”
“這樣才能讓百姓相信,新政是真的,不是換湯不換藥。”
李明被劉啟的魄力折服了。
一個最高統治者,願意把自己也納入監督體係。
這在曆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臣明白了,臣這就去辦。”
就在劉啟忙著整頓內政的時候,外麵又傳來了消息。
“陛下,北方急報,蒙古各部聯合起來,集結了三十萬騎兵,準備南下。”
三十萬騎兵,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如果真的打過來,北方邊境肯定守不住。
“他們想乾什麼?”
“他們說,大晉內亂,正是南下搶掠的好時機。”
“還說,如果陛下願意,可以和談,但要割讓河套地區,每年進貢白銀五百萬兩。”
“豈有此理。”
劉啟拍案而起,這些蒙古人,真是給臉不要臉。
看大晉內部有點亂,就想趁火打劫。
“傳令**,率領北方軍團,給朕把這些蒙古人打回老家去。”
“記住,朕不要和談,朕要他們徹底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