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靜雲擊飛寧雲風擲來的刀柄,沒有乘勢進攻,反而收刀入鞘,臉上神色波瀾不驚,仿佛那十八人的死,就像是死了十八隻螞蟻一樣,毫不可惜,可見其心境的堅定,或者說,是毫無人性的冷漠。
他剛才原本是要將寧雲風一刀兩斷的,卻沒想到寧雲風的鬥戰經驗如此豐富,在前進中能驟然後退,隻被斬斷了兩把兵器。
他仔細的打量了一下寧雲風,開口問道:“你見過這把刀?”
這次說的是漢語,雖然語調有些生硬,但寧雲風總算還是聽懂了。
這柄斬龍刀,原名定唐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佩刀,曾賜與魏征,夢中殺過一隻龍王,從此以後,這刀上就附著一絲真龍氣息,不僅刀身鋒利,還有龍魂縈繞,成了一把絕世寶刀。
後此刀幾經輾轉,由清乾隆皇帝收入皇宮中,在火燒圓明園時失落,不知所蹤,卻不曾想在這裡現世。
寧雲風自然沒有見過,但在很多文獻中,都有這把刀的記錄,他見到刀上一閃而逝的龍氣,一下子就聯想到了。
彆人不認識龍氣,他與青龍朝夕相處三四年,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
寧雲風右手一抖,手掌中霍然出現一柄唐刀,遙指柳生靜雲:“今日,物歸原主!”
一步跨出,唐刀直劈而下,三丈的距離一瞬而至,刀氣已將柳生靜雲的須發吹起。
柳生靜雲卻不接戰,一步後退,躍上石台,左手一道手訣揮出,口中喊一聲:“起”!
寧雲風麵前突然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黑暗中鬼氣森森,無數猙獰惡鬼張牙舞爪的向他撲來。
寧雲風明白,這是陷入對方的陣法中了,這座塔周圍的陣法是由九菊一派布置的,那這地宮中,也肯定布置有陣法,他也是早有防備。
如今一看,布置的卻是“百鬼噬魂陣”,看來這小日倭國,被我們的先輩稱為“小鬼子”,真是名副其實,隻會玩弄一些小鬼。
眼前隻是幻象,物理攻擊對它們無效,但要破此陣,卻是十分簡單,寧雲風是青城弟子,道教驅鬼的術法,自然也會一些,他左手也掐了一個印訣,右手唐刀在空中畫出一道符籙,口中大喊一聲:“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九字一出,如有一道金光照耀,那些凶神惡煞的鬼怪被金光一照,如湯覆雪,全部消散得乾乾淨淨,寧雲風麵前也重新現出塔底地宮的景物。
柳生靜雲還想趁寧雲風陷入迷陣時偷襲,卻不料寧雲風隻一瞬就破了鬼陣,連偷襲的機會都沒有,寧雲風的唐刀又劈向他的脖子。
柳生靜雲毫無懼色,斬龍刀猛揮而出,故技重施,要將寧雲風的兵器再度斬斷。
兩刀相撞,“錚”的一聲,氣浪翻滾,猶如音爆一般,在狹小的地宮裡,如雷貫耳!
兩人均後退了一步,審視手中的刀鋒,這是現代高科技材料和古時冶金技術的碰撞,是誰更勝一籌,一看便知。
寧雲風唐刀上完好如初,而斬龍刀上原本產生一陣震顫,卻被縈繞的龍氣抵消,並沒有傷到分毫。
斬龍刀雖然沒有缺口,但柳生靜雲心中,已有了陰影,他使用這把斬龍刀近六十年,對刀的習性了如指掌,剛才刀刃上傳來的震顫,說明這把刀已到了承受的臨界點,要靠龍氣的加持才沒受損傷。
寧雲風一見刀上沒有損傷,再看那把斬龍刀也沒有缺口,心中稍安,他不希望唐刀有損,同樣也不希望斬龍刀受損,那也是華夏傳承千年的國寶,儘量不要損壞了。
這次不再劈砍,以刀為劍,直刺柳生靜雲咽喉。
柳生靜雲再次後退,在兵器上占不到便宜,而在氣血之力上,老邁之軀必定也不如對手,口中默念咒語,左手往水晶球上一招,一股國運之氣瞬間貫入體內。
寧雲風自然不會等他完成蛻變,刀尖如影隨形,始終不離柳生靜雲的咽喉一寸之遠。
石台上地勢狹窄,柳生靜雲後退不迭,拚著斬龍刀受損,雙手握刀,猛地斬向唐刀的刀鋒。
寧雲風怕斬龍刀受損,隻好手腕一抖,刀尖往上一抬,避開斬龍刀的劈砍。
就是這麼一緩,那股氣運已經完全的融入了柳生靜雲的體內,他的氣勢一躍千丈,瞬間蓋過了寧雲風。
他那滿頭白發,也變成了黑絲,蒼老的生命力驟然變得年輕,步履矯健,仿佛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一般,戰鬥力已突破到先天大宗師之上。
寧雲風進擊不停,揚起的刀鋒讓過斬龍刀後,變刺為砍,手腕一用力,刀刃對著柳生靜雲的麵門砍下。