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裡各家吃起了年飯,這邊秦家村也是熱鬨了起來。
秦淮茹家裡父母都在,還有兩個哥哥,三個弟弟。
哥哥都結婚了,大哥家生了四個娃,二哥家有五個。
大哥家最大的娃都跟她小弟差不多大了,比徐榮光都大那麼一兩歲。
這婆媳一起生娃您見過?這個年代還真不少,聽說還有三代一起生的呢。
而弟弟因為各種原因卻還都單著,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家裡太窮,人太多了。
這年頭農村都講究一個父母在不分家,秦淮茹家是爺奶去世後分的家。
父母二人,大哥家六口人,二哥家七口人,弟弟三人。
所以算一算,大大小小十八口子,住在七間屋子裡,可不是人太多嘛。
在她家旁邊一個院子,住著她三叔一家。
那一家跟這裡差不多的情況,七八間屋子住著二十來口子人。
不過因為靠的近,倆家的關係倒是還算不錯,平常也會互相幫襯一下。
不知道這倆家是關係好還是因為住的近,風水好。
倆家都是生了一堆男娃,隻有一個女娃。
要知道秦淮茹其他叔叔家裡可都是一大堆女娃子的。
不過男娃多了在那時候也是有好處的,家裡壯勞力多,每年分的口糧也多點。
而就因為這個,秦淮茹從小也不需要下地乾活,反正有哥哥弟弟。
她就是全家都供著她好吃好喝的讀書,一直上到初中畢業。
要不一個農村女娃能讀個小學就不錯了,還上初中呢,做夢去吧,反正遲早要嫁人。
可她畢業後又因為到處還在打仗,這農村人沒關係也找不到工作,最後隻能是回家待嫁了。
可她沒乾過多少農活,因此回家後也隻是在家洗衣做飯。
所以說秦淮茹保養的還是不錯的,水靈靈的一點都不像農村姑娘。
這不,在家待了兩年多,城裡當工人的賈東旭來相親,一眼就相中了她。
於是乎,她就喜滋滋穿著新衣,跟著賈東旭去城裡享福去了。
當時她結婚的時候,可是把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給羨慕壞了呢。
這秦家有個嫁到城裡的姑娘,那以後他家日子不是要更好過了嘛。
她那父母在村裡走路都是抬頭挺胸,得意洋洋的。
剛開始倆年也差不多,秦淮茹每年都回來兩次,還給帶過不少東西。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秦淮茹回來的次數變少了。
咱來統計一下:第一年回來兩次,每次都帶了不少東西。
第二年一次,雖然也帶了東西,可是質量變差了。
第三年一次,就帶了幾斤棒子麵跑回來。
第五年一次,這次空著個手,連棒子麵都沒了。
然後第八年開始每年又都回來倆三次。
可這回來的多了,秦家人卻並沒有高興。
因為她秦淮茹不但不帶東西了,每次還要帶點糧食走。
可到底就這麼一個閨女,老兩口還是心疼她的。
所以儘管自家糧食也不夠吃,可也總是想方設法省點給她。
她那哥哥弟弟又是從小被洗腦,要照顧姐姐妹妹。
莊稼漢子也老實,因此一個個都是笑嘻嘻的沒有反對。
至於倆嫂子,雖然有意見,但是有老人在,輪不到她們當家做主,所以也是敢怒不敢言。
就是她們沒有什麼好臉色給秦淮茹就是了。
可是秦淮茹直接視而不見,她也知道,自己有點虧欠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