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殿中,易天行端坐其上,四周,荀彧,包拯等人都在其中。這一次,是攻伐惡魔海域,畢竟是關乎到一個界域的大事,雖然沒有開啟朝會,但也在知行殿中聚合。以便可以在發生事情後,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商議出對策,第一時間做出應對等等。
打開國書,觀看後,易天行笑了笑說道:“惡魔海界域天龍皇朝中天龍皇送來國書,想要臣服於我大易,天龍皇朝中,一切百姓城池,全部歸入我大易之內,祈求接納。諸位愛卿以為如何,說一說,議一議。”
這天龍皇倒是有意思,敢做出舍棄運朝之主的行為,說他貪生怕死可以,說他識時務也行。總之,他很懂得生存之道,活著,比任何東西,臉麵,要來的更加重要。
“聖王,這是我大易威名遠播,天策府府主計謀深遠,一夜之間,讓惡魔海變天,大易仙城遍布界域各處,壞了天龍皇朝國運,麵對必然滅國的結局,天龍皇這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按道理說,可以不接受投誠,我們大易,依舊有足夠的實力剿滅殘餘,隻是會花費一些時間,乃至是出現一些傷亡而已。”
荀彧上前一步,開口說道:“但,既然天龍皇願意舉國臣服,若是不接受,那必然會對將來造成影響,今後想要投誠者,必然會心存顧慮,這樣,對我大易名聲也是不利。接受投誠,可以為後來者提供榜樣,如同千金買馬骨,有例可依,自然應者雲集,到時候,可以節省心力,更能不花費任何代價,收服大批勢力。擴大我大易版圖與影響力。”
這是好事,可以為後來者開啟先河。
“投誠可以接受,不過,該給予什麼樣的待遇,這是需要仔細商討,畢竟是投誠之君,給予的待遇太差,對我大易名聲有礙,給予待遇太過,於我大易國情不合。應該適量才行。”
過不行,差也不行。如何衡量,這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聖王,微臣覺得,我大易可啟用爵位製度。用以敕封。以爵位待之,有爵位無職位,有名無實,安個虛名給他,對外也能說的過去,對內,就是一個富貴閒人。實則,沒有任何權利。隻是一種象征意義。”
裴矩開口說道。
給予投誠者實職,尤其是運朝之主真實的權力,絕對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會產生不應該有的心思,是不可行的,可又不能給予的待遇太差,這就需要仔細衡量,封爵,未必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嗯,封爵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易天行頷首點點頭,這是一個好辦法。根據華夏自古以來的封爵製度,可分為:公,候,伯,子,男五階。至於封王,這不是簡單就能封的,封王者,身有皇族血脈,是皇子皇孫。才可封王,要說異姓王,那是特殊中的特殊。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隻給予身份,不給予地位,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依據《孟子.萬章篇》所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製,地方千裡。公侯皆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不能五十裡,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那封爵的話,諸位愛卿以為,該給予什麼樣的待遇。如何分階。”
易天行再次說道。
“封爵是需要享受大易氣運的,氣運的多寡,那都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哪怕是投誠,也不能平白無故,永遠的躺在大易身上汲取養分,獲取氣運加持。微臣以為,哪怕封爵,也要分階,更要逐代遞減。到了一定程度,自然,祖輩餘蔭耗儘,就能自動歸於庶民。”劉伯溫上前一步,開口說道:“未免損耗我大易國運,乃至是,給予那些封爵者,更長的襲爵時間,安撫他們,可推行九品公候製。”
“哦,愛卿請繼續說下去,何為九品公候製。”
易天行饒有興趣的詢問道。
話音中帶著一絲趣味。
“將九品製放入所有公候爵位體係之內。比如,男爵,分為九品。由低到高為九品男爵,八品男爵.........一品男爵。一品男爵之上,則晉升為子爵,九品子爵。後麵的伯爵,侯爵,公爵同樣如此。”
劉伯溫在開口前顯然已經在心中做出完善的準備,款款而談道:“若是降爵,也是從上遞減,一品男爵,在下一代承爵時,將會變成二品男爵。再下一代,就是三品,直到最後的九品,再成為庶民。不複爵位。這樣,承襲的時間加長,也是對投誠者的一種獎勵。”
這樣一來,封爵製度,將會更加的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